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奥运赛场,伴随激烈的赛事比拼,医疗救治是整个赛事保障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医疗外交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第一转诊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在赛事期间,承担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和冬季两项共计6个分项、51个小项的赛事医疗保障任务。根据对2010年、2014年冬奥会及2012年冬青奥会的注册运动员损伤情况统计,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的损伤率高达23%以上,崇礼院区承担的医疗保障任务非常艰巨。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俯瞰图(一期、二期)
壹 5G技术赋能下的航空救援
按照国际奥组委对冬奥伤员保障的要求,雪地医生要在4分钟内到达受伤运动员身边,15分钟内把运动员送到可以提供救治的医院,做好医疗救护,崇礼院区创伤中心楼设计中重点设置急诊急救中心、复合CT、 DSA手术室、康复中心、重症监护中心、检验中心等,楼顶配套可降落直8型直升机(13T)的停机坪救援设施,结合一年的测试赛实战不断更新设备,特别是应对新冠疫情防控闭环管理要求,医疗救护流程及时调整,“三区两通道”硬件改造,医护人员“二级防护”“洁污流线划分”急诊急救关口前移等使伤员救治更加安全、便捷、高效。
2月7日,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迎来冬奥首例航空医疗救援。从伤情报告到雪场转移,再到崇礼院区创伤中心急诊抢救室接受救治,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指挥中心、场馆医疗站、转运直升机在5G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实时信息共享和可视化监测,保障高质量、高效率救治。接到指令后,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冬奥医疗专家组团队快速响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方案。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创伤中心楼顶直升机停机坪护栏第一时间打开;直达急诊抢救室和复合手术室的电梯值班员立刻到位;创伤中心楼里,运动医学专家及手术室、麻醉科等急救团队迅速准备就绪,等待患者被推进抢救室。
即便是短短的几分钟,也被医疗团队做了最大化利用。原来,崇礼院区备战冬奥会建立了院前、院内预警联动系统和智能信息化调动指挥平台,构建了“赛场——医疗站——直升机——定点医院一体化”高效快速的冬奥医疗救治体系。这套高效快速的冬奥医疗救治体系依托的是5G赋能的冬奥会医疗保障指挥调度平台的总调度、统筹协调功能。
贰 关口前移,上车即“入院”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依托5G+物联网信息技术,建立冬奥会医疗保障指挥调度平台,打破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时间和距离的界线,在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提高衔接的实时性、精准性,实现运动员从受伤时刻起到救治结束的无缝全过程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救治。
北医三院基建处处长兼崇礼院区副院长赵奇侠介绍:“在地方政府的调动下,该指挥调度平台已实现与公安、卫健、交通、应急管理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联动,在疫情防控、医疗急救、重大活动保障、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北医三院基建处处长兼崇礼院区副院长赵奇侠接受北京卫视采访
叁 硬件设施改善,手术室顶级配置
崇礼院区在创伤中心楼里新建了复合手术室,直升机转运过来的危重伤员根据伤情可以通过专用电梯直达复合手术室,手术室里就可以进行术前CT检查或DSA介入治疗。
01 复合DSA手术室
在复合DSA手术室里能够完成心血管介入手术,机头可以360度旋转,对特殊部位显影特别重要,图像更加清晰。这台机器除了完成心血管介入手术之外,还是一台周身血管造影机,可以用于全身血管治疗。复合手术室面积远大于普通手术室,可同时开展外科手术。除此之外,还具有模拟CT的功能,在外科术中或者术前诊断需要做腹部脏器穿刺的话,都可以在手术室内模拟CT指导穿刺完成。
02 复合CT手术室
滑轨CT可以在手术室移进和移出,以支持复杂的多发伤外科手术,比如通过成像获得影像信息的脑、脊柱和创伤手术,提高安全性,减少感染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除了这些硬件设施的改善,更为重要的是,崇礼院区按照孙春兰副总理视察提出要组建最高水平的国家队医疗专家通过云诊断技术,整体医疗救治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医护人员救治水平的提高。
03 装配式与BIM技术
崇礼院区改扩建感染疾病楼设置在独立区域的独立建筑内,按照“三区两通道”要求建设,设置肠道类疾病和呼吸类疾病诊区,首层主要功能为发热门诊、医技用房、检验科、药房、医护人员卫生通过等;二层主要功能为肠道门诊、肠道留观、医护办公用房等;三层主要功能为15间发热留观床位(其中1间重症监护室),清创手术间等;四层为各类机电设备机房。
