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时报】11 月4 日,内分泌科杨进医生科普控血糖饮食相关知识。
饮食干预是控糖的核心手段,传统的地中海饮食、低碳水饮食等方式虽效果较好,但需严格限制食物种类、计算摄入量,让很多糖友难以坚持。相比之下,限时饮食因规则简单,受到糖友的广泛关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团队近期发表在英国《临床营养学》上的新研究,为2 型糖友利用限时饮食控糖
研究纳入18 名超重或肥胖2 型糖友,让其自主选择10 小时进食(如早7 点至晚5 点、早9 点至晚7点),把一天所有吃饭、吃零食的时间都限制在此时间段内,不用改变饮食习惯,也不强制增加运动。经3 个月干预后,血糖发生显著改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0.69% ,空腹血糖下降0.9 毫摩尔/升,体重下降1.72 千克,脂肪量减少1.13 千克,腰围和内脏脂肪指数明显降低,甘油三酯下降17.2% ,脂肪肝指数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体重的改善效果可持续至1 年。此外,干预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也有明显提升,胰岛素抵抗有减轻趋势,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有所提高。提供了新依据。
和“算热量、挑食物”的传统方案比,限时饮食的核心优势在于简衡,既有效控糖减重,又能避免过度饥饿,利于糖友长期坚持。对于2 型糖友来说,控糖不是“苦行僧”式坚持,而是找到可持续方案。10 小时限时饮食可与药物、运动及基础饮食管理配合,辅助控糖。尝试时,注意选择最适合的进食窗口,如早8 点至晚6 点,尽量固定下来,允许前后15 分钟弹性时间;禁食期(进食窗口之外的时间)只喝白开水、淡茶水等无能量饮品,不喝含糖饮料。日常可用手机软件记录进食时间和血糖,方便医生评估效果。限时饮食初期可能出现饥饿或不适,但1~2 周后即可适应新的饮食节律。正在用药的糖友应提前和医生沟通,避免进食习惯改变引起血糖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