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冬奥会昨晚闭幕
五环旗下,近3000名运动员
奋力拼搏、挑战极限、超越自我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彩华章
留在人们记忆里
而在他们背后
有奉献、坚守、担当的白衣守护者
保驾护航,精益求精
今天,让我们走进北医三院崇礼院区
了解冬奥期间医疗保障背后的故事
2月13日,在冬奥会受伤的高弘博顺利出院。4天前,单板滑雪男子U型场地资格赛,他由于踝关节骨折,无法做出高难度动作,甚至“连一次空中转体都没有完成”。大家为他带伤上阵的参与精神而感动,也被他赛后阳光灿烂的笑容所折服。

赛后的高弘博
赛前,高弘博在一次训练中不幸摔伤,导致脚踝骨折。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刘平检查后认为,骨折移位明显,需要手术治疗,不建议继续参加比赛。但高弘博心有不甘,他有一个奥运梦,就是要参赛!经过专业评估和处理后,他咬着牙坚持比赛。

高弘博赛后发微博
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在高弘博实现自己奥运梦想的背后,有一群可爱的天使守护着他。他们,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的医务工作者。类似的守护故事还有很多,在几乎与社会隔离的日子里,在镁光灯照不到的地方,他们承担起了张家口赛区闭环内、外伤病员救治工作,为冬奥会保驾护航。
三年磨一剑,使命扛在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原崇礼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崇礼院区)是北京2022冬奥会定点保障医院。
如果回到三年前,谁也不会相信,这里会实现如此华丽的转变:从一个服务几万居民的县级人民医院,到符合国际一流赛事服务标准的第一转诊救治定点医院。
为了更好地推动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医疗服务,为2022 年冬奥会提供有力保障,2018 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肩负国家使命和担当,正式全面接管崇礼区人民医院,以“人、财、物”全面接管的模式跨区域设立崇礼院区。
从此,在敖英芳院长带领的领导班子团结努力奋斗下,崇礼院区全方位围绕冬奥会硬件改善、人力资源培养、医疗技术提升、学科建设,进行了创新化探索和全方位建设。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考察冬奥会筹办工作时强调,要精心做好医疗保障和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举办健康安全北京冬奥会。

孙春兰在崇礼院区考察冬奥会筹办工作
如今的崇礼院区,服务了来自世界各地2020名运动员及其随队官员,还有3万余名涉奥工作人员,用一流的技术、悉心的关怀、先进的设施和完善的体系,为北京冬奥会安全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2月9日,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一行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调研院区冬奥医疗保障工作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展,并召开座谈交流会。河北省卫健委党组书记梁占凯、张家口市市长赵文锋出席相关活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院长敖英芳,张家口崇礼医学中心党委书记张华及院区领导班子成员陪同调研。

