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风的病人,在发病之后都忽视了康复支具对于肢体后期恢复的重要性,尤其是足托的选择和佩戴。中风导致的偏瘫患者,后期很多存在挎篮、划圈步态,并且“足下垂”是多数病人都无法避免的后遗症,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足托”。
第一种:患者无法下床时,我们可以用一种类似“靴子”形状的保护支具,它可以控制患侧在床上的方向和背屈角度,同时保持患侧跟腱在功能位的延展性。
第二种:患者在进入病情稳定期时,需要进行站立和步态的训练,那么我们就要选择一种可以穿进鞋内,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踝关节方向的足托,在此,我们为大家介绍两种。
A:这种足托为传统型步行足托(Y型足托),它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踝关节,调整足下垂角度,并且在调整足托大小时简单易行,而且价格相对较低。
B:第二种足托更像是第一种足托的升级版,这种足托可以理解为“储能”足托,这种足托的主要成分为“碳纤维”,所以相对较轻便,而且支撑的部分可以在落地和抬脚这个过程中,通过支撑杆的“轻微”压缩和反弹,为小腿和踝关节提供力量,让步行变得轻便和容易。但是相比第一种足托,价格相对较高,并且在调整大小方面,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第三种:第三种足托,需要患者的踝关节有一定的控制力,它只起到了保持患侧肢体足部的背屈状态,但并不能控制患者内外翻的情况。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穿在鞋内,一种在鞋外,无需调整大小,操作简单易行。
当然,足托也并不是一劳永逸,还是需要患者不断地进行康复锻炼来完善自己的身体情况,并且后期练习步态时,做托也不应佩戴过长时间,因为长时间的佩戴足托,踝关节得不到相应的放松,血液循环不畅,反而会引起下肢的肿胀,所以支具的佩戴应该听从治疗师及大夫的建议,莫把好事变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