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

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

【北京青年报】北医三院抗疫日记:入驻病房那天是她生日

作者:李刚、李蕊、高东晗、王梦迪 来自:北京青年报 时间:2020-02-28 文章点击率:

2月12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又收到了4篇来自北医三院支援武汉医务工作者的抗疫日记,分别来自北医三院普通外科主治医师李刚、运动医学科护士李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高东晗以及泌尿外科护士王梦迪。在他们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他们的付出、他们的成长,有的人在病房的工作岗位上度过了自己的生日,有的人把这次战役当做一次亲子教育,也有的人身先士卒,始终冲在第一线。让我们透过他们真切的文字,遥想那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拼尽全力的身影。

【日记1:隔离病房外的“院士理发室”】

?2020年02月11日 武汉 阴

来到武汉第5天了,值完两个班之后,心里的紧张与焦虑有所消退。

虽然大年初五(1月31日)就报名申请前来武汉支援,也被列入院内第三梯队候命,并进行了培训,但一直没有接到院里启程的通知,每天想想武汉需要的东西并进行准备。2月6日下午接到医务处通知,收拾行李、再次培训,当晚出发去机场,第二天一早飞往武汉,立即告诉爱人并开始收拾行李。

爱人虽然担心,但是非常支持,反复嘱咐我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收拾行李时,儿子和女儿跑过来问:“爸爸,你要出差吗?”低头告诉他们:“爸爸要去武汉打倒病毒”。两个小家伙从年前就开始被“禁足”,在家憋得够呛,每次想出去玩,我就会告诉他们外边有冠状病毒,所以他们早就知道了冠状病毒很可怕,武汉的病毒很严重。儿子突然抱着我的腿说:“我不想让你去武汉,那边病毒太厉害了”。哎呀,真感动,昨天他捣蛋给我留的坏印象都没了。这是个亲子教育的好时机:我蹲下来,摸着两个小家伙的脸蛋,告诉他们,爸爸是医生,要治病救人,武汉有很多像你们一样的小朋友被病毒威胁着,医生们要去武汉打败病毒。女儿虽然还小,但是很懂事的点点头,说“我让妈妈陪着我”。儿子看到大势已去,也拦不住我了,开心地说,爸爸你要加油。

来到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老师们对我们进行了再次培训,反复强调自我防护的重要性,穿脱隔离衣的动作要领。院领导召开出征前的动员大会,给大家鼓劲。科室领导们反复嘱咐我们做好自身防护,保护好自己才能救治更多患者,虽然医院已经准备了物资,科室还是购买了很多生活必需品“塞”给我们。晚上10点钟,大巴车开动前往首都机场,入住酒店,第二天一早北大和医学部领导们来给大家壮行,加油鼓劲,看到了北大医院、人民医院的同行们也都来了。

登上飞机后,发了一个朋友圈“北京,等我回来~”,给自己鼓鼓劲,不想让父母和亲人们担心,设置为自己可见模式。

机组人员也一直为我们加油鼓劲,还给了我们一些一次性物资,心里感觉暖暖的。上次来武汉是去年6月份,武汉城市的繁华热闹、武汉人民的热情、武汉的美食都让人印象深刻。现在,我们必须要胜利。

到达酒店,乔杰院长早早等着迎接我们,看到老大(乔杰院长),心里有底了。当天沈宁副院长、袁晓宁副主任和葛庆岗队长第一时间召集大家,给我们讲NCP(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并进行了扎实的防护培训。为了降低感染风险,乔杰院长和袁晓宁副主任还开了“院士理发室”,负责给大家剪头发。金牌理发师“托尼.乔”和“托尼.袁的手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短暂的欢乐时光也让大家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一些。

考虑父母年纪大了,不想让他们担心,所以来武汉一直没有告知。下午爸妈拨打我手机3次,没想好怎么回复,一直没敢接。第二天一早,爸爸发来微信“爸妈知道了,注意保护自己,你是我们的骄傲,全家给你祈福,盼着你平安回家”,瞬间泪目......

