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

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

【健康中国】作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医三院在新冠肺炎孕产妇救治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

作者:王丽 来自:本网 时间:2020-05-11 文章点击率:

【健康中国】作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医三院在新冠肺炎孕产妇救治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如何做好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有137名队员,是一个年轻的、也是一个专业的队伍。队伍里的90后有75名,占到54.7%。1月29日进入病房接管病人到4月4日关闭病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一共收治了189名患者,从2月8日独立接管病房开始,一共收治了102名患者,其中危重症的病人有21名,重症79名。在救治的初期,对这种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知之甚少,即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有当年非典救治以及多年呼吸道传染病或者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救治经验,但在重症病房里还是面临了很多困难。所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主要采取了三个有力的手段去救治重症病人。

首先是积极开展了各项诊疗技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创造条件去积极开展机械通气、气管镜,包括对一些重症病人的监护,及时开辟了床旁超声检查重症病人。二是发展多学科合作,建立了一个四维会诊平台。第一维是医疗队内部的多学科合作机制。第二维是援鄂医疗队和三院本部的远程会诊。第三维是北大医学的会诊中心,当时北医有三家医院共同在中法新城院区合作,大家拧成一股绳去做合力会诊。第四维是与同济医院的大会诊,有很多的国家平台在里面。这个四维会诊机制,为重症病人提供了最好的救治。刚开病房时,医疗队有三个血液病的原发基础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在病房救治,当时医疗队的血液科医生和本部、北大医学会诊中心一起合力救治病人。

三是充分发挥了护理团队的中坚力量。护理在医疗队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医三院“三米阳光”的护理理念带到了武汉同济中法新城的重症病房里,对重症病人建立了“一对一管理小组”,使重症病人的治疗和护理能够保证延续性。

面对新冠肺炎这一新发的传染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在救治过程中,非常注重学习。每天晚上7点,医疗队的医生和护理组长都雷打不动进行文献学习、病例讨论。这个例会制度一直坚持到医疗队回到北京隔离期满的最后一天。医疗队年轻的队员中,80后、90后有非常活跃的思想,他们的学习能力也非常强,对这个新发传染病,他们可以更快地获取知识,结合病人病情,提出一些诊疗新观点,和专家一起去商量,随时给病人提供最优化的方案。

对于年轻人才的培养,除了积极发现他们的优点之外,就是对他们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也关注到在隔离病房的工作,无论是环境还是流程,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本部都有很大差别的。年轻人能够提出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所以医疗队还开辟了临床研究和护理的创新大赛,申请了一些专利,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

这次疫情也是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后续培养的一次很严峻的检验。除了应该重视对职业精神的培养,非常深刻地认识到,北大医学、北医三院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三基”的要求非常有必要。面对这样陌生的疾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时组建多学科团队,在这种状态下,凸显了“三基”理论培训的重要性,使这样一个年轻专业的团队经受住了考验。

0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队初到武汉,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

1月26日晚上5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武汉机场,空荡荡的武汉机场只有医疗队一架专机,月底的武汉是非常湿冷的,万人空巷,医疗队赶到抗疫的主战场-中法新城院区,那是一座花园样的医院,看到了已经奋战多日、疲惫、双眼中充满着血丝的同行,还有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队员们难免有紧张,精神上有压力,援鄂医疗队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队员的信心和决心。

到达驻地后,援鄂医疗队马上召开国家医疗队紧急工作例会,国家医疗队的目标是建立最高水平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平台。接下来的挑战是推出隔离病房改造。传染病隔离病房,是三区两通道,如何在36小时内将普通病房改造成基本符合要求的传染病隔离病房,当时还有病人住着;医疗队院感专家、临床专家和同济医院专家共同讨论、达成共识之后,在隔离病房改造现场,同济医院曾晓勇副院长嘶哑着嗓子忙碌着,栗护士长带着大家楼上楼下奔跑着,领呼吸机监护仪、领输液管等物资设备,这一幕幕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短短36小时完成了隔离病房改造,仪器设备、耗材到位。之后这个病区成为了改造隔离病房的样板!

在这次援鄂抗疫战斗中,援鄂医疗队充分发扬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病制宜、因人制宜的北医三院创新管理文化:隔离病房运行管理机制。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医疗队特殊的战友——小黑和小蓝。初期,尽管援鄂医疗队作了各种准备和应急预案;开病房后,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隔离病房内外沟通问题;医疗队为了方便隔离病房内外沟通而分别设在清洁区和感染区的两部工作手机;感染区的叫小黑,清洁区的叫小蓝。这两部手机互相传递的每一条文字、语音、图片和视频架起了隔离病房内医护互相沟通的数字桥梁,大到危重患者的抢救、小到注射器。

在隔离病房运行管理机制方面。援鄂医疗队创新机制,自制病历模板、病程模板、交班模板、临床路径、感控防护、护理模板等,提出隔离病房运行管理机制,提请国家医疗队讨论后,加入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院的信息系统,有效保证了隔离病房平稳有序运行。后来,这些管理机制在整个院区推广应用。

0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救治感染新冠肺炎的孕产妇方面有哪些好做法?

