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

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

【央视新闻客户端】天使日记丨请你静下心 听一位医者澄净通透的心声

作者:袁晓宁 来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0-02-17 文章点击率:

他们可能就是你身边的人

看上去和你我没什么不同

当穿上了“白大褂”

他们就是战士

使命的召唤让他们

一次次选择了逆行的姿态

英雄的武汉

因为有英雄的你们

致敬 医者

央视新闻《天使日记 我在战“疫”一线》首篇

来自第一批国家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袁晓宁

袁晓宁是北医三院感染管理科的副主任

是第一批国家支援武汉医疗队的队员

非典一线救援、玉树抗震救灾……

她去过太多危险的地方

是冲锋陷阵的勇敢战士

温柔有诗意

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袁妈妈”

我们不过是一滴水,怀抱着玲珑的心,在爱与痛的地平线上仰望天使座右铭,我们带来一片爱的风景。

——袁晓宁

我们把这篇一线日记推荐给你听

因为这里有前行的勇气

因为这里有生命的长青

2月1日 星期六 武汉 晴

今天是我来武汉的第7天,一直不想写也不敢宣泄自己的情绪,一直在鼓励年轻的队员抒发心声。

今天的夜班已经是第2轮了,小朋友们防护服穿脱得越来越顺畅,和其他医疗队的交班问题越来越少,和同济医院的合作越来越融洽。现在是凌晨4点,这时的武汉安安静静,清洁区的工作有条不紊,只有电脑运行的声音和空气消毒机呼呼作响,旁边是已经第三次患难与共的队长。房间安静下来了,武汉也安静下来了,是时候整理一下心情了。

在接到院方组建应急医疗队之前我已报名国家医疗队,正在紧锣密鼓完善院里应急响应流程的时候接到院里通知。

今年的春节很特殊。年夜饭还没吃完,爸爸妈妈就跟我强调这次不是17年前,不年轻了,又一直气道敏感,整天咳嗽还偶尔哮喘就别上前冲了;先生可能立刻回忆到我17年前从隔离病房医学观察出来立马体温升高的恐惧,建议我这次培养新人;上次三岁多的儿子如今已长成一米八五的大小伙子,已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结束与美国学校的交换学期,为我带回了辅酶Q10,要“营养营养我的小心脏”。听说这次任务儿子开始也是反对的,恐怕也是想起17年前第一次超过一个月的分离吧?

【央视新闻客户端】天使日记丨请你静下心 听一位医者澄净通透的心声

袁晓宁一家三口

尽管所有的亲人都反对,但是数数科室的同志,会芝主任已经57岁了,其他的同志们要么孩子太小(实在不想让她们的孩子再受儿子小时候的刺激),要么年龄太轻,实在无法承担20个队员的健康保障,所以只在科群里发了“我去吧”三个字就开始收拾行李。先生默默看着我,不断提醒带这带那,儿子主动收拾晚餐残余,开始包饺子。看着他们有点情绪低落,除了反复叮嘱别告诉远在家乡的老爸老妈,还给儿子开玩笑让他有空练练萨克斯,吹吹《回家》(早已做过预嘱,在我最后的一程不放哀乐,要儿子亲自吹曲《回家》送我),小伙子立刻拒绝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天使日记丨请你静下心 听一位医者澄净通透的心声

袁晓宁和工作微信群与家庭群

大年初二10:30,一夜之间组建的医疗队员第一次见面。看着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接触到曾经在非典病房和玉树地震中患难与共的葛庆岗队长的眼神,聆听到金书记关于临时党支部书记的任命,结合这次疾病的特点,我的确压力山大。

【央视新闻客户端】天使日记丨请你静下心 听一位医者澄净通透的心声

袁晓宁带队出征

送行中一次次的拥抱、耳旁的叮咛、美食的诱惑、元宵十六圆的约定……一直荡在心头,成为我不舍的牵挂。但我也像听到了武汉的呼唤一样,心里默念,武汉武汉,我们来了!

1月28日凌晨3点进入病房正式开始隔离区工作,我亲手帮每个队员穿上层层隔离服,整理头发,检查装备,调整护目镜的位置。微凉的手触及年轻人微汗的额头,正视着他们年轻但坚定的眼神,我对医学的未来充满信心。

【央视新闻客户端】天使日记丨请你静下心 听一位医者澄净通透的心声

袁晓宁坚持为每位进入隔离病房的同事穿戴防护服

看着队员们的斗志昂扬,我感慨:我们不过是一滴水,怀抱着玲珑的心,在爱与痛的地平线上仰望天使座右铭,我们带来一片爱的风景,让“三米阳光”洒满武汉,点燃生命勇气,吟唱生命长青。

武汉武汉!北医三院来爱你,大北京来爱你,大中国来爱你,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尽快康复、春暖花开呢?

记者手记

上午8点,袁老师给我发来两张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夜景图,这是她拍下的。

【央视新闻客户端】天使日记丨请你静下心 听一位医者澄净通透的心声

深夜雪后的同济医院

武汉下雪了。她说:“我的眼里是美丽的,你的感觉呢?”照片里夜晚的同济医院,松柏常青,落雪轻盈,霓虹灯映着漫天红,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丝毫没有因为危险的疫情而逊色落寞。

提笔写下袁老师的故事,借用她的日记致敬那些一线的医护人员。

我想她在高强度救治工作后看到这风景,一定也想到了武汉春暖花开的样子吧。

链接地址:http://m.news.cctv.com/2020/02/17/ARTIknlI6SVszKtLYsPReeIX2002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