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

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

【人民日报】脸上的压痕,是爱的勋章——北医三院国家援鄂医疗队日记

作者:黄倩、张洁、孙立佳、李蕊、袁晓宁;人民日报白剑峰、王丽整理 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C工作室 时间:2020-03-08 文章点击率:

3月7日,北医三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陆续发回日记,摘录如下——

妇产科护师黄倩:

最近,病房里的病人越来越少。看着病人一个个康复出院,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我负责的病房里只剩下了两位患者。一位爷爷,一位奶奶。爷爷有脑梗后遗症,奶奶有阿尔茨海默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需要大量的生活护理。但是,不管我为爷爷做了多少次口腔护理,擦洗了多少次脸,每次爷爷见到我,都会睁着大大的眼睛问我:“你是谁啊?你在干嘛?”我每次都会说:“我是小黄。”而奶奶则不同,每次我给奶奶整理好衣服、盖好被子,奶奶都会用很重的湖北口音说:“谢谢你。”然后等我转过身,她就把心电监护的血氧夹子放进牛奶杯里。为了两位病人的安全,我经常会坐在边上看着,唯恐他们做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来!

每天都会被他们忘记,所以每天都是新的开始。此刻,不知道他们是否记得家人的模样。但愿有一天,在他们模糊的记忆里,也会飘过我们的身影……

黄倩2.jpg

肾内科护师张洁:

俯卧位通气,是指将患者置于俯卧位,促使其肺部扩张,改善通气血流,提高氧合指数。为了让患者更好地练习,我们设计了一张宣传海报,题目是《趴着比躺着更好》。在完成基础治疗和护理后,我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海报,到床旁指导患者练习。

一个小时后,当我们巡视病房时,一位阿姨还在坚持练习。我说:“阿姨,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了。”阿姨说:“没事,我还能坚持。”那一刻,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优质护理的含义。

1535400334.jpg

骨科护士孙立佳:

经过连续的阴雨,武汉的天终于晴朗了。今天是下午1点到5点的班,又送走一位出院的阿姨,看着他们平安出院,真的很高兴。

今天给19床的爷爷发口服药的时候,他说:“姑娘,我刚刚又做了核酸检测,如果还是阴性,就可以出院了!”爷爷高兴地说:“谢谢你们这群可爱的孩子,冒着生命危险来支援我们、救助我们。”同时,双手合十做着感谢的手势。其实,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病区里上演。眼睛有些湿润,但我努力控制住情绪,怕把护目镜弄花了。

下班回到驻地,赶上了理发时间。为了婚礼而养长的头发,来武汉前被剪短了。谢谢“托尼”老师,今天帮我设计了漂亮的发型。虽然身在抗疫前线,但每天都被各种幸福包围着……

831384652.jpg

运动医学科护师李蕊:

从春节到现在,我们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抗疫已整整一个月。病房里的危重患者陆续康复,我们肩头的担子也稍微轻了一些。降低病死率,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真真实实的数字。

时间越长,我们脸上的压痕越重。这压痕,是爱的勋章。人性的真善美,不就是在艰难和危险中体现出来的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是我和武汉的约定。

现在的武汉,每天都有暖阳,每天都有动人的故事。加油,武汉,我们一起奔跑!

592937194.jpg

感染管理科副主任、主任护师袁晓宁:

今天是3月5日,上午查房时,昨天从12床转移到19床的爷爷说,他特意为我们填了一首词。

12床和7床是一对老年夫妇,两位老人从未主动提及。很快,7床的奶奶顺利出院了。因为同病室有病重患者,我们就把12床的爷爷调了床位。换了房间后,爷爷明显放松了。看样子,昨晚睡了个好觉,今天是有感而发。

这次来武汉,我收获了太多的“意外”:一次小小的搀扶,让46床的姐姐念念不忘,临出院时给我一个抱抱;不经意的一句安慰的话,让47床的阿姨热泪盈眶;接诊时关注的话语和目光,让1床的小伙子记住了“北京见”的约定……今天,一次正常的调换房间,让我的到了一首《江城子》:

“佳节远征逆行风,赴疫中,仍从容。驰援江城,医患勤疏通,京腔京韵暖融融,医精准,情更浓。

疫情蔓延阴霾笼,军号响,全民动。众志成城,运筹帷幄中。待到玉宇澄清日,汉鄂胜,华夏同。”

784649091.jpg

链接地址:https://www.hubpd.com/c/2020-03-07/950898.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