药剂科五十年回顾
药剂科建科五十周年来,全科同仁艰苦创业、努力工作、共同奋斗,科室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回顾发展历程,我们最先想到的,还是建科之初老一辈们的艰辛和努力。
1958年建院时门诊药房在一楼,制剂室在二楼,有电梯与转梯上下联系,灭菌制剂室在当时就设有空气过滤送风,当时这样的房屋建筑在医院药房中是一流的。使得刚从学校毕业分配来的年轻人无不感到自豪。
左奇院长对这些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要求严格,一方面参加建院劳动,一方面进行科室筹建,由于要在1958年底正式对外开门诊,大家不怕苦,不怕累,不分昼夜地努力工作。各科互相支持,在实践中一边建设一边改进,使开诊后的医疗任务顺利完成。
王坤律是药剂科的第一任主任,她明确提出了药剂科的指导思想,“密切联系临床,一切为了病人”。当时药品匮乏,为了解决病人需要,自力更生研制了多种药品,如氯霉素注射液、注射用铁制剂、尿素静脉粉针剂、EDTA-2Na钙针剂等。1965年在校、院两级领导的指导下,药剂科在北京市首先开展了方便门诊病人取药、对困难病人送药到手等活动,受到各界的好评,药学会还在《药学通报》上发表了专论。
在20世纪70年代初医院成立了中草药小组。当时唯一可以用于生产的是两口大铁锅,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为了改变落后面貌,药师以大庆王铁人为榜样艰苦创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北医药厂的帮助下,动手改装,制作了不锈钢提取罐、薄膜蒸发器、高压蒸汽烘干房等,以科学的方法加工各种中草药制剂,既保证了质量,又提高了效率,这些工作在同行中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中草药小组曾获得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优秀集体奖。1977年,北医三院新建的200米2的中草药新车间投入使用,为医院中西药结合和新制剂的研究开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1981年,廖凯琪担任药剂科主任。廖主任工作身先士卒,平易近人,后因病去世,大家时常怀念。
1984年,严宝霞担任药剂科主任。当时在全国改革开放热潮的推动下,严主任首先向院领导提出了绩效考核和奖金分配的改革方案。方案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贯彻多劳多得的原则,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对缓解门诊取药排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受到校、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各级领导支持和严宝霞主任及有关同志的努力下,于1990年在二病区一、二层,建成了面积约1500平方米符合GMP要求的制剂室。中国药学会及北京药学会分别召开了两次现场会进行研讨和推广,与会者约四、五百人。《健康报》记者撰文“配角也有重头戏”,充分肯定了药剂科的成绩。1991年经北京市卫生局验收合格颁发了制剂许可证,制剂范围广泛、剂型多样,有200余种,在北京市各医院制剂室中处在领先地位。
药剂科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新药研究开发工作,如早期的氯化钾缓释片、茶碱缓释片、根痛平片等都转让给了药厂。以后又有过氧化苯甲酰胶浆剂、双氯酚酸钠乳膏、盐酸克林霉素溶液剂等取得了新药证书。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加强学科建设,1982年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搭建了几间平房实验室,购置了必要设备,1984年药剂科第一台HPLC仪及第一台IBM计算机进入了实验室。当时在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方面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同时也培养了技术骨干队伍。1989年药剂科培养的第一批研究生获得了硕士学位。1990年迁入二病区后实验室不断发展完善,购入了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仪及高效毛细管电泳仪等最先进的仪器。同时成立了药物情报资料室,备有20余种药学期刊和330多册医药书籍,其中包括美国临床药师常用的参考书,如DrugInformation、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PDR)、马丁代尔大药典等,以后发展到可通过互联网查阅Medline的资料,基本具有与国际接轨的水平。为了方便用药咨询,药剂科还建立了2000余种药品的档案资料,并定期编写药讯。为促进学科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严宝霞主任参加了卫生部组织的赴美国临床药学考察、并在美国UlC(University Illinois Chicago)进修两个月,带回了一些教材、参考书及工作规范。为使更多人掌握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思想。药剂科于l993年9月请来美国UIC的五名临床药师、教授对儿科药学、肾病药学、药物动力学、药物情报咨询等内容作专题讲座,大大开阔了我国药师的眼界。之后又后请进美国、香港、台湾、日本等地专家来院讲课交流,为临床药学培养了的一批力量。20世纪90年代,药剂科在临床药理研究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主要承担了医院的I期临床研究工作,由于我们有一套完善的技术班子及设备,能严格按照GCP、CLP的要求进行试验,故在项目研究质量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声誉。
由于化学模式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临床药学工作的需要。20 世纪90年代,北医和药学系领导也都感到药学教学模式要向生物医学模式转化,要将临床药学学科引进药学专业。但这门学科的教师只能来自医院药剂科,于是我们又毫不犹豫地担负起这一职责。1994年北医大临床药学教研室正式成立,严宝霞教授兼任教研室主任。教研室承担了国家教委"临床药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改革"的项目,通过临床药学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们学到常见疾病的病生理、症状与诊断、药物治疗等内容。同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药学新知识进行介绍,并用处方调查、新药述评等实践方式使学生更好掌握这些知识。通过教改,很多同学愿意献身于医院药学事业。临床药学教研室1997年获北京市教委教改成果二等奖及北医大教学优秀集体一等奖。
进入新世纪,药剂科在翟所迪主任带领下,新老同志团结奋斗,锐意进取,药剂科的软硬件建设都有了突出进步。在左奇老院长的关心下,侯宽永院长启动了药学楼的建设,建设期间陈仲强院长多次到现场指导工作。2004年5月1日药学楼顺利投入使用。药学楼的建成首先为医院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药学服务平台,同时使药剂科有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优秀的人才梯队逐渐形成,到2008年已有高级职称药师10人,中级职称50人,其中博士学位两人,硕士学位14人。
在医疗工作方面,工作量逐渐攀升,工作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药剂科高质量地承担了年门急诊量210余万人和住院患者4万多人的调剂任务。完善的新药遴选制度和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优化了医院用药品种。符合GSP要求的药库保证了贮存药品的质量。静脉药物混合配置服务和即将投入使用的全自动单剂量摆药机能更好地保证药品调配环节的质量。临床药学从全面的药物咨询到病房的药学监护,为患者的合理用药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药剂科制剂室在2005年国内首批通过GPP达标认证,生产着患者不可或缺的、具有疗效好、价格低的医院制剂,医院制剂产值产量均位于北京市前列。
在教学工作方面,药剂科积极推进临床药学教育工作,2002年成为教育部临床药学硕士点,2006年发展成为临床药学博士点;2006年同时成为北京市医院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