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7日第05版)
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筹办及系列测试赛筹备的重要工作内容。为提高北京冬奥会及系列测试赛医疗服务保障能力,确保参赛者、观赛者及游客的健康,我省扎实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努力织牢赛会医疗保障网。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冬奥保障创伤中心有望于8月底正式投用
8月14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崇礼院区院长、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敖英芳为一名来自张家口市主城区的患者成功实施了关节镜微创外科手术。
“当天,我们又先后成功完成了1例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术、1例膝关节滑膜软骨瘤取出术和1例半月板修复术。”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副院长张晓伟告诉记者,这4例手术,填补了崇礼院区关节镜微创治疗运动损伤的空白,标志着作为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医疗保障定点医院,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在提升冬奥医疗保障能力方面迈入了新阶段。
他说,同时,这也标志着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动创伤)项目开始投入使用。该项目共规划两期工程,其中一期工程是我省76个冬奥项目之一,分为老院区、新院区两部分,目前投入使用的是老院区。
新院区工程中,包括新建16079平方米的冬奥保障创伤中心,重点设置急诊急救中心、复合CT手术室、复合DSA手术室、康复中心、重症监护中心等。
“冬奥保障创伤中心有望于8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将为北京冬奥会以及系列测试赛构建起专业的运动创伤保障体系。届时,张家口赛区将具备与北京赛区、延庆赛区相同的医疗保障条件。”张晓伟说。
随着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动创伤)项目总占地面积42亩的一期工程逐渐投用,更大规模的二期工程也已上马。
据悉,二期工程占地162.5亩,规划床位500张。其中,后勤生活保障区已于今年6月29日结构封顶,将于2021年建成交付使用,医疗教学科研区也于当日正式开工建设。根据规划,2022年,二期先期工程将正式完工,初步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动创伤)项目,在为北京冬奥会提供“国家队”医疗保障的同时,为张家口留下重要的冬奥遗产。
加上此前已完工的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改造、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改造、冬奥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等,张家口赛区的冬奥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张家口市3家试点单位均初步具备了航空医疗救援能力
8月26日,一架直升机稳稳降落在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冬奥保障创伤中心楼顶的停机坪上。随着机舱门打开,早已等候在停机坪附近的医务人员与机上医务人员一起,将一名“患者”抬下直升机,顺利转运至院区急救室。这是该停机坪正式投用后组织的第一次航空医疗救护演练,标志着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具备了航空医疗救护能力。
根据国际雪联要求,北京冬奥会及系列测试赛等需要全程有直升机救援,在5分钟内到达救援现场,在15分钟内将伤员转运到有救治能力的综合医院。
据了解,张家口赛区赛事核心区还规划有两个直升机停机坪,分别在云顶滑雪公园附近、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附近。它们和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这个可搭载直8型直升机的标准化直升机停机坪一起,共同构建起张家口赛区航陆立体医疗保障体系。
以北医三院崇礼院区为基地综合医院,以具备先进航空医学救护软硬件条件和丰富经验的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为航空转运及航空医疗救护院前医疗中心,张家口赛区赛事核心区正逐步建立航空医疗救护体系,提升重特大突发事件伤病员转运、途中救治、卫生防疫、医疗人员现场输送、紧急药品器械调用等应急能力,为北京冬奥会以及系列测试赛顺利举办提供坚强医疗保障。
与此同时,将惠及更大范围、更多人员的张家口国家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城市建设有序推进。
去年3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在部分地区开展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我省有7家医疗机构入选,张家口市除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外,还有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和张家口市急救中心入选。
在试点医院修建停机坪,开展航空医疗救护医务人员培训,加强与航空医疗急救单位合作,配载医疗设备、器械、药品……截至目前,张家口市试点单位均初步具备了航空医疗救援能力。
张家口市卫健委医政科工作人员邓佳良表示,随着航空医疗救护工作的推进,北京冬奥会期间,参赛运动员、张家口市民、来张游客等都将享有更安全及时的航空医疗救护保障。
http://www.he.xinhuanet.com/xinwen/2020-08/27/c_1126419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