郝平一行慰问创伤中心闭环内医护人员

郝平一行调研崇礼院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二期工程
崇礼院区短短三年内,从一所县级二甲医院,快速提升成为三级医院。作为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医疗保障第一救治医院,承担了张家口赛区涉奥伤病人群(传染病除外)的救治任务,成功实现15分钟陆地转运、5分钟航空转运。
崇礼院区还积极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动创伤)发展建设,集成优质医疗资源集团化发展,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为后冬奥时代可持续发展、满足区域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医疗服务需求提供强劲动力。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
凌晨,钟表时针刚过4点,大郭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和在场的每一个人击掌庆祝,快乐得像个孩子。
大郭的经历很传奇。2003年,他还是北医三院的住院医,第一批报名进入SARS病房。不久,他感染了,专家会诊后,使用大剂量激素进行治疗。后来人们总开玩笑说,大脸盘子可能就是他的后遗症。
1月23日凌晨,一名志愿者急诊就诊,主诉心悸4小时,查心电图,心率180次,患者越来越烦躁、焦虑。接到指挥中心通报后,大郭5分钟就赶到会诊现场。他仔细研究心电图,还在会诊大屏上手画了比例尺一个一个比照心律。最终作出明确诊断:窄QRS室上性心动过速,并迅速给出治疗方法:心律失常手法复位。
大郭口传心授,通过对讲机,把动作的每一步细节告诉了患者身边的医护,并在会诊中心紧盯监护屏幕。吹气,放平,抬腿,抬上身……患者心率从180次回到了80次,成功转危为安。新闻里总说“双奥人”,大郭是真正的“双疫人”。
皮肤科曹老师是大年初一早上接到消息的。
崇礼气候干燥,加上居住地近1500米的海拔,许多闭环内工作人员都出现了皮疹等症状。时间已是牛年除夕,随着冬奥会开幕式的临近,皮肤科患者越来越多,不分白天黑夜前来就诊,崇礼院区亟需皮肤科专家支援。
没有一丝犹豫,她拨通了崇礼院区指挥长杨钟玮的电话,直接要求去崇礼闭环内工作。
与直升机转运、紧急手术不同,想到冬奥医疗救治,大众谁也想不到皮肤科。曹老师就这样默默地撑起了一片天。
驾驶着红白相间的救护车,就像人体中的红细胞一样,他们把一个个康复的患者送回住地、转往后方医院继续治疗,甚至转去首都机场护送患者回国。平均每天将近20趟转运任务,都是他们完成的。
他们是由廊坊、保定、唐山6组18人组成的转运车队,是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冬奥医疗保障团队中来源地最多的一支团队。
开赛之前,转运团队只有3台车9个人,一旦院区还有其他需要转出的患者,就会出现空档。没有人通知,上夜班的车组就提前来上班了;下夜班的车组看到消息,也返回医院加班!
有时错过饭点,转运团队吃不上饭,他们却说:“病人转完我们再吃,菜凉了微波炉热一下就行。”他们默默耕耘,他们是穿行在核心区的“红细胞”。
“一名外籍滑雪运动员,训练时高空坠落,胸背部着地摔伤,请求转运至医院”。2月3日下午,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地面指挥中心的对讲机骤然响起,接诊指令随即发出。

地面指挥中心指挥长杨钟玮向创伤中心发出接诊指令
急救车直接开进创伤中心接诊大厅,患者在经过问诊、查体和影像检查后,被诊断为胸10椎体及胸9椎板骨折。
从脊柱外科专业角度来说,这是一个不稳定的骨折,有可能发生骨折移位甚至继发脊髓损伤,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下肢运动感觉功能的障碍。
考虑到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崇礼院区院长敖英芳通过指挥中心5G远程会诊系统进行线上联合会诊,制定出了最优化的手术治疗方案,形成了包括术前准备、麻醉保障、术中细节及术后康复等在内的详细治疗计划。
2月6日,由刘啸主刀,杨渝平、张华、张大明通力协作,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正式比赛期间第一例运动员手术,同时也是首例外籍运动员手术顺利完成。
患者术后由于伤口疼痛,产生焦虑情绪,医护人员便进行对症处理和劝导安慰,守护至患者入睡,时间已是凌晨3点。经过医护人员细心的术后康复及护理,患者在术后第三天就能够下地行走。

患者第一次下地走路练习
患者和外籍运动员团队都为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速度发出难以置信的感叹,对中国医生竖起了大拇指,并送给医护人员代表两国友谊的徽章。

外籍运动员团队送给医护人员代表两国友谊的徽章

医护人员与外籍运动员、教练和队医合影
耳鼻喉科医生张绍兴现在还清晰记得2月8日接诊的那名特殊咽痛病人,患者是一名法国年轻人,咽痛4天,逐渐加重,现在无法下咽,言语含混不清。
凭借多年的经验,张绍兴判断可能是扁桃体周围蜂窝织炎,进一步发展容易引起窒息,立即上报收住入院。
办理住院时,患者只身一人,没有现金,也没有陪同的朋友,只有一张VISA卡,但是缴费时遇到问题无法提交。就在这一筹莫展之际,考虑到患者特殊病情,医院立刻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进行治疗,患者得以顺利入院。
进行细致评估和影像检查之后,张绍兴在周围医护人员的协同下, 顶着笨重的三级防护服,克服困难为患者进行穿刺引流,患者病情也迅速好转。

张绍兴成功为患者进行穿刺引流
语言沟通不便、身边无人陪护、营养补充不足,身处闭环、在一线一直忙碌的崇礼院区副院长杨渝平了解情况后,和同事们为患者准备了牛奶、酸奶和饼干等,为患者补充额外的热量和蛋白质。

医护人员为患者准备优质食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的医疗团队把我照顾得非常好,我十分感谢他们。这里的每一位医生和护士都对我十分关心,中国医疗的水准名副其实!”患者在顺利出院时,特意写下这些话表示感谢。

