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4日第A2版《张家口日报》)
连续完成8例关节镜手术,填补了关节镜微创治疗运动损伤的空白;选派专家开展常态化坐诊带教,诊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航空救援演练成功,标志着具备航空医疗救护能力……今年7月以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崇礼院区依托北医三院在运动创伤救治方面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航空医疗救援和陆地救护资源配套优势,不断提高应急医疗救助能力,目前已初步构建起陆航结合的立体医疗保障网络。
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 筹办及系列测试赛筹备的重要工作内容。 作为中国奥委会和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唯一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以及北京冬奥组委指定的医疗定点医院,2018年9月, 北医三院与我市签署合作协议,采取“人财物全部托管” 合作模式接管崇礼区人民医院。 同年12月,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正式成立, 致力于打造以运动创伤为特色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去年,北医三院崇礼院区申报并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动创伤)项目,今年3月,该项目被列入国家级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
今年8月28日,北医三院崇礼院区院长敖英芳带领医疗团队,为来自我市桥东区、怀安县等地的四名患者进行了关节镜微创外科手术。这是继14日实施首例运动医学关节镜手术后, 敖英芳团队运用运动医学关节镜手术救治的第二批运动损伤患者。“前后两批成功完成8例手术, 不仅填补了崇礼院区关节镜微创治疗运动损伤的空白, 也标志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动创伤)项目一期工程开始投入使用, 崇礼院区的冬奥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副院长杨渝平介绍称。
为全面提升当地诊疗服务能力,7月13日起, 北医三院选派神经外科、放射、超声诊断及全科医学科共四名医师进驻崇礼院区,通过临床带教、坐诊查房等形式, 培养带动一支高素质的诊疗团队。 一个多月时间, 神外科、放射科已逐步完成硬件升级;全科医学科按照国际标准, 全面推行规范化诊疗, 成效初显;超声诊断科在实现与北医三院硬件同质化的基础上,已开展肌肉骨骼检查、浅表检查、超声增强造影等新技术。 今后,北医三院还将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总体思路,分批选派各学科骨干医师来张开展工作。
在强化陆地救护资源配置的同时,8月26日,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联合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共同开展 “备战冬奥”航空医疗救援演练。随着一架载着“模拟受伤运动员”的航空紧急医疗救援直升机平稳降落在创伤中心楼顶停机坪上,标志着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具备了航空医疗救护能力。创伤中心设置有急诊急救中心、复合CT手术室、复合DSA手术室、 康复中心、重症监护中心等, 正式投入使用后,将为北京冬奥会以及系列测试赛构建起专业的运动创伤保障体系。 届时,张家口赛区将具备与北京赛区、延庆赛区相同的医疗保障条件。
链接地址:http://szbk.zjknews.com/shtml/zjkrb/20200914/4671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