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

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

【科技日报】疫情不退,决不收兵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节选)

作者:北医三院袁晓宁、马骏;科技日报代小佩约稿整理 来自:科技日报 时间:2020-03-30 文章点击率:

爱管“闲事”的我们送别隔壁援鄂医疗队

3月22日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阴

袁晓宁 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书记、感染管理科副主任

今天一早天气就阴沉沉的,太阳只在一大早羞答答露了个红红的小脸就再也不见。不过相对天气的阴沉,驻地倒是一片喜悦,一起战斗一个月的黑龙江团队终于凯旋了!

还记得一个月前,刚看到一群穿着迷彩服的姑娘小伙兴高采烈地笑着闹着进了酒店、进了餐厅。乔院长敏锐地感觉,这群孩子需要规范化培训,临时决定当天晚上八点为他们组织培训团队。当时特别担心这赶着送上门的培训会不会响应率不高,如果没人来,我这副主委的脸可有点丢不起。

没想到不到八点,姑娘小伙们都陆续到达,最让人惊讶的是,带队的吕院长全程参加,一直在认真听每一个要点、仔细看每一个操作,队员们更是认真,有的队员甚至全程录像,培训本计划1小时,但因为队员们热烈互动,进行了将近2小时,直到听说我有个重要的会议要开,可爱的东北战友才放我离开。

随后的日子,无论在驻地大厅、电梯、餐厅,还是在酒店对面的公园散步,迎面而来的总有不太熟悉的热情面孔兴高采烈地和我打招呼,一声“袁老师好!”更提醒我还有一份责任:国家出台新规范新要求也发给吕院长一份,就餐时发现哪里不太合适就提醒一下,听到队员们有情绪波动会告诉一声,直到今天送别他们上车时,还管了管落地后驻地安全的事。

乔院戏称我们是管“闲事”的人。就是这群管“闲事”的人收到了战友真诚的感谢,吕院长临别时的鞠躬致谢、队员们依依不舍的合影、护士长隔着车窗舍不得放下的手机录像和噙满泪水的双眸……

再见,可爱的战友!再见,欢乐的黑龙江同行!相信我们的坚守一定会迎来最终的胜利,也希望我们再次重逢可以不戴口罩,可以尽情拥抱,可以随心所欲地奔跑歌唱!

祝大家一路平安,顺利完成隔离观察,早日恢复正常工作生活,重回我们的岁月静好!

回京的期盼,是我继续奋斗的力量

3月24日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阴

马骏 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北医三院肿瘤放疗科护士

最近几天,北医三院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员撤了下来,在武汉原地休整。看着电视新闻里一批批医疗队从湖北撤离返乡,我们由衷地为他们高兴,每个人也憧憬着自己返京的时刻,期盼着能与家人早日相见。

但是,我们仍然要坚守在这里,因为要以我们所在院区为基地,接收武汉其他医院尚未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转移至我们病房,这样其他医院好早日恢复正常诊疗秩序,为武汉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更好地服务。

作为国家医疗队之一,我们都理解这项决策,为了武汉能早日恢复原貌,我们迅速调整好心态,让我们把回京的期盼化作继续奋斗的力量,让我们来做好收尾工作吧!

今天再一次进入隔离病房,接收了其他病区转来的两名患者。病房的那对老夫妻还没有出院,老奶奶的病情平稳,但老爷爷的病情还不稳定,希望老爷爷能早日康复,他们值得有更长的时间相守。

武汉天气渐热,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口罩和护目镜里,工作一会儿就汗如雨下,雾气弥漫,我们相互鼓励着,咬牙坚持着,我们一定会继续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我们一定会迎来最后的胜利。

此时武汉的夜晚,迎来了淅淅沥沥的春雨。我不禁想起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z60ptr6vnSIIYdm7NOHR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