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医疗保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冬奥医疗保障 > 我与冬奥 > 正文

一颗小心脏,发挥大能量

作者:王方芳 来自:心血管内科 时间:2022-03-01 文章点击率:

我的冬奥故事是从4个月前的冬奥测试赛开始的。当大家都在欢度国庆的时候,我和队友们已经来到了延庆赛区唯一定点医院——延庆医院冬奥医疗保障中心。延庆赛区是冬奥会雪车雪橇项目的比赛场地,当运动员们驾驶着雪车雪橇,驰骋在蜿蜒壮丽的雪飞燕,我们看到的是速度与美感完美结合的炫目景象。但该项目时速最高可达140公里,任何一点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巨大的创伤,因此,在正式冬奥比赛前,运动员要进行训练,场地也要进行测试。

我是一名心内科大夫,运动创伤不是我的专业,但是参加训练的运动员、教练员,还有所有相关人员的服务人员,都可能因为寒冷、劳累诱发内科疾病,因此我也成为了冬保中心大内科的中坚力量。

由于运动员、教练员来自世界各地,如何能更好与外籍患者进行沟通,并让患者签署医疗知情同意书,是摆在医疗团队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于是我和心内科的同事,快速完成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包穿刺等常见治疗知情同意条款的英文版翻译。同时,我们反复演练心脏突发事件危急重症的抢救,完善抢救流程。

有一天,我突然收到通知——“一名场馆工作人员出现胸闷、心悸症状,需要你立刻进闭环内救治”。于是,我第一次进入了“一站式”保障楼。当时,我快速回忆了这些天练习的疫情防控相关的流程,当我站在患者面前,职业本能让我变得很冷静。危险因素、症状特点、心电图、心肌酶的表现都直指这个患者有急性冠脉综合征。不需要急诊冠脉造影,我按照规范的治疗给患者进行了讲解和宣教。从测试赛、冬奥会开幕前的保障,到冬奥会的正式赛,再到冬残奥会,我非常荣幸能够一直坚守在冬奥医疗保障的岗位。

作为专业的心内科医生,在专业领域内我有信心,但是,由于要适应新的环境,饮食不规律、寒冷、劳累、饮水少等原因,很多人自身的内科疾病出现加重情况,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功能不全、高凝状态等等。这些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很好控制,也会演变成危急重症。这些情况此时是我们团队面临最大的考验。此外,我们还发现“脚疼”的患者比较多,除外创伤因素,很多是由于痛风急性发作,我和运动医学、骨科的医生立即组成痛风小分队,他们除外损伤,我来治疗痛风。

时间来到了除夕夜,我们接诊了一个外籍的肾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我被安排在远程中心进行会诊。开始血滤,患者血管内液体容量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而他严重的基础病又让心脏雪上加霜,出现了心衰,生命体征不稳定,为此,医生已经给他用上了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这些都刺激着我的神经,我需要给出专业准确的意见。

第二天早上,患者生命体征稍见平稳,他的氧饱和度却开始下降,心肌损伤标记物和心功能的指标开始恶化。虽然已有北京市重症医学科的专家在,但是我意识到,这里仍然需要我。又是一宿的守护,患者身体机能逐渐平稳,我们终于能将他转运至北医三院本部进一步治疗。此时,因为极度疲劳,我已经能够感到自己的心跳,“砰”、“砰”、“砰”!但我也欣慰地知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为团队贡献了一份力量。

我第二次进入“一站式”保障楼,是因为一名外籍摄影师突发房颤。了解病史后发现他已经间断发作心悸10天,此次心率达到150次/分以上,同时患有神经肌肉病的病史,有过可疑的心跳骤停,这是一个复杂的心律失常患者。

房颤转复容易,但是如何再转复过程中,避免因心率下降诱发心跳骤停,是我担心的最大问题,我守在患者身边,治疗的同时观察着他的生命体征、不适症状。渐渐地,患者的鼾声出来了,心脏也恢复正常。他太累了,我们的治疗让患者舒适而放心地睡着了。当患者醒来,为了让他放松,我又和他聊起了他熟悉的摄影……他一直说:“Dr Wang,you are very professional!”。他留观那夜,是延庆医院心内科护士长王亚军一直在床旁守护。第二天,患者顺利出院,他开心地说:“Chinese Doctors are great,true heroes”。

治病救人是医者天职,能在冬奥舞台为国际友人提供医疗帮助,让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感受中国专业的医疗水平,体验中国热情的待客文化,更是一个中国医者的光荣。我要感谢团队时刻的陪伴,感谢北医三院对我的支持,让一颗小心脏,发挥了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