我们在同济医院法新院区新开了一个病区,第一批抵达的领导们制定了相应的NCP治疗方案,第一批小伙伴们建立了问诊模板、病历模板、医嘱模板,总结了相关的注意事项,提高了工作效率,这让我这个外科医生成长很快,向开荒者致敬,果然三院人到哪里都不会怂。

作者/北医三院普通外科主治医师李刚

【日记2:当你觉得很难的时候就是在成长】

?2020年2月11日 武汉 阴

今天我是上午9到下午3点的班次。我们早上7:50坐车出发,下午4:30回到酒店。这是我的第二个班。整整9个小时不吃不喝,本想着早上多吃点,省得下午饿,可是又不敢多吃,怕上厕所。所以我知道为什么说我们是战士了,可能因为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吧。

从第一次进病房的手忙脚乱到今天第二次的井井有条,觉得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早上定了7点的闹铃,结果五点半就醒了,醒了就睡不着了,一直在想怎么才能把病房安排有序,让工作更加顺畅。

结果今天我们组表现特别棒!真的特别棒!超棒!今天我们组长夏云霞老师负责外面的主班工作,我负责里面病房的安排和主班工作!刚进去我还怕我胜任不了,毕竟我也和大家一样是第二次进病房。我就想着,不管怎么样,一定要稳!我把两个男生分配成前后组的组长,他们俩一个是外u的孙琪,一个是急诊的张余。两个小伙子虽然年龄不大可是业务都特别棒。事实证明他俩确实都是好主管。前组病人相对较轻,给前组分配了高海红老师 。后组病人相对较重,把张慧敏老师和申梦兰老师分到了后组。这样2:3的工作,临时有事还会互相帮忙,全组人齐心协力。大家都觉得开始渐入佳境。

今天的工作量还是很大,有治疗、有生活护理、有呼吸机、监护记录、有临时性的各种事。北医三院的培养潜移默化的融入了我们的工作细节中,看到管路就想给患者好好固定,看到患者需要生活护理就会上前帮助。

下班后大家都说很感谢北医三院的培养。在院里上班时没有察觉,现在出来才意识到在医院培养的好习惯,不仅在工作上让我们准确、高效,同时也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和人生。三院人拿出来个顶个都是顶梁柱!

我曾经说过,当你觉得现在很难的时候那就是在成长,不要怕,咬牙过去了,你就会更上层楼。昨天我们还觉得病毒很可怕,今天我们觉得我们大家在一起比病毒更强大!!!这场仗我们一定会胜利的!加油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北医三院!加油我们的7组!等着我们在武汉吹响胜利的号角!

作者/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护士李蕊

【日记3:防护用具告急,我请战留下完成接下来的三小时战斗】

?2020年2月8日

今天是赴武汉的第二日 ,武汉告急多时,我却姗姗来迟,一直自诩自己是个敢打敢拼勇往直前的人,但当我飞抵武汉上空时,内心还是胆怯了,我不害怕冠毒,也无惧即将迎来的工作挑战。而是一条条马路,一脉脉河流静止般的视觉给我带来的冲击,虽未曾来过武汉,但现在的武汉绝不是我想象中的武汉,沉寂得让我背后发凉。

落地武汉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统计物资,组织队员,熟悉环境,动员会,培训会议,微信消息群消息铺天盖地,虽然忙得不可开胶,但都环环相扣,紧张有序的顺利完成每项任务。7组是轮值的最后一组,后天凌晨将和队员们进驻病房了,内心不断的提醒自己:不慌不乱,镇定心弦,有慌必有乱,有乱必有错,加油~

?2020年2月10日

凌晨3点,是我们七组第一次进驻病房的时间。虽是凌晨,但大家都毫无困意。

1点50酒店大堂集合,2点出发,3点钟准时穿戴防护服完毕。作为七组的副队我还是男生,主动请战带着我的四个伙伴第一批进入。

刚进病房脑子一片混乱,不熟悉的环境,一次未见过的病人,让我心里一下没有了底。全部都是未知,但我不敢表露,也不能表现出来,我身后还有四个队员在等我下达任务,迅速捋清病人情况,马上分配组内工作,病区分为前组后组,王朋朋老师带一人负责前组病情稳定病人,后组我带两人负责。交接重点,特殊治疗,危重上机病人床旁交班,完全都是平时在icu正常的交接流程,脑子逐渐从混沌中清醒。