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是北医三院的特色学科,学科带头人乔杰院士这次在武汉和她的团队以及武汉同道一起,对武汉118名新冠肺炎的孕产妇进行了临床特征的总结,发现孕产妇感染新冠肺炎发展成重症的风险并不高于一般人群,但是在孕晚期发生率会更高一些,总体预后是好的,需要关注产后这些孕妇有可能会出现病情加重,同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也将总结的这些经验和国际的同道进行了充分交流,分享了中国经验。

另外,在药物治疗方面,考虑到妊娠的问题,需要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药物,如果确诊新冠肺炎是在妊娠的晚期,也可以考虑先终止妊娠,然后再给予药物治疗。虽然孕产妇的病情和同龄其他患者是类似的,但是因为担心这个疾病对于胎儿本身会造成一些影响,所以这个问题受到大家格外关注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在病房曾经收治过这样一例新冠感染的孕妇,她因为不敢去产检,又担心药物对胎儿造成影响,她就自行停用了乙型肝炎需服用的药物,导致了孕晚期出现严重的肝脏功能异常,在合并新冠感染之后,病人和家属也非常担心这个疾病会对胎儿造成影响,所以他们也一直在考虑是否要提前终止妊娠,为这件事情十分担忧。

医疗队收治这个病人后,也立刻和武汉同济妇产科的同道一起,和北医三院的产科、消化科、感染疾病科立刻连线,给她制定了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案。这个病人病情很快就得到了明显好转,同时医疗队的医务人员也积极和病人、家属沟通病情,建议继续妊娠。在病人出院之前,队员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叫“苗苗守护群”。一直到现在,我们的产科专科的护士还每天都和病人有交流和沟通,到现在为止,孕妇已经妊娠34周左右了,目前孕妇和胎儿整个状态都非常良好。

在病房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也和孕妇沟通,她可以自己去监测胎动,因为监测胎动是监测胎儿状态非常简单易行的一个方法,如果胎儿出现宫内缺氧的时候,最容易表现出来。因为在查房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妊娠晚期的病人,所以队员们就跟她说你自己可以来掌握监测胎动。这种简单的方法,在疫情期间是值得推广的。

04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队中的90后队员,在援鄂期间发挥了哪些作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这些年轻医护都没有遇到过。但是作为医护,救死扶伤,义不容辞。

在抗疫前线,年轻的队员们能够迅速分化为抗击疫情的先锋兵,来自不同专业的医护在前线能够临危不乱,并且迅速进入新冠肺炎救治的工作状态中。

在这场抗疫工作中,医疗队的年轻人也表现出了创新和活力,在得到医疗队老师的支持后,年轻的医护开展了新冠患者的血压、血糖、心功能、消化道、患者的心理状态管理以及相关研究,并且年轻人每天都会总结和查阅最新的新冠肺炎相关的文献,积极参与危重病例的讨论。此外,一些爱琢磨的年轻同事,就地取材,反复研究,开发了新的防雾剂,解决了我们护目镜起雾的问题。在这场抗疫中,年轻人也会学着前辈们的样子去担当、成长。每次开病房的时候,年轻人都会跟着这群前辈进入陌生的工作环境,他们毫不畏惧,也会握着病人的双手去加油打气,在做支气管镜、气管插管等高危操作的时候,也都会有年轻人冲锋的身影。

在医疗队里,护理人员是至关重要的,90后占的比例更高,最小的一个队员是97年出生的,每当看到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给病人翻身、拍背、喂饭、打水这些非常细致的生活护理的时候,每当看到他们给病人吸痰、雾化、处理患者的大小便等高危护理操作的时候,我都会深深感受到一种和年龄无关的担当和责任,并且他们也一直鼓励着我,其实我们最终也是共同成长的。

05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队遵循的“三米阳光”护理理念是什么?

“三米阳光”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同仁的形象,是2017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的一项护理文化建设活动,提倡在护理工作当中关心、关爱、关注出现在三米之内的所有人,无论他是家属、同事还是病人,希望用护理人的行动去为他们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也为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正向的作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所以,援鄂护理团队又叫做温暖武汉的“三米阳光”。

为了帮助隔离病区的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援鄂护理团队遵循“三米阳光”的护理理念,发起了“北京炸酱面写给武汉热干面”的活动。这个活动的由来是有一位病人跟医疗队的护士说:“我住院好几天了,特别想吃热干面”。这位护士就从驻地为患者带了一份煮好的热干面,同时手写了一张卡片,这张卡片上书写着“北京炸酱面希望武汉热干面早日康复”。之后,队员们就用自制的彩纸剪切绘画赶制出了大量的交流鼓励卡片,希望通过这些卡片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大家团结一心,很快就把这些载满爱的卡片带到了隔离病房里,送到了每一位患者手中。通过制作这种交流鼓励卡片,在医护之间建立了有效沟通的桥梁,也把人文关怀带进了隔离病房。

后来随着工作的进一步进展,在做好基础护理、开展个性化护理措施的同时,援鄂护理团队每天都会到病房去跟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解释病情,同时也及时发现了很多患者心里的顾虑。有一位女病人日常进食情况不是很好,情绪也很低落。医疗队的护士就非常关注她,经常去她的房间里跟她聊天、说话。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她是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孩子由于母亲长时间不在身边,不愿意吃饭。医疗队的护士就跟这位女病人谈起了自己离开家里1岁孩子来到武汉进行支援的经历。这是两位母亲之间的交谈,这种心与心的沟通,换位思考,也让这位女病人慢慢打开了心结,配合治疗。所以,面对危重患者,我们不仅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变化、生理问题,更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针对性加强人文关怀,把温馨专业的护理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当中,也把对患者的呵护和爱护渗透到每一个细微之处,这也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三米阳光”护理理念的核心。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OJ6Rk6sQYjzuBseci5jX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