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北医三院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陆续发回日记,摘录如下——
运动医学科护师李蕊:
2月14,武汉,大雨。
昨晚,在酒店的餐厅里,一场生日会打湿了我们的双眼。就像我的主持词写的一样,昨天是个平凡的日子,但又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由于在特殊时期,我们都戴着口罩,分散着坐在各处,参加这场温暖的生日会!
这画面要在平时,可能会显得有些滑稽。可是在非常时期,却只会让人感动。

从1月26日第一批医疗队入驻武汉,到第三批队员成为骨干。整整20天了,这20天看似很短,可是感觉却很漫长。
生日会的主角是16位2月份过生日的战友。我们从大家合唱北医三院院歌开始,每个人都开着手机灯,虽然我们都离得很远,但我们的心很近,整个现场温馨感动。医院宣传中心魏威老师为我们制作的暖场小视频,记录着医疗队一路走来的画面,像电影一样令人刻骨铭心。
寿星的家人、同事们发来祝福视频,满满都是感动。乔杰院长还为大家唱了一首《不忘初心》。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能流眼泪,可是眼泪还是悄悄流下来,弄湿了我的口罩。
我宝贵的口罩啊!因为医疗物资比较紧缺,我们在驻地的口罩都不舍得扔,只要不湿我们都会戴两天!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更懂得节约的含义。
这一晚,很多队员都抹着眼泪唱歌。我们137个人拧成一股绳,任凭再锋利的刀也切不断。病毒,放马过来吧,看我们怎么鞭打到你满地找牙!
妇产科护士黄倩:
来武汉一周了,时间过得飞快。下午3点,熟练地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有个老年重症患者的套管针需要马上扎一个新的,我找了一会儿,却找不到合适的位置。于是再次寻找、穿刺,终于成功!那一刻,心里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又收了一个重症患者,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大叔,在帮他整理随身物品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爸爸,一定听大夫护士的话,一定会有更好的药物治疗,您一定要挺下去,我们等您回家!”
放下纸条,我感觉护目镜瞬间有点花了,赶紧控制情绪,走出病房。想起了小时候,我也给我妈妈写过这样的小纸条:“妈妈,癌细胞不让您吃饭,您一定要多吃,这样才能战胜癌细胞。”
此刻,我非常理解家属的心情,知道他们期盼家人回来的那种迫切。虽然我不能再见到我的母亲,但我知道,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再见到父母、伴侣、孩子……
深夜,坐上回宿舍的大巴,看着医院边上的樱花小道,里面的樱花树已经开始长出了嫩芽,待到樱花烂漫时,让我在这樱花树下看到最美的你……
儿科副主任医师潘维伟:
来武汉一周了,逐渐适应了病房里的工作,感谢兄弟姐妹们,让我更快地进入角色。没有手机套、没有健之素、没有喷壶,是你们把本来就不多的物资送给了我。在这个集体里,我有信心战胜一切困难。
不经意间看看日历,突然发现今天是情人节,算一算和樊宇大夫已经认识13年、结婚快11年了。我们还是第一次不在一个城市过情人节。每次情人节,我都会送她一朵玫瑰,但是,今天我送不了了,我只能送给她祝福,因为她也是一名儿科医生,也在医疗前线工作。此刻,两个人虽然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岗位,但都在抗击疫情,携手前行,这才是最浪漫的事。

附上一首写给樊大夫的词:“京鄂两地巧情妙,海棠初笑,鸿雁锦书到。念卿画眉缱绻时,共剪窗烛露羞娇。鹧鸪含怨归来迟,几岁荣枯,连理含香俏。清宵短执手相牵,月照朱栏真情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