刚刚交班完毕,接到通知马上要收治病人,迅速集结队员准备战斗,听说里面工作忙,夏老师给力地派进张余和孙琦帮助我们,这俩兄弟特别给力,孙琦负责呼吸机病人的巡视记录,床旁工作做到极致。张余收治新病人,虽然我担心他年纪小,人高马大粗线条,但工作重点却抓的很准,能马上对新病人完成所有信息的搜索汇总交给主班老师,两小时就收了五个重病人!对于第一次进入病房真的很不容易。

忙忙碌碌三小时飞驰而过,夏老师进来接班,我却发现他们只进来三个人,询问后得知防护用具告急,队员没有防护用品,无法进入病房!我再次主动请战留下帮助夏老师完成接下来的三小时战斗。

病人危重,病情瞬息万变,28床心衰,需要利尿,无创氧浓度100%无法脱机上厕所。与田慈沟通马上安排给予病人留置尿管;30床小无创氧合维持不住,改大无创,备机,连管路,调参数,佩戴,开机,成功上机……

心理安慰、患教,病人眼神里充满肯定。

早上九点,超哥组进来接班时我的内穿衣湿透,护目镜全是雾水,早已看不清。连续奋斗六小时,10小时未进食水,未上厕所,第一组班的工作以凌晨开始,以天明结束。

希望武汉如我的名字中晗的注解一样——天将明,早日迎来出晨的第一缕阳光。

作者/北医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高东晗

【日记4:进驻病房那天是我26岁生日】

?2020年2月6日

今天终于可以有时间写一写自己的心路历程。

下午两点多,病房组织自愿支援武汉报名,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2个小时后,护士长通知我申请通过了,说:准备一下,五点半培训,带上身份证,今晚可能就要走。果然,培训结束,就正式通知我们晚上就走,匆匆忙忙回家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背上行囊来到医院,家人不在北京,临行前,科里侯教授、护士长、工会小组等领导都来送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拎着为我们准备的大包小包,送我们坐上晚上十点开往机场酒店的大巴。去往机场的路上,微信里弹出很多消息,大多数是知道我要去武汉的消息送来的祝福,有发红包的,有要回来请吃饭的,有说一定要平安回来的,还有很多很多的祝福,我心里明白,他/她们也都心系一线,我会把大家的祝福化作我前进的动力,不负重托!

?2020年2月7日

正式踏上了支援武汉的路途。早上七点四十从酒店出发去国际机场,从等待登机牌,安检,上飞机,一系列准备工作后,我们上了飞机,临行前鼓起勇气跟爸爸告了别,过了很久,他才告诉我,没事的,别有负担,要是在平时,我给老爸发微信消息,他一定会跟我微信视频,可是这次却没有,我猜微信的另一端,他应该悄悄红了眼眶。

早上10:48飞机从首都机场起飞,12:35到达武汉天河机场,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听到了以前只有在电视剧发生的的机上广播:“各位尊敬的白衣战士,大家好。我是本次航班的机长,很荣幸能和大家并肩作战。我们全体国航机组人员将以最高的敬意执飞这次包机,因为有你们在的航班一定是飞往春天的航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你们不顾自身安危,永往直前,在奔赴武汉的逆行中闪耀着天使般的光芒,有幸与你们同行,我们感到无比荣光。无论是利比亚撤侨、奥运圣火传递,还是汶川地震、尼泊尔救援,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国航每次都使命必达。相信我们在这次与全国人民共同攻坚的战役中,也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你们加油,为中国加油!道声珍重,期盼凯旋。待到春暖花开时,万米蓝天共览大好河山!”

