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度优秀青年医师奖揭晓,六位年轻的医生各有特色,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发挥着光和热,点亮了自己,也温暖了别人。今天我们向您介绍的优秀青年医师是:
徐驰宇
2013年入职北医三院
耳鼻喉科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鼻科学、耳聋分子遗传学
在耳鼻喉科的7年,开展了大量耳鼻喉科门急诊手术操作,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扁桃体切除术、头面部肿物切除术、鼻内镜下鼻腔电凝止血、食道异物取出术等,并以主要抢救人身份组织参与了数次危重病人抢救,受到科室领导、同事的认可,并为患者及家属所尊重。
最喜欢的一句话
医学需要良心,正如希波克拉底誓言所要求那样。多年来我一直秉承“做好人、走正道”的原则做事,本着良心与道德行医。同时医学又需要我们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不断潜心学习、锐意进取,才能慢慢增长本领,为患者解决更多问题。
最难忘的一件事
2020年,我顺利完成了中组部第五批 “组团式”医疗援藏任务。回首这终生难忘的一年援藏经历,是奉献与付出,更是满满的收获。
最初接到援藏任务时,作为一名主治医师,首先担心的是自身年资尚浅,无法给当地医患带去足够技术上的帮助。感谢医院和科室,从心理和技术上给予了我足够的支持与帮助。而我也意识到,相比于把技术直接带上高原,更重要的是把三院人奋斗与奉献的工作精神、规范而严谨的行医态度传递给当地医生。
初入高原,我首先面临的是生理上的不适,高原缺氧、低气压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了一系列反应:血压增高、失眠、消化不良、头晕、鼻出血,讲话超过5分钟就会喘息、工作强度稍大就会头痛、电脑屏幕看多了就会眼干、充血。还好自己年轻,身体逐步适应了这些高原反应。
与此同时,我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也迅速开展了自己的工作。在耳鼻喉科病房的第一次查房给我感触很深:从每一位藏族患者眼神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虔诚,感受到了他们对生命不一样的敬畏,更感受到了他们对我们这些“援藏专家”充满了信任。这份信任也给了我莫大的信心。
记得给一例藏族僧人做了鼻中隔偏曲和鼻息肉手术,术后他开心地找我合影,并告诉我,困扰自己多年的鼻堵终于缓解了。
记得一例颈深部感染合并严重喉梗阻的患者,当他进入手术室时,已经呼吸困难到无法平卧,血氧迅速下降到50%以下,我快速为他施行了紧急气管切开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记得一例6岁男童不小心误吞了一块纽扣电池到食管里,这种情况如不及时处理,电池渗出的电解液会迅速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我连夜为患儿进行了食道异物取出术,并下胃管、充分抗炎、禁食水,终于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患儿顺利出院,没有留下后遗症状。
更记得我和潘滔、巴罗两位教授一起,为多位藏族先天性耳聋患儿施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让这些孩子重归有声世界!
援藏之前,我曾参加北京市各级青年教师授课比赛并荣获奖励,在教学授课上有一定体会,因此也很愿意在西藏的年轻医生开展教学工作,加强他们的基本功。来到高原后我发现这里的年轻医生们并不缺少聪明才智,但由于缺少系统培训导致其临床技能相对欠缺规范。
因此,我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教学工作:通过定期授课、指导讲课、理论考核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通过多站式临床技能培训、教学查房、门诊带教提升其临床基本功,通过手术台上手把手指导手术加强其外科技术,通过每天在微信平台指导英语发音加强其专业英语水平……
同时,我还联合我的大后方——北医三院耳鼻喉科,开展了线上学术会议、听力学术周等教学活动。经过一年的教学相长,我很开心自己的学生们都有了长足进步:他们有的掌握了以前做不了的手术,有的能够下乡独当一面开展医疗工作,有的能够主动报名来北京参加解剖学习班。通过教学,我们真正让医疗援藏工作“由输血变为造血”,让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未来更加可期!
一年援藏、一世藏缘。回首援藏经历,我可以无愧于心地说,我把三院人“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留在了雪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