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研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教研工作 > 正文

优秀博士论文导师经验分享丨洪天配教授:师生同心,淘沙见金

发布时间:2023-08-18    点击数:

非常高兴获悉我指导的研究生魏天娇同学的博士论文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生阶段不过短短三五年,对学生而言却是至关重要的时期。如何陪伴、引导学生成长,培养一名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学生,值得每位老师认真思考的事情根据学校安排我分享一点心得体会,并籍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的思路和经验。

选题创新、不畏艰辛

正所谓“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选题不应该仅仅是考虑能够让学生毕业、发1-2SCI文章而已,而是考虑选题方向需要具备以下特点:1)具有理论和临床指导意义;(2)一定要有创新点;(3可以是领域的热点,也可以是领域的难点;(4千万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最好选题之间有内在联系,形成系列性研究。

以我们的选题为例,我们探究胰高糖素受体阻滞对于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再生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首先,百年1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迄今仍然只有胰岛素,胰岛素治疗有低血糖风险增高、体重增加副作用,因此探索新型降糖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十分重要。其次,胰高糖素受体阻滞促进β细胞再生的潜在机制目前不清楚选题具备创新性。再者,选题追求领域热点固然没错,但热度与风险并存,追求热点方向意味着我们的速度必须足够快、选题必须独辟蹊径,否则就要面临论文被抢发的风险。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研究工作基础、人员条件等诸多因素进行抉择。在糖尿病领域,肝脏、脂肪等组织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也更容易发表高分文章,但我们仍旧选择了胰岛再生这一领域进行研究,主要是因为我们团队本身肝脏、脂肪组织方面工作基础相对,与其他团队的竞争并不在同一起跑线相对而言,胰岛再生是我们科室这些年来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也是糖尿病领域一直以来的研究难点,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将是糖尿病领域的一重要突破。最后,对于许多老师尤其是刚刚起步的老师来说,时常会这个方向做一点、那个方向做一点,想要广撒网多捞鱼。作为曾经年轻老师,我特别能够感同身受。不过,我认为做课题研究不仅要看短期效益,更应该看长期影响。做系列研究规划不仅可以使我们的课题有连贯性,研究工作基础可以延续,还可以加深我们对研究领域的理解,增强我们在领域的领导力影响力。 

把握重要时间节点

对于三年到五年的研究生生涯,学生大多因为经验不足而对自己的时间缺乏整体规划。特别突出的是研究生阶段的最后一年,找工作、发文章、写论文这些事情堆在一起,学生往往手忙脚乱、顾头不顾尾,而赶工完成的任务通常难以保证其质量。因此,从学生入学时就需要我们老师进行协调引导,在研究生开始阶段就将各个重要事件和所需时间、重要时间点告知学生,并制订详细培训计划,在后续阶段要不断强调、推动计划按时完成。在这一点上,目前各个学院组织的开题报告、中期汇报、结题报告、预答辩等活动为我们每位师生把控重要时间节点提供了便利,但仅仅学院安排的这些活动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例如文章投稿论文盲审等具体环节还需我们重点进行把控,要尽量避免永远在赶deadline这一现象的出现。 

团队协作积极沟通

学生数量多、课题方向多、工作繁忙、不能时时刻刻关注学生课题进展是老师们时常会遇到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科室、课题组层面进行团队协作。为学生安排副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团队内部每周进行一次工作进展汇报、每半年到一年在科室或课题组内进行一次工作总结、课题进展报告,这样既能紧盯学生课题进展、及时解决学生难题,又能把握课题整体进度、分散压力、保证课题顺利进行。

同时,在每一次的讨论中,要积极给予学生反馈。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方向存在错误,也要肯定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积极进行沟通、寻求解决方案的这种行为。做课题最怕的就是学生“闭门造车”,平时沟通中都说没有问题,到最后要发表文章、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发现全是问题,这种情况下,要么只能为了学生毕业匆匆完成课题,要么为了高质量完成课题而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物力进行补充修正。因此,要与学生积极沟通,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要希望学生没有问题