北医三院基建处副处长兼崇礼院区院长助理曹剑钊介绍了感染疾病楼改造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以BIM技术为平台,利用先进的装配式建造技术,以一体化模式整合各家专长,严格控制设计、建设周期,精确划分工作界面,利用数字化模型提前暴露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分析多专业同步施工条件,高效推进工程建设,大幅缩短建设工期。
据崇礼院区项目技术顾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驻场代表宁占国工程师介绍,该改造工程90天建成,参加专业施工和材料供货厂家41家,按照《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进行设计,选用了国内医院建筑行业装配式成熟的企业和技术成果和产品,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该项目得到了国家住建部原总工程师陈宜明的极高评价,住建部科技促进中心梁浩博士亲临现场进行了调研,在科技促进中心召开2次经验交留和工作推进会。
肆 智能物流机器人化身医护人员好助手
在第一转诊医院,时长忙碌的“身影”就是机器人了,以往运送洁物时,需要医务人员穿防护服进入感染疾病楼,将物资送到缓冲区,隔离病房中的护士再到缓冲区取物资,自从应用了机器人为主的防疫物流解决方案后,运送洁净物资到隔离病区时再也无需医务人员进入感染疾病楼,只需要在一楼将物资交给机器人即可,据悉,物流机器人在降低院内交叉感染风险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运输全流程实时监控,提升了物资运输效率与安全。

医院物流机器人在崇礼院区中的应用
“单次运输可以节约40分钟的穿脱防护服时间,并节约一套防护服;每月平均节约防护服94件,每月平均节约62小时的穿脱防护服时间,院感风险也大大降低。”崇礼院区医院物流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东京奥运会之后,我们看到了冬奥会一定需要一种“人机共存”的精准消毒方式,从而提高物流机器人从缓冲区到洁区时的安全度,在此背景下自主研发了‘光疫苗门’。”

多场景智能搬运机器人正在进行消毒
“光疫苗门”可实现人机共存,自主消毒,来自中科院检测认证报告显示,光疫苗门最高可消灭99.99%的冠状病毒,150秒即可完成全程消杀。理论上,除了冠状病毒,其他的病毒、细菌、真菌类的微生物,都可以通过222纳米波长光谱照射进行消杀。
5G+物联网指挥调度平台、物流机器人等高科技设备助力,给疫情之下的冬奥会增添了有力保障,展示了“大国医疗”的中国力量和中国自信!
附北医三院崇礼院区介绍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始建于1956年,2015年1月迁入现址。为更好的推动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服务保障2022年冬奥会,提升崇礼及周边医疗服务水平,2018年9月7日,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崇礼区人民政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同签署《关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设立崇礼院区的协议》,以“人、财、物”全面接管的模式跨区域设立崇礼院区,2018年12月7日正式揭牌成立。2019年1月24日,被指定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定点医院。2019年1月31日,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进行管理。2020年3月,崇礼院区建设项目被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2020年10月22日,正式授牌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动创伤)筹建项目建设单位。2020年12月5日,被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授予“中国冰雪运动员医疗基地”。
十四五”期间,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本着“保冬奥、建中心、惠民生、促发展”的发展思路,利用北医三院的品牌、技术、人才优势,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功能定位,以治疗运动创伤疾病为特色,全面提升医疗、教学、科研等能力和水平,在后续3-5年的建设中,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理念和技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集团化发展,为周边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创新科研、教学、转化模式,打造医、康、养一体化协调发展和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典范。救治半径200-500公里可覆盖京、津、冀、晋、蒙华北五省区的国家级运动创伤中心,解决看病难问题的同时拉动整个张家口地区医护人员医疗水平,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建成立足崇礼、依托张家口、辐射全国、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国家远动创伤区域医疗中心。
链接地址:http://m.sohu.com/a/522346197_45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