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

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

【人民日报】“院士理发室”的金牌理发师——北医三院国家援鄂医疗队日记

作者:北医三院李刚、高东晗;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健康37℃工作室 白剑峰、王丽整理 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C工作室 时间:2020-02-14 文章点击率:

2月12日,北医三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陆续发回日记,摘录如下——

普通外科主治医师李刚:

【人民日报】“院士理发室”的金牌理发师——北医三院国家援鄂医疗队日记

2月6日下午,接到医务处通知,晚上机场集合,次日一早飞往武汉。

收拾行李时,儿子和女儿跑过来问:“爸爸,你要出差吗?”我低头告诉他们:“爸爸要去武汉打倒病毒!”两个小家伙从年前就开始被“禁足”,在家憋得够呛,每次想出去玩,我就会告诉他们外边有冠状病毒,所以他们早就知道了冠状病毒很可怕,武汉的病毒更严重。儿子突然抱着我的腿说:“我不想让你去武汉,那边病毒太厉害了。”哎呀,真感动,昨天他捣蛋的“坏形象”一下子都没了。我蹲下来,摸着两个小家伙的脸蛋,告诉他们:“爸爸是医生,要治病救人,武汉有很多像你们一样的小朋友被病毒威胁着,医生们要去武汉打败病毒。”女儿虽然还小,但是很懂事的点点头,说:“我让妈妈陪着我。”儿子看到大势已去,也拦不住我了,只好说:“爸爸你要加油。”

登上飞机后,我发了一个朋友圈:“北京,等我回来”,给自己鼓鼓劲。不想让父母和亲人们担心,设置为自己可见模式。

到达酒店,乔杰院长早早等着迎接我们,看到她,我们心里有底了。为了降低感染风险,乔杰院长还开了“院士理发室”,负责给大家剪头发。两位金牌理发师——“托尼?乔”和“托尼?袁”(袁晓宁)的手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短暂的欢乐时光,让大家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一些。

考虑父母年纪大了,不想让他们担心,所以来武汉一直没有告知。下午爸妈拨打我手机3次,没想好怎么回复,一直没敢接。第二天一早,爸爸发来微信:“爸妈知道了,注意保护自己,你是我们的骄傲,全家给你祈福,盼着你平安回家。”瞬间泪目……

我们在同济医院法新院区新开了一个病区,第一批抵达的领导们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第一批小伙伴们建立了问诊模板、病历模板、医嘱模板,总结了相关注意事项,提高了工作效率,向开荒者致敬!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高东晗:

【人民日报】“院士理发室”的金牌理发师——北医三院国家援鄂医疗队日记

2月10日凌晨3点,我们七组将第一次进驻病房。虽是凌晨,但毫无倦意。2点出发,3点钟准时穿戴防护服完毕。作为七组的副队长,我主动带着4个小伙伴第一批进入。

刚进病房,脑子一片混乱。不熟悉的环境,一次未见过的病人,让我心里一下没有了底。全部都是未知,但我不敢表露,也不能表现出来,我身后还有4个队员在等我下达任务,迅速捋清病人情况,马上分配组内工作,病区分为前组后组,王朋朋带1人负责前组病情,稳定病人,我带两人负责后组。

刚刚交班完毕,接到通知马上要收治病人,迅速集结队员准备战斗,两小时就收了5个重病人!忙忙碌碌3小时飞驰而过,夏老师进来接班,我却发现他们只进来3个人,询问后得知,防护用具告急,队员没有防护用品,无法进入病房!我再次主动请战,留下来帮助夏老师完成接下来的3小时战斗。

病人危重,病情瞬息万变。28床患者心衰,需要利尿,但无创氧浓度100%,无法脱机上厕所。与田慈沟通,马上安排给予病人留置尿管。30床患者小无创氧合维持不住,改大无创,备机、连管路、调参数、佩戴、开机……

早上9点,超哥组进来接班时,我的内穿衣湿透,护目镜全是雾水,早已看不清。连续奋斗6小时,10小时未进食水,未上厕所。第一组班的工作以凌晨开始,以天明结束。希望武汉如我的名字中“晗”一样——天将明!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 白剑峰、王丽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hubpd.com/c/2020-02-12/945214.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