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医疗保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冬奥医疗保障 > 我与冬奥 > 正文

冬奥诊所里的“卡卡”历险记

作者:赵宇晴 来自:放射科 时间:2022-02-18 文章点击率:

冬奥村综合诊所,是奥组委在奥运村中提供医疗服务的唯一机构,其服务对象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官员、志愿者等。延庆冬奥村综合诊所虽然面积仅有1600多平方米,是三个冬奥村综合诊所里最小的一个,但却是医疗设备最全的一个,配备了DR方舱、核磁方舱和移动CT车,这可能是奥运史上第一次在综合诊所配备这些高端医疗设备。

冬奥诊所里的“卡卡”历险记

赵宇晴医师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放射科运动损伤影像医师,作为延庆冬奥村综合诊所放射科负责人,为什么诊所里大家都叫他“卡卡”,听说他还是神秘的幕后“赵指导”……让我们一起看看,这里有怎样的冬奥故事……

筹备工作要细致到一只口罩也不放过

冬奥诊所里的“卡卡”历险记

在延庆冬奥村综合诊所放射科,除了DR和CT外,在筹建之初,我们配备了一台MR(核磁共振),这也是北京冬奥会三个冬奥村综合诊所中唯一的一台。MR检查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做最细致、最完善的准备。

我制作了DR、CT、MR三套中英文双语的表格式检查申请单,在尽量涵盖全部检查的同时,也为一些可能存在的特殊检查需求进行了留白,并制作了三个配套的中英文双语知情同意书。经过多次商讨,我们设定了适应冬奥村综合诊所设备的检查方案,并在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持稳定的图像质量和诊断价值。

冬奥诊所里的“卡卡”历险记

提前规划好的物资配置

此外,还制定了双语报告的书写方案和报告模板,设备消毒和巡查的规程与记录,妥善调配人员上岗,完成X线防护装备、电子介质及其他必要物资的配置,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办理……

图像导出、写报告、打印胶片是最大的难题。北医三院医工处田金和刘振临两位老师,对我提出的5套方案进行了可行性探讨,陪我多次上山踏勘、调试,副医疗官赵峰老师和医疗经理雷祎老师帮我一遍遍向奥组委递交申请,我们最终实现了影像设备与胶片打印机的局域网连接、电子介质转移图像、DICOM浏览器+文字处理软件阅片出报告。

冬奥诊所里的“卡卡”历险记

手拆的无金属口罩

在IOC专家的帮助下,我设计了详尽的安全确认问卷,同时为运动员准备了我们亲手拆除金属鼻夹的无金属口罩。考虑到很多运动员的运动服内有防寒金属丝设计,我们还为运动员准备了大小两套无金属的反复消毒的刷手衣进行替换。IOC专家们看到我们细致到连一只口罩也不放过,纷纷称赞。

“卡卡”历险记

说起这个“卡卡”吧……其实它和一个高大威猛的设备有关,那就是堪称冬奥诊所的地标——移动CT医疗舱。这台移动CT医疗舱就在诊所的大门口,成为了初到诊所时大家的拍照打卡胜地之一。预开村期间,我一直在这台大卡车旁爬上爬下调试设备,腰上还挂着一串钥匙和工具,就像一名卡车司机,所以同事们给我起了个萌萌的外号——卡卡。

冬奥诊所里的“卡卡”历险记

传说中的卡车司机照

然而,这个移动CT医疗舱功能模块之多,结构之复杂,绝不仅仅是“卡车+CT”而已。想要驯服这个庞然大物,设备的供电、储能、液压支撑、无障碍背板等等,通通需要“了解并熟练掌握”。

验收设备时,我仔细从厂家那里了解了整辆车设备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按照计划,还会有一名设备工程师随我们一起进入闭环,这让我稍稍多了些安心。验收当日,我与工程师一起对CT车相关的就诊检查流程进行了梳理,考虑到低温环境运转、冰雪天气安全防护、消毒防疫注意事项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调整和改进。随后,我还对放射科的其他同事进行了相关培训。

冬奥诊所里的“卡卡”历险记

建设中的冬奥村放射科与完成后的冬奥村放射科

大家整装待战,迎接冬奥。可是就在冬奥会闭环前,工程师因疫情防控原因而暂时不能进京,我成了冬奥村对这个“庞然大物”了解最多的人,只好硬着头皮独自上阵。

第一天巡查设备时,就发现了一件棘手的问题:整台车辆设备事先配置好的供电、局域网连接全部都处于断开的状态,医疗舱不能用了!

