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

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

【中国妇联新闻】战疫·日记 三米阳光 汇爱成海

作者:朱正财、马骏、史尉利、张洁 来自:中国妇联新闻 时间:2020-02-23 文章点击率:

三米阳光 汇爱成海

国家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北医三院危重医学科护士朱正财

【中国妇联新闻】战疫·日记 三米阳光 汇爱成海

时间总是不经意间流逝,不知不觉来武汉支援快两周了!度过初期的紧张与兴奋,我的心情也渐渐平静下来。新病房度过“开张”的火爆期后,各项医疗护理工作也逐步进入正轨…… 一如既往的床旁交班,40床阿姨的声音传来“送手纸的小伙儿,你来了……”,47床的长发大姐姐已经下床开始活动了、49床的大爷和50床的大妈又开始了互“怼”模式……我的心里有点小开心,这里面有我们一起努力的小小成果…… 事情要从上个夜班说起。巡视病房期间,40床阿姨向我要手纸,当时有些纳闷:这种情况都是家属来送,医务人员随身不可能带着。出了病房询问同事,才了解到阿姨家人参与到防疫工作中了,很难及时给她送生活用品。原来如此!我立即请下个班的同事把我自己的两卷手纸及时送到了阿姨手里。没想到的是,阿姨居然认出我这个送手纸小伙儿…… 47床的长发姐姐刚来病房时有些憔悴,经常床上躺着,饭吃的也很少,后来了解到她担心3岁的孩子在家里没人照顾,心情十分低落。得知此事,我主动到病房,讲了自己也十分想念5岁的儿子小鱼儿,开导她:“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更努力战胜疫情早日回家……”,后来,慢慢的,她开始每天增加下床活动时间,食量也一点点增加了……” 49与50床大爷大妈是一对老夫妻,因为刚刚入院没有在一个病室而闷闷不乐,了解到情况,大家在病人转出后,第一时间让老两口“团聚”,每天查房看到老两口互相监督吃药,测体温的样子,让人感觉很舒心…… 下班后又遇到下组上班的同事拿着几个橙子,只为满足某个病人小小心愿;工作中发现床头桌有心灵手巧同事为入院病人绘制的温馨提示卡;不经意间某小组全体成员为出院病人准备的“毕业礼物”…… 正是这些小小的举动,让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在散发出最灿烂的三米阳光……

夜班?更换氧气瓶

国家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北医三院肿瘤放疗科护士马骏

【中国妇联新闻】战疫·日记 三米阳光 汇爱成海

2020年2月19日,武汉,多云

昨晚我上夜班。接班后病房有47名患者,其中病危8人,病重39人,插管上机和无创呼吸机支持各1人。今天我的工作重点还是护理上呼吸机的病危患者,同时需要为上呼吸机的患者更换氧气瓶。说起氧气瓶,又高又沉,以前是靠我们滚动它,把它从储存的位置运到病房房间里来更换。我们采用滚动的方式来搬运,如果滚快些方向就会偏离好多,所以需要慢慢地一点点滚动,常常是换完一个氧气瓶,就出一身汗。现在医院给每个氧气瓶下安了一个小滑车,移动起来方便高效多了,即使这样,女护士们一个人还是不太好操作,每当遇到这种活儿,从来都是男同事们主动去干。搬运好氧气瓶更换时需要多人配合:医生需要看着呼吸机,护士需要迅速更换好氧气瓶,并用扳手把管路重新拧紧,如果这个过程时间过长,就会出现病患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危险;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是按照流程认真迅速更换好,大家配合起来越来越默契了。昨晚领导们开会,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今天开始,我们为每个能配合的患者,做了心理评估。下班回来,收到老公发来的照片,今天北京市妇联为我们这些支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家里发了一箱的新鲜蔬菜进行慰问,我很欣慰,以前在家买菜的活主要是我负责,到了武汉后,时时担心家里老人去买菜出现危险,这下可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支援前线楼上楼下,不是“邻居”而是同学

国家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医生史尉利

【中国妇联新闻】战疫·日记 三米阳光 汇爱成海

2月19日我到B10楼拿东西(我的工作地点在B11楼),见到本科的室友好兄弟,自2012年本科毕业后8年未曾见面。他目前是同济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医生,疫情爆发后,他从1月19日开始支援发热门诊,后又调至中法院区支援抗疫工作。我来汉之前,和其有过简单联系,只知其原来在支援发热门诊,没想到彼此战斗的地方仅隔了一层病房。老友相逢,也无法闲聊,合影留念一张。他表示自从我们支援队伍进驻后,本院医生的压力已经小了很多,特别感谢我们的支援。在此,也向已经奋战了1个月的武汉医疗同仁们致敬。

49床爷爷和50床奶奶的爱情故事

国家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北医三院肾内科护士张洁

上组班的时候,一位爷爷按铃了,我立马过去,他说“姑娘,能帮我给我老伴儿送去肥皂和脸盆吗?”我一脸惊讶地问“爷爷,您老伴儿也住院吗?”原来,他的老伴儿就住在旁边的病室。我帮爷爷把东西送了过去。

今天上班,巡视病房的时候发现,有病人转出后,他们夫妻俩住在了一个病房,爷爷是49床,奶奶在50床。奶奶的病情较前稍有变化,需要无创呼吸机辅助支持。我上前问奶奶“您还觉得憋气,不舒服吗?”奶奶摇摇头。我跟她说,“您放松,要用鼻子呼吸,不要张嘴,容易肚胀,会不舒服”。奶奶可能没太听清,爷爷走到奶奶身边,贴着奶奶的耳边慢慢转述,手轻轻拍拍奶奶的肩膀,安慰她。

中午同事们在发饭,我在一个一个提醒病人们中午所服用的药。一进屋,还没等我开口,爷爷在帮奶奶摆药,我把她的无创呼吸机取下后,爷爷协助更换鼻导管吸氧,仔细检查了鼻导管带得合不合适,导管勒不勒奶奶的耳廓。双手摸了摸盒饭的温度,又倒了一杯水放在旁边。把床头桌摆好,饭放好才回到自己的床边开始吃饭。我跟爷爷说“爷爷,您对奶奶真好”。爷爷说:“以前都是她在照顾我,现在换我好好照顾她了”。“爷爷,您照顾奶奶,也要顾好自己。您们俩一起健健康康回家!”“姑娘,谢谢你。你们真的太辛苦了,一定要注意身体” 。不打扰她们吃饭说话,鼻子酸酸的,我点了点头就从病房出来了。

看到两位老人在疾病面前,相互鼓励,互相加油打气,心生敬佩!就像《霍乱时期的爱情》里说的那样: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灾难中的爱情,更加伟大而高尚。

这就是“人可以被隔离,但爱从不离”吧。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愿爷爷奶奶一定要加油,好好配合治疗,好好吃饭,提高免疫力,早日康复出院!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Xshps_QEhh5VwL9yWV_a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