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骨质疏松症这个疾病,大多数人可能马上想到的是老人会感到腰背部及各骨关节的疼痛,老人出现驼背,老人走路摔跤后发生了骨折,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三大临床表现:疼痛,脊柱弯曲,骨折。那是不是只有老人才能发生骨质疏松症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还有哪些人群也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呢?
让我们通过一位张女士的故事来了解一下
2016年2月,一位46岁身材娇小的张女士因为“月经紊乱1年余,潮热,出汗6月,停经2月”来到妇科门诊就诊,经医生检查,张女士已进入更年期,经全面评估后建议张女士使用一种含有雌孕激素的药物“克龄蒙”进行治疗,但张女士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仅服用1月就自行停药了。
到了2018年1月,张女士开始感到腰背痛及双足足趾部疼痛,她自行于药店购买口服止痛药及局部止痛乳膏治疗。随着时间的进展,到了2018年11月,张女士在走路时不小心崴了右脚感到剧烈疼痛而于急诊科就诊,确诊为“右踝关节距骨骨挫伤,骨质疏松症”,给予支具固定及抗骨质疏松症治疗。
而张女士并不属于老年群体,为什么也会发生骨质疏松症呢?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女性和男性相比,在生命周期的任何时段,骨量都低于男性,而骨量是反映骨强度的重要指标,所以,“娇柔似水”的女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二是无论男女性,在35岁左右时,将达到骨量峰值期,这时,是骨骼最结实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逐渐下降。而对于女性来说,还有一个骨量丢失的“多事之秋”时期——骨量的快速丢失期,这个时期是从女性开始月经紊乱的围绝经期,即老百姓说的更年期开始到绝经后10年的时间,在这段时期,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年丢失率为1.5%-2.5%。而男性却没有这段时期,他们的骨量一直是缓慢下降的。所以,对于中年女性(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年龄在45至65岁女性)来说,更年期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期。
女性为什么在这段时期会出现骨量的快速丢失呢?
主要是因为女性这时的重要内分泌器官——“卵巢”的功能开始下降,她所分泌的雌性激素开始波动性下降,而雌激素是骨骼重要的“保护伞”。在我们的骨骼内会存在两种细胞,一种是破骨细胞,它是专门破坏骨骼的,一种是成骨细胞,它是专门修复骨骼的。当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时,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活性都会增加,但破骨细胞的活性会增加的更高一些,于是,就会出现破骨细胞快速破坏骨骼,而成骨细胞也在加快修复,但它修复的速度赶不上破骨细胞破坏的速度,我们的骨骼就逐渐被破骨细胞挖走了许多极小的小洞,就开始骨质疏松了。
生命的长河总是在不停的流淌,每一位女性都会经历她生命中的更年期,在这个时期,需要有更好的保健意识,关爱自身,因为这个时期正是“骨质疏松症”觊觎女性的时期,我们如何来预防它的侵袭呢?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女性朋友们要多喝牛奶或其他奶制品,多服用富含钙的食物,像海带,紫菜,虾皮等。要适量增加运动,因为运动的应力刺激,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对更年期女性来说适宜的运动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像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跳健身操等运动。还要注意戒烟,限酒,另外,我们爱美的女性朋友们也要注意适当接受阳光的照射,每天半小时左右,避免强光照射,可以选择在每日上午8~10时或下午4~6时适当接受光照。
人到中年,关爱自己,关爱健康。对于“骨质疏松症”这个欺软怕硬的专门喜欢找我们女性的疾病来说,预防高于治疗。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据国家卫健委于2018年10月19日发布的首个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6.0%,女性患病率为32.1%,65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51.6%。
元代医学家朱震亨在《丹溪心法》有云: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古代医家早已认识到很多疾病应该预防在先,大医治未病。
对于我们中年女性来说,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健康生活方式,来应对卵巢功能下降所导致的骨量流失,拥有更加健康的骨骼,让我们的未来更加健康和美好!
文 | 北医三院妇产科 周江华 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