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文化 > 人文三院 > 正文

山西巡回医疗有感

作者:儿科 邢燕 来自:院刊 时间:2017-07-19 文章点击率:

一直想静下心来写写,但一直被各种理由所打扰,直到近日收到了山西临汾永和县儿科王主任发来的微信,说那个被我诊断的先心病的孩子通过网上筹款,将于山西省儿童医院完成手术。

替孩子和家长高兴的同时,又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今年6月前2周北医三院国家医疗队赴山西支援贫困地区的一幕幕场景。

纯朴的当地百姓、相对落后的医疗条件、队友们间团结互助、积极工作的态度深深打动了我。在庆幸自己有机会参加国家医疗队工作之余,感受北医三院“团结、奉献、求实、创新”院训的同时,此次山西之行更让我深刻感受到的内涵是国家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基层医院诊疗的落后以及基层医患的艰辛。

基层医院医生短缺

我们前往的永和县医院儿科和内科是一个科室,大概有50张床位,全部医生只有7人,其中1位年轻医生今年考取了北京的研究生,在我们去的第3天就辞职离开先行前往北京导师处学习。还有一位主治医师级别的大夫去太原接受传染病相关内容的培训,科里就剩5位大夫,其中2位大夫分别是负责内科和儿科的主任,年龄都已将近退休,但还承担了隔日一次的二线工作,我们去的那一周,只有3位大夫在倒班,其中还有一位是去年分配来的年轻医生,今年考研不成功,还打算继续考研,准备离开。

据我们了解,科室中间人才断档严重,中间有近20年没有进人,很早时期学生毕业分配进入县医院存在一定难度,再后来是根本招不到学生。即使暂时招到了,也留不了几年,年轻医生要离开,谁也不能阻止他们想前进、想改变自己的动力,县医院落后的条件也无法挽留他们离开的心。没有人才,谈论发展显得非常苍白无力。在医生的休息时间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谈科室发展和个人进步很难。说实话,从心底里心疼这些县医院的医生,在落后的条件下,还要承担当大量医疗工作,她们特别害怕出现医疗纠纷,他们也没时间接受太多的培训。就目前现状,招到真心想在或愿意在那里工作的大夫存在困难,人才的问题是个大问题,没有人一切皆是空谈。

基层医院患者短缺、疾病谱简单

以大宁县医院为例,我们去的那一周,儿科病房没有住院患者,我路过看到的内科病房中的患者也是寥寥无几,产科每月的分娩量大概不到10人,按照政策,如果当地百姓愿意在县医院分娩,基本不会花费任何费用,而且政府或医院还会给一定的补贴,即使这样,很多产妇包括附近乡和村的,都去临汾市里分娩。另外,在永和县医院外科的病人也很少,手术量很小,很难保证每天有一台手术,麻醉科只有3位大夫。由于医疗条件落后,很多化验和检查不能开展,每个科室诊治的疾病谱相对单一,住院患者少,疾病谱简单,极大限制了医生技术的提高,稍微重一些的患者,在经济能力可行的情况下,都选择了转诊。另一方面,担心诊疗出现问题导致医患纠纷,县医院的医生也不敢收留重病人,但凡有病情加重的迹象,都建议转上级医院。病人不愿意在县医院深入诊治,医生亦担心诊治中可能出现的不顺利或危险情况,最终的结局就是导致疾病谱单一、重病人缺乏,医生技术也就更得不到提高。这个不良循环如何能打破,如何能开发一条更适合当地医疗条件下运作的诊疗模式,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也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政府宏观规划,更需要身处现状的相关医护和领导群策群力,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可行之路。

上级医院的不断扩大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医院的发展

由于工作安排,我没有参加临汾市级医院的医疗任务,但是从火车站驱往县里的路上,看到了临汾市人民医院的院区,医院占地面积很大,感觉规模非常大,据去过的医疗队队友说,需要乘摆渡车参观。看到这样壮观的医院,再结合自己参观过的一些县医院,的确深刻感受到国家和地区的强大,社会的进步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这样的进步和发展也深深造福了当地百姓。

