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院长乔杰,在全国妇联座谈会上分享了她作为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领导组组长,带队驰援武汉期间的经历和感受,感人肺腑。
乔杰院士2月1日带领北医三院第二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飞赴武汉展开医疗救治。连续鏖战了70个多个日夜,发挥国家医疗队的领军作用,多学科精准施策,为救治重症患者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妇女》第一时间独家专访乔杰院士:《院士乔杰:带着军令,为生命而战!》,还推出“来自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报道”专栏,系列报道了令人感佩的医护人员战疫前线故事,引发很好的社会反响。北医三院日前给中国妇女杂志社发来感谢信。
今天,《中国妇女》记者再度采访乔杰院士。回忆起武汉抗疫奋战的难忘经历,她很动情,几度哽咽,泪湿眼眶。
“90后党员,让我刮目相看!”
乔杰介绍说,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中有75名90后,其中20名是党员。我们到达武汉时,大家对新冠肺炎还不了解,这种情况下往红区里冲,真是冒着生命危险, 共产党员要带头冲进去!
我曾带领党员在前线几次宣誓,“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不只是一句誓词,要落实到战疫的每天行动中。这一次90后党员表现得非常优秀,让我刮目相看!起初物资缺乏,分发电暖器、电褥子、羽绒服时,党员们纷纷说“我不怕冷”。护士们要给病人吸痰、喂饭,甚至要清理大小便,这些工作危险性最大,但是她们像对待亲人一样,“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我来帮你们”“你们放心,有我呢”……
我作为北大援鄂医疗队领队,带着这么多年轻人,刚开始压力很大。但经此战疫,90后党员的精神风貌,让我们觉得特别踏实。国家有难,他们不仅挺身而出,而且真能扛得住。
“我们就是病患的亲人”
医疗队员不仅要技术精湛,还要给病患人文关怀,心理抚慰。乔杰说,我们医院感控办副主任袁晓宁是医疗队副队长,她经常进“红区”,握着病患的手,与他们聊天,从心理上支持关爱,情感传递、精神鼓励,给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医疗队的沈宁队长也是医院的教学副院长,她作为呼吸科专家,经常跟病人沟通交流,询问病史,特别关心他们每天吃的好不好。因为营养对病人也很重要,有些病人没有亲人送补品,有些老年人牙齿不好、不便吃医院提供的盒饭,她和医护人员就专门给病人带来粥和牛奶,甚至把自己的营养品送给病患……
这些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大家都觉得,我们和病人是一条战壕的战友,一起共同抗击病毒。
“女医护人员在火线得到淬炼”
这次战疫援鄂女医护工作者近三分之二,她们用精湛的技术和真挚的情感去温暖每一个病人,她们坚韧、细腻、宽容等特质,在抗疫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她们做出的牺牲也是很大的。
有些护士遇到生理期,痛经在地上蹲一会儿,再站起来继续工作。为了节省防护物资,大家尽可能加长排班时间。穿脱防护服、交接班、路上往返等各种因素,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1月底2月初到武汉,湿冷环境对于北方人来说非常难熬,而且不能开中央空调,对于相对怕冷的女医护人员来说,面临的挑战更大。但她们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战斗。而且她们非常乐观,进入红区之前,路上带着小音箱播放音乐,给队友们打气鼓劲儿。
很多人从来没有面临过这种危急情况,但学习能力非常强,又有非常好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的基础,迅速调整状态,很快适应了特殊的工作环境,纷纷因地制宜创新发明,提升医疗质量。
此次战疫锻炼了一批医务人员,更多体会到医学的意义和作用,未来一定会成为医学领域的栋梁之材。医学是一个奉献的行业,要有医者仁心,要有医术,要有医德,我希望通过这次抗疫,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到这一伟大的事业中去。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UCdpGdmwrDSHvak1ewdF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