患者留下的感谢信
他们的故事也被皮肤科医生曹源用漫画形式记录下来。

漫画记录耳鼻喉科张绍兴救治法国小伙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体现出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冬奥会医疗保障服务之道,精湛技术与人文关怀两手抓,身体病痛和人情温暖要兼顾。

世界各国患者留下的感谢信

救援贵神速,医治有保障
冬奥会雪上项目不可避免发生运动损伤现象,也存在地面交通转运困难等医疗保障问题,北医三院崇礼院区作为首个“中国冰雪运动员医疗基地”,救治有“三快”,云端会诊是其一。
通过5G技术和移动数据,云端会诊可以为运动员争取黄金救治时间:比如急救车内,医生可以使用便携式彩超和监护仪对病患进行检测。检测数据出来后,第一时间通过远程影像平台传输到医院,此时,在医院会诊中心的专家已经实时掌握伤员受伤情况,迅速完成“云端会诊”。

云端会诊争取黄金救治时间
“第二快”是直升机救援。2月7日,一名滑雪运动员在训练中受伤昏迷、呼吸困难,在收到转运任务指令后,崇礼院区指挥中心快速响应,启动转运直升机进行抢救。

云顶滑雪公园直升机转运
伴随熟悉的轰鸣声,直升机载着伤员平稳地降落至创伤中心楼顶停机坪,医务人员迅速与机组人员进行伤员转运交接。

直升机着陆崇礼院区停机坪

医护人员交接伤员
对于危重伤员抢救,时间就是生命。从伤情报告到雪场转移,再到崇礼院区创伤中心急诊抢救室接受救治,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
院区医务人员与999急救中心空中救援人员密切配合,5分钟内从云顶赛场到崇礼院区楼顶停机坪,经电梯将伤员直接转运至急诊抢救室进行救治。
即便是短短几分钟,也被医疗团队做了最大化利用。指挥中心、场馆医疗站、转运直升机实现了实时信息共享和可视化监测,保障高质量、高效率救治。

医疗团队进行实时信息共享和可视化监测
两个复合手术室是“第三快”。崇礼院区有两个复合手术室,一个复合CT手术室,一个复合DSA手术室。
雪场伤情严重的患者可快速到达创伤中心,初步检查后在手术台上做头颈部等外伤CT检查,节省了以往需要先转运到CT室做检查的时间。
在复合DSA手术室,医务人员可以完成身体各部位的血管造影,以明确血管损伤及畸形、动脉硬化性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指导微创手术或介入治疗,如急性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等。
此外,骨折等多发伤的患者在DSA复合手术室,可以一站式完成手术治疗,包括骨折定位诊断、复位效果评估,而且必要时还可以同时在射线引导下进行脏器出血引流或穿刺。
这种配有多功能DAS的复合手术室,避免了患者在诊断和手术间的转运,既节省了时间,又大大降低了患者转运的风险。
通过应用5G技术和移动数据采集终端设备,崇礼院区建立了院前、院内预警联动系统和智能信息化平台,构建了赛场——医疗站——救护车、直升机——定点医院一体化、闭环式、全流程协调统一的冬奥医疗救治体系,实现了定点医院与场馆医疗站、急救转运途中的信息共享和可视化监测,可为运动员提供从受伤时刻到救治结束全过程的高质量、高效率救治。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创新冬奥会医疗保障方案
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副主席珍妮·舒特(Jenny Shute)在考察崇礼院区后表示高度肯定,她认为这里有先进的设备和出色的专家团队随时为患者服务,还有超高的水准能够保障运动员的医疗安全。
冬奥胜利闭幕了,但是崇礼院区的医务工作者们将继续坚守,完成冬残奥会的医疗保障任务。你们辛苦了!你们是生命的守护人,安全的保障者!有无私奉献、技艺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务工作者们精心守护,有先进、快速、高效的现代救治技术协同助力,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将为我国冰雪运动持续保驾护航。相信,冰雪运动损伤防治体系建设会不断加强,冰雪运动和冰雪医学事业也将走到国际前沿。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tjShjyhuyRKbfscH-j3jlQ
【医师报】 我在冬奥?|冬奥闭幕,我们的医疗保障让运动员点赞!
链接地址:https://rmh.pdnews.cn/Pc/ArtInfoApi/article?id=2675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