我仔细回忆之前从厂家和工程师那里了解的知识,带领几位同事重新布置好了电线及网线,重新放下液压千斤顶,调整设备水平,远程和工程师连线,在车边爬上爬下、钻进钻出,重新恢复车内的储能、液压、电脑、空调、CT等全部设备的供电,链接局域网。终于,移动CT医疗舱开始了正常运转!

有一天例行巡查设备时,我又发现车外的红色指示灯熄灭了!我心头一紧,立刻开始检查设备,舱内照明正常,但空调、电脑和CT设备都不运转。经过反复核实,我们发现设备在未关闭的情况下,被切断了外接电源,导致储能电源内电量耗尽。我迅速和工程师进行远程连线,在对全部设备进行充电保护,启用大功率充电设备。在经过几个小时的充电后,储能电源电量恢复,设备再次启动!回到休息区,腹中的咕噜声提醒着,我错过了一顿午饭。

“You are the best radiologist”

借助配置全面的放射科设备,可对运动员的骨肌系统损伤进行全面评估,这也是对我的诊断水平的一次大考。

众所周知,依托运动医学科、骨科等为代表的特色学科,北医三院是研究和治疗运动创伤、多发创伤、运动康复的大本营,并通过运动伤病救治和大型体育赛事应急处置,积累了丰富的医疗保障工作经验。我作为一名专注于运动损伤的影像医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掌握了大量的运动损伤相关影像学诊断知识。我的工作并不局限于阅片和书写报告,还能够向队医、运动员、教练员提供相关的咨询会诊,甚至可以提出影响决策的意见。

冬奥诊所里的“卡卡”历险记

与奥组委专家合影

冬奥开幕前夕,IOC(国际奥组委)的首席影像专家Bruce Forster来综合诊所放射科,对科室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流程、病例诊断和防疫举措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交流,他说:“你们的影像医疗服务非常棒”。听到这些话我备受鼓舞。

有一天,综合诊所的同事们接诊了一位高山滑雪的运动员,他在训练中扭伤了小腿,需要进行MR检查。在我对他的小腿进行MR平扫检查后,突然,这名运动员的队医问我:“May I have your opinion?”(我能听听您的意见吗?)

我一边询问运动员受伤时的情况,一边结合断层解剖图谱,为他们认真解读了每一张MR图像,做出了相关诊断意见。队医不断地点头,口中重复着“Perfect!”(完美!)在我说明诊断后,他表示这正是他最为关心、也最需要确定的问题,也是影响他们进一步做决策的关键信息。

将他们送出MR检查室时,队医转过身对我说:“You are the best radiologist I have ever met.”(你是我见到过最棒的放射科医生),还将一枚他们队伍的冬奥徽章放到我手里。我想这枚外国友人赠送的冬奥徽章,正是我通过冬奥医疗大考的一次回答!

冬奥诊所里的“卡卡”历险记

通过咨询会诊收获的三枚徽章

幕后的“赵指导”

冬奥诊所里的“卡卡”历险记

在延庆冬奥村医疗保障工作中,我们面对的保障对象主要是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随队官员等,在他们身上出现最频繁、最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的伤病就是四肢关节、肌肉的运动损伤。

诊所放射科,包括我在内,仅有2名医师和2名技师,分为两组人员,共同完成冬(残)奥会期间每天7点至23点、每周7天的DR、CT、MR的全方位影像工作。我们4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医院,大家各有所长。在运动损伤方面,只有我积累了最丰富全面的检查及诊断经验。我在岗时会在设备旁对检查序列、扫描方向等进行直接把关,按北医三院放射科的标准要求图像质量,完成中英双语报告,同时提供咨询会诊。

回到宾馆,我就变成了幕后的“赵指导”,利用综合诊所预先准备的远程会诊系统指导另一位医生进行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四肢关节的MR检查,对图像的扫描工作进行把关,完成阅片和报告书写。同时现场教学,针对患者的检查部位的解剖、图像特点、受伤机制以及报告书写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经过几天的密集教学,我的幕后指导也在逐渐减少。

在即将到来的转换期内,我们还计划进行一系列专业知识的补充学习。相信在本次冬奥保障后,大家对骨肌系统的诊断水平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作为诊所放射科负责人,我希望我们的冬奥医疗保障不仅仅是要高质量的完成任务,也能让大家在专业上有更多的收获。

冬奥诊所里的“卡卡”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