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随着燃烧在“鸟巢”的冬奥圣火缓缓熄灭,举世瞩目的2022北京冬奥会正式落下帷幕。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闭幕式致辞中赞叹:“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
转眼间,来到崇礼院区参加冬奥会医疗保障已经3个月,进入闭环工作也已20多天,每天,从酒店到医院两点一线,白班—夜班—下夜班,像车轮一样转着,时间似乎过得也快了。原以为已经习惯了每天成百上千的标本量,这里每天几十个样本,应该是信手拈来,不在话下。可是,当我真正投入工作才发现,疫情和冬奥下的检验工作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轻松。
崇礼院区创伤中心是专门为冬奥保障新建的。这个独立的就诊区域相当于一家小型综合医院,功能设施齐全,检验设备也都是一流的。但在工作初期,我们遇到了一个挑战,就是与时间赛跑。
在冬奥竞技场上,运动员展示的是一次次激情与速度的拼搏。在医院,为了让受伤运动员得到快捷、高效的救治,检验人也需要“跑出”奥运速度。平时,完成一套常规、生化和免疫的检测要花费将近两小时。
多年的临床检验经验告诉我,我们应该可以更快。于是,我仔细梳理检测流程,发现各项目检测所需时间不同,生化全项需要12分钟,心肌四项需要22分钟,感染八项时间最长,需要31分钟。另外,由于免疫仪器需要现装试剂,启动时间慢。
我认为,整个检测的限速步骤应该是在免疫检验。因此,根据患者检测的项目调整上机顺序,统筹安排,就能大大地缩短出报告时间。经过调整,现在1小时内就能完成全套检验,有效缩短了等候时间。
完成检测后,为了节约时间,我们会亲自把报告单送到急诊医生手中。经常会在急诊继续等候下一位患者的到来,直接把检验标本带到实验室,同时承担起检验和转运的任务。
一天夜里,我为一名患者验完血,照常把报告单送到急诊。这时急诊护士告诉我:“这位患者还需要检测尿常规,但他目前没有尿,正在喝水,准备憋尿做B超,然后再留尿。”我抬头看了看表,凌晨2点55分。
“那我在这里等一会吧,等他留完尿我直接拿上去。”就这样,在急诊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4点左右,患者终于留好尿标本,等我做完检测再出去的时候,已经4点半。外边雪花飘飘,第一次感觉到崇礼的夜寒风刺骨,当时气温达到零下26℃。
还有一次,也是半夜,一位外籍人员患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需要急诊手术,医生们在手术室忙到凌晨3点多。检验人也拿着对讲机一直守候,时刻准备着,生怕没有及时反应而耽误了手术。所幸手术非常成功,患者及时转危为安,此时的我们,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原本,医院安排我到现场参加闭幕式,但由于工作需要,不能亲临鸟巢观看闭幕式盛况。虽有遗憾,但我无悔,面对即将开始的残奥会,我们检验人还将继续在幕后默默守护。
今晚夜班,又要出发了,愿今夜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