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文化 > 人文三院 > 正文

信仰的力量

作者:社会志愿者 张莉 来自:院刊 时间:2016-05-27 文章点击率:

几年前的电视剧《潜伏》,无论从内容、演员、效果都收获了无数好评,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片尾曲,这首歌曲对信仰的力量作出了最有力的诠释。革命者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力量,那是忠诚永在。而我的信仰似乎更适合现在这个和谐的社会,是温暖中的坚强。 我在交行基层网点担任营运副主管,日常工作生活按部就班,我甚至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有时我觉得生活就像阴天平静的湖水,没有涟漪,也看不到水面下的斑斓。然而,人们总会因为某段难以忘怀的经历而改写生命的旅程,总会遇到特殊的人带来另一片海阔天空。我的改变源自于一次意外受伤,从手术到康复,从回归社会到美丽绽放。在这漫长的道路上,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四年前,我意外受伤导致右膝髌骨脱位,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进行了韧带重建手术,并在那里进行了后续的康复治疗及功能训练。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很难理解那是怎样一种痛彻心扉、永无止境的过程,而我最终能够康复就是医患关系相互信任,相互依托的体现。无论是在进行关节腔注射,还是在忍痛的极限被掰腿到最大角度,或者在等速训练仪上抗阻力量练习,只要面对医生坚定的眼神,我就能完全信任放松,就好像我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一样自然。

在康复期间,我和北医三院有了长期真实的接触,对其诊疗环境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我不断感受到医护人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敬业风范,感动于他们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精神。我曾经无数次亲眼目睹,无论是冬日的夜幕,或是夏日的黄昏,他们都在加班加点为患者诊治。除了高效优质的医疗技术,他们的言谈举止更是带给患者无可替代的心理帮助。这一切就好似和煦的春风,带来恰到好处,难以抗拒的温暖。也正是这种榜样的力量,给予我重新回归社会的勇气,并且成为北医三院的社会志愿者,为患者提供导诊服务。最初我只是希望用细微的付出来回馈医院对我的帮助,在边缘处接近这个伟大的集体,但实际上我因此得到了更大的恩赐,我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每个月两次的志愿服务,就是我忙碌工作中的精神寄托,是我努力生活的方向。

北医三院的社会志愿者目前已有八十余人,来自于各行各业。大家秉承着“我奉献,我快乐,我收获”的志愿服务精神走到一起,情系三院,服务医患,得到了医院管理部门、临床科室、就诊患者的一致好评。除了门诊导诊,我们也参加了医院运动会、心肺复苏培训、协助开展义诊、志愿者表彰大会、医护人员的慰问等一系列活动,收获的快乐和感动不断攀升。今年5月12日护士节,我作为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的录制,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感受志愿服务的快乐。节目播出的时候我没有看到,也没有和家人朋友提起。但是当我看到志愿者伙伴把对着电视屏幕拍的一张张照片和小视频发在志愿者微信群的时候、当我的病友给我打电话说和她的父母一起在电视上看到我的时候、当我的家人寻找电视回放的时候,我觉得为之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既是医护人员的座右铭,也是我们志愿服务的指导原则。其实这句名言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也可以借来参考,常怀感恩之心,珍惜可以为家人朋友付出的机会。希望我可以把爱心传递到我的四周,成为大家身边的天使。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就是我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