听完,我激动地鼓掌。是啊,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我们一定会胜利的!下飞机时,机长和乘务长握着拳头,为我们喊加油,有个乘务员对我们说:我们等着你们,接你们回家!听完瞬间泪目。科里领导老师同事的关爱,爸爸的支持,机组人员的祝福,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们一定能成功!

下了飞机,坐上开往酒店的大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武汉,一所被水环绕、被桥联通的城市,很美,可路上,却没有一个人,一行人来到酒店后,令人惊奇的是乔院长在迎接我们,她说,我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还嘱咐我们在离汉通道关闭的情况下,武汉人民会尽量保证我们能吃好喝好,她们压力也很大,如果有不到位的,我们也不要抱怨,要乐观!对,我们要乐观,我们能胜利!乔院长的鼓舞,振奋人心!

随后我们在酒店稍作休息,就开始搬运行李,搬运结束,来不及收拾,就通知我们开会培训。葛庆岗葛队长,袁晓宁袁主任为我们讲解了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个人防护,还表示要把我们安全带回家,一个人也不能少!李少云护士长为我们讲解了医护排班以及进入隔离病房前需要准备的东西,培训结束,我们去吃了晚饭,晚饭过后,乔院长为我们做了培训,讲解了我们将要支援的同济医院的大概情况、病房的改造、未来要开设的床位以及现在全国都面临的民生问题……疫情就是命令,抗疫援鄂,刻不容缓。

培训结束后,大概是晚上十点半,开始整理行李,打开医院准备的行李箱,科里准备的大包小包,真的被深深感动到了,吃穿用样样俱全,还有药剂科也为我们装备了满满一大袋子药品,后勤保障还为我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个大箱子,里面放了一些去医院要用到的东西,我猜,这次临时出发的支援队一共113个人,院里为我们准备的东西应该也是连夜赶出来的吧,收拾行李一直到凌晨两点钟才休息。嗯,很骄傲,为自己是北医三院的一员而骄傲,有你们做我们的强大后盾,我们能胜利!

?2020年2月8日(元宵节)

早上七点钟起床,吃过早饭,开始了穿脱防护服隔离衣的培训,作为第二组第一批队员,因为晚上九点要正式进入隔离病房,所以为了加深自己的印象,我积极上台与老师配合,开始了第一次练习,从手卫生开始,一步一步开始练习,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指导,最后也算是能把穿脱防护服这项操作拿下来了。

练习操作的这张图中,有人打趣说,这图中穿黑衣服的小哥哥,头发怎么是个鸡窝头,哈哈哈,他是心脏外科的金鹏,第一批来武汉支援的队员,后来我告诉他,有人说你头发一言难尽,他说,要是你在这呆14天,你也没有形象可言了,在这句话里,我听出了他的疲惫,金鹏,我想对你说,辛苦你了,我们来了,来支援了。

上午培训结束后,我们匆匆吃过中午饭,小组组长李娜又对我们进行了小组培训,下午一点多,葛队长带着我们去参观了即将要支援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带着我们熟悉路线,到了医院以后,我们跟着葛队长前行,在医院电梯里依稀听见有人问,如果我们的防护用品不够怎么办?随后就听见沈院长说,别怕,有我们,我们来解决!听完这话,感觉自己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电梯停在11层,我见到了马上要进驻的新病房,我们分两拨进去参观,病房里还有工人们还在工作,他们正在改造病房,老师们带我们熟悉了新环境,还有一位老师在护士站为我们讲解呼吸机的使用,随后参观结束,我们坐上回酒店的车。

王梦迪2.jpg

吃过晚饭后,我们稍作准备,晚上7:40,乔院长带着我们出发了,因为晚上九点,我们第三批医疗队要首次进驻新病房了,晚上的武汉格外的美,乔院长带领我们唱着《我和我的祖国》《祝你平安》,哦,对了,乔院还做了一首诗,“明月挂当空,抗疫行程中,只为祖国好,千里婵娟共”,在等红灯的间隙,我们还录了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的视频!

