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举行。随着此次体育盛会的完美落幕,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冬(残)奥会医疗保障团队也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保障任务,准备在冬残奥会开村前做短暂的休整,开始转换,筹备冬残奥保障工作。然而此后的几天里,患者并未减少,创伤中心急诊依旧忙碌。
2月23日傍晚时分,一辆救护车疾驰而至,一名面色蜡黄的年轻人被快速推入创伤中心急诊抢救室。患者精神萎靡,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足部肿胀,心电监护持续报警,显示心率接近130次/分,即时血糖高达32mmol/L。血常规很快出现危急值报警,血红蛋白仅为75g/L,仅相当于正常人血红蛋白的一半左右,而患者并无贫血病史。一直在指挥中心关注患者病情和救治过程的郑亚安副院长第一时间拨通了我的电话,提出患者很可能为急性溶血性贫血,要求立即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梳理,细致体检,完善检查。
患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和消化科王迎春副主任医师立即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和检查。随后组织紧急线上会诊。这次会诊,不仅包括了郑亚安副院长,还有指挥长杨钟玮和申建宇副主任医师。经过会诊,大家一致认为,患者最突出、最危险的问题为血红蛋白急剧减少,最可能为“急性溶血性贫血”,然而患者还同时存在糖尿病酮症、肺部感染、踝关节扭伤的合并症,这使得病情更为复杂,治疗更加困难。
急性溶血性贫血是指在短时期内红细胞大量破坏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贫血。贫血的程度有时很严重。除贫血可造成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引起脏器功能障碍外,大量破坏后的红细胞成分还可能阻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血红蛋白下降至63g/L。轻度床上翻身,心率就快速飙升至>130次/分。显然继续发展下去,将危及患者生命。
与心内科专家,崇礼院区副院长郭丽君联系后,我们紧急与院本部的血液科专家王继军主任医师、田磊副主任医师取得了联系。再次线上会诊,他们也同意急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并强调如果病情不加以遏制,有发生脏器缺血、急性心力衰竭等多脏器衰竭风险。大家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采取最有效的药物“丙种球蛋白”阻止红细胞破坏,并需输注洗涤红细胞。
然而难题也随之而来,首先是院内并无此药。医院紧急联系张家口市内多家医院,尽快协调药品。深夜的高速公路上,救护车一路狂奔。
药物终于拿到了,急诊护士迅速为患者输注了丙种球蛋白。患者的病情需要尽快输血,但通常情况下急性溶血患者配血困难,有时不得不放弃输血治疗。河北血站驻崇礼院区的医务人员接到通知后反复筛选多份血样,最终为患者成功配血,使患者在凌晨时分及时输注了红细胞,并为患者检测了Coombs试验,进一步明确了免疫性溶血的存在。
因为患者病情危重,放心不下,从当天白天到第二天上午,我留在创伤中心急诊抢救室,和值班医师一起治疗、观察着患者病情变化。在这里,我度过了又一个不眠之夜。
幸运的是,经过一夜的抢救,清晨时分患者病情稳定,精神状态和面色改善,皮肤巩膜黄染减轻,心率下降至86次/分,血红蛋白回升至75g/L,急性溶血得到了有效遏制。此后,为进一步巩固治疗,患者转至张家口市内闭环医院继续诊治,病情持续好转。
凌晨时分创伤中心急诊抢救室,医生和护士正在抢救患者
崇礼院区内会诊协调,院区与院本部专家会诊,张家口赛区内多家单位协调……这一切,都是为了这名年轻的患者。自北京冬奥会开赛以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创伤中心急诊已收治了500多名中外伤病患者,这位患者是其中之一。尽最大力量保证每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是我们的责任与是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