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文化 > 人文三院 > 正文

三院之星|董淑杰:“我是一名临床药师”,

每次与患者见面,我都需要“自报家门”

作者:董淑杰 来自:药学部 时间:2025-05-23 文章点击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4年度优秀青年医师奖正式揭晓,青年医生以仁心仁术践行医者使命,用专业能力守护患者健康,今天我们向您介绍的优秀青年医师是:董淑杰

药学部主管药师

来院时间:2015年

主要研究方向:抗凝药学

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药师,要成为对药品最了解的人。要做到这样,需要有热诚的心,想做好的愿望和贡献的精神。“热诚的心”是为患者服务的心,“想做好的愿望”是努力为患者寻找一条用药安全之路和希望之路,“奉献的精神”是在每一次临床决策背后有包括我们药师在内全体医疗团队成员的默默付出,成功不必在我,而功成必定有我。

工作中,遇到的最难忘的一件事

“我是一名临床药师”,与医生不同的是,每次跟患者见面时,我都先“自报家门”。

作为一名抗凝专业的临床药师,我每天都在跟各种血栓性疾病打交道。我的工作就像是在小心翼翼地走钢丝,一端是血栓,一端是出血,稍有不慎,平衡就会被打破。我的任务就是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抗凝方案,帮助他们在血栓和出血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近年来,北医三院致力于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在心血管专家唐熠达副院长的带领下成立“综合抗栓治疗MDT”,为复杂血栓性疾病患者提供精准诊疗方案。作为团队秘书,我在其中得到了许多锻炼,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

图片

综合抗栓治疗MDT部分成员合影

2024年1月的一天中午,急诊科医生急匆匆联系我: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因消化道出血合并房颤入院,怀疑是抗凝药物过量。患者血压低,神志不清,情况危急。

作为团队秘书,我快速查看化验指标,发现患者凝血明显异常,肾功能恶化,初步判断可能是肾功能不全导致的抗凝药物过量。

凭借专业经验,我意识到这个患者很可能需要使用一种罕见的拮抗剂,于是立即联系药品采购的同事紧急备药,并协调消化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专家,与专家们一起第一时间赶往急诊进行多学科会诊。

图片

在急诊讨论

通过多学科讨论,专家们确定了患者出血原因,商讨诊疗方案,一致认为患者需要使用拮抗剂。此时,距离药物到达医院还有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我利用这段时间,协助医生制定了拮抗剂的用药方案,明确用药监测指标,告诉护士给药速度等注意事项,并与医生一起向患者家属详细交代病情,获取家属的知情同意。

当一切准备就绪,拮抗药物刚好到达急诊。无缝衔接,按照制定好的治疗方案,立马用上拮抗剂,老奶奶的出血很快止住了,各项指标也逐渐趋于平稳。

看到老奶奶转危为安,家属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三院速度”。而这“三院速度”的背后,是多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医疗团队的高度责任感。

图片图片

到社区进行抗凝药学宣教

作为治疗团队的一员,每一天我都在与血栓和出血的风险博弈,用专业守护患者的健康。这是一份充满挑战的工作,也让我感受到无比的价值与成就感。

作为一名青年药师,我的成长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托举,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患者用药安全保驾护航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