但不容乐观的是,与所属的县医院相比,差距太大,随着交通的发展,患者就医的道路越来越通畅,患病后大家更愿意到大医院去就诊,能理解患者的就诊心情,将心比心,哪个患者不愿意在大医院看病呢?哪个家长不愿意带孩子到技术更好的医院看病呢?患者的大量流动,一些本应该在县级医院都能解决的疾病,如儿童常见感染性疾病、正常分娩等,现在都涌向大医院,听县医院医生说,很多产妇在分娩前几个月就住到临汾市里,等待分娩。虽然转诊到上一级医院需要当地医生开具转诊证明,但这个证明还是相对容易开出来。这样的局面使基层医院的病人数更少、疾病种类更单一,也从某种程度限制了基层医院的发展。

分级诊疗推行存在难度

本次医疗队服务过程中,我们去过村里、乡里义诊,我们医疗队中有6位队友从县医院一直走到市医院,一个月来,沿着规划的路线看到了不同医院的差别。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诸多原因,在当地开展分级诊疗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但我们看到了也听到了当地正在积极开展分级诊疗过程,但就我们去的几周里,还没有看到太多分级诊疗的实质性内容,希望未来的日子能初见成效吧。当地领导应该因地制宜,开展更有特色的分级诊疗内容。

例如,在村里和乡里义诊的现场,我们看到多为老年患者,多在50岁以上,还有一些3岁以下的儿童,基本上看不到学生和青壮年,这里只剩下了留守婴幼儿和留守老人,村里或乡里应该给这些老人建立一个简单的健康档案,定期测定血压,因为我们看到很多高血压患者自行停用降压药,服药根本不规律,会导致一些因血压短时升高带来的危害。

目前全国各级医院都在积极推行分级诊疗的模式,这一定是未来医疗发展的大趋势,但是分级诊疗的内容需要结合当时实际情况,需要多部门、多单位共同实现。

基层医院治疗规范有待提高

在永和县医院的儿科和内科医生办公室桌上放着各个专业的本科生医学教材,医院没有图书馆,也没有各种医学核心期刊,不断更新的指南离他们更远。也许这些医学本科生的教材对她们开展目前的工作已经足够,但是教材中还是缺乏很多实际操作执行的医嘱,而且医学在进步,指南更新速率之快,不能确定指南的制定到底普及到多少的医务人群,但是感觉离县级医院还很远,即使是处在网络如此发达,微信如此盛行的时期,在基层医院推行指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诚然,我们不能完全按照指南治病,但是总是要有总体的诊疗思路。此外,随队的药剂科医生逐一检查处方,发现了很多不合理的用药现象。作为大医院的医生,我们有各种条件接触到先进的医学知识,但是对于基层医院医生而言,首先得到相应的培训存在困难,另外琐碎的工作、单一的病种也让医生失去了继续深入学习的内动力。基层医院的很多诊疗常规被迫要结合当地百姓实际情况,而不能完全按照医学应该要求的诊疗模式开展,也没有必要让基层医生不断更新知识,但国内各专业不断更新发布的指南应该能普及到基层医生,这将有助于不同地区诊疗思路的一致性,从某种层面上也能为分级诊疗带来一些便利条件。

以上是我个人参加本次医疗队的些许感受,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或认识偏差,个别观点也许存在错误或偏颇,但总体的想法是不变的,那就是希望基层医院能不断规范、不断发展,让基层医院医生的价值能有所体现。

鉴于上面的现状,我们本次巡回医疗队,除了义诊,给当地百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外,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授课,当地医生也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因为我们清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总归要离开,参加我们义诊的病人数量是有限的,也是短时的,只有即时效应,如果想让我们的到来改变一些现状的话,更多培训县医院的医生更为重要,让他们掌握新知识和诊疗规范后能更多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百姓。

一个月的巡回医疗结束了,带给每位队友很多感触和回忆,我们带出去的是一份三院情怀,带出去的是一种三院精神,我们全体队友真心希望我们去过的贫困县医院能不断进步。此次参加国家医疗队更让我珍惜目前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相比于县医院医生来说,我们是幸运的,虽然我们也有繁重的临床、科研和教学任务,但是我们有相对健全的环境和医疗服务保障体系。珍惜当下,不断前行,我们默默期盼,基层医院越来越好!

本次山西巡回医疗带给我,我相信也带给我的队友很多思考,我们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