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张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四个多月了,但想起家属来医院处理老人后事时,在急诊握住医护人员的手表示感谢,并深深地给医护人员鞠了一躬,我们仍为之动容,有对患者的不舍,有对疾病的无奈,更有对家属理解和信任的感激。
张教授是一名慢性肺病患者,在家长期使用无创呼吸机,本次住院是因为重症肺炎导致了急性呼吸衰竭。
疫情防控之下,重症监护病房取消了探视。张教授和老伴儿都是来自高校的老教授,相濡以沫几十年,彼此间感情深厚。虽然张教授入院后,老伴儿未能床旁探视,但是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云探视”也让两位老人能“千里递关爱,云端解相思”。
每天下午三点半,老伴儿就会组织好儿女及孙辈们和张教授视频聊天。不管多忙,主管护士都会尽量安排好手头工作,给张教授梳理好头发,刮刮胡子,让他尽可能精气神十足地出现在屏幕中,和家人讲讲今天的情况,互诉彼此的想念,让家庭的温暖帮他顽强地抗御疾病的折磨。
视频结束后,护士们也会再和家属沟通一下护理工作上出现的新问题和老毛病,用拍照的形式向家属交代皮肤变化、管路的问题......虽然不能在身边看见,但也让张教授的病程进展尽可能具象地呈现给家属。
张教授慈祥幽默,偶尔也会闹一闹“小脾气”,护士们习惯了每天早上换好整洁干净的护士服,到病房先向他送上一句问候 “张教授,早上好!”,就如一缕和煦阳光,让他在暖洋洋的心意里开始一天的抗病斗争,医患也成为了最亲密的战友。
就这样,张教授、家属和医护人员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共同为了张教授的病情好转努力着。
在一次云探视中,我们得知8月2日是张教授的生日,护士长早早准备了寓意 “福寿双全”的生日蛋糕,并把张教授家人准备的相册、千纸鹤、保温杯等生日礼物转交给他,张教授的家人在视频里和医护人员们一起为他唱了生日歌,吹了蜡烛,张教授也努力一改往日的虚弱,笑容中透着阳光般的灿烂,在病床上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护士长你好,衷心感谢您和医护人员在8月2日那天为张教授过了一个温馨、暖人、难忘的生日!您还特意订了生日蛋糕,举行了庆祝仪式,让病人感到家的温暖,全家人看了您的视频感动不已!感谢病房所有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耐心护理、贴心照顾……”这是张教授年近八十的老伴儿亲笔写给EICU谢蕊护士长的感谢信。
虽然大家一直在为张教授的康复不懈努力,然而事与愿违,八十多岁的终末期肺病老人,最终未能扛过这次打击,离开了我们。临别,家属握住医护人员的手表示感谢,并深深地给医护人员鞠了一躬,这让在场的我们为之动容, 患者家属的理解和肯定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医院谢绝家属探视,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很多情况下不能自理,如何建立医患信任、让家属放心是新的挑战。
“云探视”是EICU为适应疫情防控要求,制定的新版探视制度,明确了家属可以通过手机在规定的时间进行 “云探视”。在每天的“云探视”时间,患者的主管护士会协助患者同家属视频连线,云端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于丧失了自理能力的患者,“云探视”全部交由主管护士完成。
家属通过手机视频可以看到患者的状态,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大多数时间都是主管护士代替患者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讲解患者近期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措施。
这种特殊的探视模式,既不影响患者治疗,也让患者和家属一解相思之苦,让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缓解焦虑,增进了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之间彼此的信任和认同。
这就是EICU的日常,医者仁心,把平凡的事做细、做实,把家属当成家人去沟通解释,把患者当成家人去关怀安抚,是急诊科医护人员一贯的行为准则。疫情防控之下,借助云端,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医护已经将这份温馨和关爱传递到了千米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