开了应该将近30分钟的路程,我们一行人到了医院,上到11层,就开始做准备了,换衣服,穿防护服,戴口罩等等等等,期间还因为自己头发的原因,防护服没穿好,李少云老师耐心的帮我把穿好的防护服脱下来,帮忙整理我的头发,这时乔院长走过来说:明天来找我剪头发吧,乔妈妈不会给你剪的太难看的。

一切准备就绪后,乔院长亲手为我们每个人在防护服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21:20我推开第一道防护门,虽然穿着防护服有一些憋气,但是可以坚持。

这一天,一定会成为我这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因为这一天,是我26岁生日。

顺利进入病房后,我们开始检查病房情况,准备好所有的心电监测,晚上十点开始迎接新病人,一个,两个,三个,3个小时内我们收了13个人病人,作为一名北医三院的普通病房的护士,从问诊,上监测,吸氧,这些常规操作,做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记得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病人,他的病情需要带呼吸机,但是病人拒绝,不带呼吸机也不要呆在床上,血氧掉到84,没有办法,我们只能按着他,同行的张莲护士帮病人把呼吸机带好,边带边安慰他,没事,不要害怕!我和李强护士按着病人,带呼吸机的过程中,病人指着自己的裤子,好像在说些什么,因为听不懂武汉话,我们只能去看,嗯?他好像把小便解在床上了,我们赶紧帮病人把裤子换下来,换上新的床单,好在病人最后是配合了,通过这个小小的经历,我仿佛对马斯洛层次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工作结束后,跟着我们组吴超大夫我们出隔离病房,我们从隔离病房到休息区,中间有五道门,每道门都有相对应的脱防护用品要求的,中间还要进行数不清的手卫生,袁晓宁袁主任就严格盯着我们每个人每一步的操作,到最后休息区时,我发现吴超大夫的内穿衣都湿透了。

?2020年2月9日

凌晨3点钟,我们小组结束了6个小时的战斗,凌晨4点半,我们换好了衣服准备坐车回酒店,凌晨5点,我们到达酒店,沈院长轻声叫我们:同志们,醒醒吧,准备下车了。

下车时,我对司机师傅说,您辛苦了,师傅说,你们才辛苦。

酒店门口的地毯是湿的,一闻就知道是酒店工作人员喷洒的还没干的消毒液,酒店大厅的保温桶有给我们留的简餐盒饭,真的想说:武汉人民,你们也真的辛苦了。

回到酒店,赶紧洗澡,吃完早饭,早上七点钟开始休息。

中午12点睡醒后,我看见微信群里,科里马潞林主任的问候,一向严肃的主任,在群里问候了我们很多次,让我们保重身体,服务好患者,让我们严格执行隔离保护措施,侯小飞教授也问,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的,春霞老师让我们多学习别人的经验,王璐问我们有没有缺的物品可以给科里反映,很温暖。

晚上吃过晚饭,组长李娜组织我们再次练习穿脱防护服,总结讨论工作中的问题。

?2020年2月10日

早上八点四十,为了防护安全,我们再次熟悉穿脱防护服。

下午两点钟,组长又组织我们练习了一遍,她认真盯着每个人。

晚上7:40,我去找袁主任帮我剪去了心爱的头发,为了穿好防护服,我并不后悔。

?2020年2月11日

今天在我们泌尿外科群里的工会老师说,院里非常关注大家,要做好各位一线老师的坚强后盾,要我们留好地址,给家属送温暖,哇,北医三院真的很暖,我真的很骄傲成为医院的员工。今天晚上要去工作了,组长李娜在群里布置了工作,那今晚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武汉,我们国民上下一心,你一定能度过这次的难关,我们都在为你努力着,你一定会好起来,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我们繁荣与共!

加油!

作者/ 北医三院泌尿外科护士王梦迪

链接地址:https://app.bjtitle.com/8816/newshow.php?newsid=5544379&src=stream&typeid=68&uid=270891&did=353615214688244&platform=android&show=0&fSize=M&ver=2.6.6&mood=wx&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