此外,要重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要督促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我们在选题、课题进展把控、论文撰写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对于学生在课题实施中遇到的具体实验操作等问题有时难免“爱莫能助”。因此,每周一次的工作进展汇报也是学生们交流经验、互相学习的绝佳时机。提出问题、共同解决,发挥群策群力的团队力量,多角度地解析问题,可以丰富经验、互相借鉴、让其他同学少走弯路,还可以让不同方向的课题碰撞出新的火花。

读文献,但又不能仅仅是“读”文献

要多读文献是我们每个老师都会向学生强调的事情,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懂文献。文献汇报便是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技巧的方式。研究生入学时,我会让其作为“排班”中最后一名成员进行汇报,先听取师兄师姐的汇报,了解基本套路、方法和技巧,再根据自己的领域选取经典文献进行展示。要自己读懂并让别人听懂一篇文献并非易事,我会要求学生提取并用标准格式重现文章的技术路线图,以便整体理解文章思路、了解实验方法。同时,我还会让学生重点评价文章的优缺点及其对我们研究工作的启示意义,并在文献汇报结束后让学生总结文献和会议讨论内容,反馈讨论中尚未解决、需要后续跟进的问题。此外,每次在学生进行文献汇报前,我会提前阅读把关。一是因为大家共同坐在一起学习、讨论的时间非常珍贵,选取的文献必须是能够让大家有所收获的好文章;二是避免学生汇报时对文献的理解错误或者不到位,这样可以及时指出问题并加以纠正、补充。这一套流程下来,不仅仅可“逼”学生精读了文献,引导其读懂文献,也锻炼了其制作PPT、演讲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好文章都是反复修改出来的

一篇好的文章绝不是一次成型的。通常而言,我会学生一起先把文章的框架思路认真整理清楚、顺畅,这样能够避免许多无用功。将文章思路理清后,就要进行不断的反复修改。论文图表、文字的修改过程自然也是学生学习培训的重要环节,在这期间要不厌其烦地指出修改的原因及其内在逻辑,让学生能够学会举一反三,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所有文字修订。论文修改过程中,不仅要以指导教师的角度来修改文章,还要站在论文审稿人、评审专家的角度来正确看待文章的优缺点,这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更好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其中一个关键性要点是学会取舍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学生因为几年来辛辛苦苦地做实验,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每一个实验结果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往往哪一个都不舍得扔。然而,一篇好的文章并不看内容多少,而是看能否重点回答一个关键科学问题讲一个好故事。时候,舍弃一些多余的实验结果,便可让故事更加清晰更加吸引人。

因材施教、关心学生

能够进入北京大学学习的学生毫无疑问是优秀的,但每个学生的性格、行为方式却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学生思维活跃,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自由探寻其兴趣点,但也要拉住他(她),不要让其思维过于奔逸、想法过于分散;而有的学生进入状态比较慢,可以给他(她)划定一个范围进行选题,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有的学生需要有人推着走,这就需要制订具体计划让其完成;有的学生不喜欢被框的很死,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按照自己喜好和兴趣进行课题规划。有的学生适合鼓励式教育,给予其正反馈,一旦批评次数较多或言语较重就会让其对自己产生怀疑或否定;而有的学生必须通过严肃的对话才能让其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从而真正动起来。我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同时也会从其他同学或老师途径了解学生的情况,摸清学生性格后采取不同策略进行引导。

当然,每个人的成长阅历不单单只有学习工作,我们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心理健康、未来规划、课题组环境等。要时常与学生进行交流,聊聊最近的学习压力、生活难处家庭情况、未来规划等,真正设身处地了解学生的处境,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困惑,在学习和生活中拉他(她)一把。

人生是波浪式的,没人能永远处在高位。在向上攀登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曲折、会遇到困难,这时候需要有不同角度的思考,更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同学们能够始终保有向上向前的决心与动力,而我们作为老师,也能在关键时候拉一把,让学生少走弯路。

只要师生之间勠力同心、不畏艰辛我们就一定能够携手共进共同为中国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北大医学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稿件来源:洪天配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