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9月份以来,儿科发热呼吸道感染患儿不断增多,多病原叠加流行,来势汹汹,我院儿科门急诊接诊患儿人数剧增,单日接诊量屡创新高。面对就诊高峰,科室以严谨的医疗态度,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应对,多次召开核心组会议,通过增加诊室数量、合理调配人力、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就医效率、保证医疗安全等多举措,力争提供优质、便捷、有序、高效的医疗服务,做好患儿医疗救治工作,竭力打好这场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峰攻坚战。
调整急诊布局
优化空间布局,快速调配资源。为增加诊室数量,使小地方变身大空间,儿科改造抢救室、挪走雾化室、扩建输液室,短时间内,儿科发热急诊有限的小空间增加到6个诊室、3个输液室。增加自助机,便于患者自助挂号缴费、打印报告单,减少排队环节,缩短诊疗时间。
专家出诊
合理调配人力,加强诊疗力量。统筹调度所有医师,全力支援儿科发热急诊。病房医师下班后轮值小夜、周末发热急诊,启动应急加班,增加应急备班岗,根据门诊等候人数灵活调整。不断优化排班方案,在有限的人员下,就诊高峰段白天发热急诊6个诊室全部开放,大夜两名医师出诊,为三院儿科成立以来发热出诊医师最强阵容。
分诊导诊
优化就诊流程,缩短等候时间。分诊护士提前开具血常规、病原检测,持结果一次性看病取药,输液患儿增加开具天数,精简流程,缩短等候,减少患儿候诊时间。分诊台前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向家长交代各种事项,指导挂号分诊,开具诊前化验,识别重症患儿,优化重症患儿绿色通道。动态告知等候时间,错峰就诊,疏导就诊人群、避免人群聚集。
专家出诊
全科一起加油干,危急时刻彰显担当。短时间激增的发热急诊量,需要临时增加人力,儿科同事接到支援电话,“没问题,我可以”、“马上到”,毫不推辞。上至高年资老主任,主动请缨,“我们这些年龄大的也可以支援出诊发热急诊”;下至研究生、住院医,“我们没经验看得慢,不过可以提前到也可以晚点走,争取多看点病人”。他们毫无怨言、默默坚守。党员同志们在这一刻更是义不容辞,桌上“党员先锋岗”的牌子见证着他们的责任和担当。
加强科内培训,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儿科呼吸专业组及时制定重症患儿住院前门急诊诊疗方案;多次组织线上线下科内培训,保证医疗质量;门急诊每日呼吸专业组医师出诊,保证重症患儿及时科内转诊、避免治疗延迟。多管齐下,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普儿病房也优化收入院流程,缩短住院等候时间,每日住院总医师认真核对排队入院患儿病情,确保重症患儿优先救治。
在此期间,全院上下一盘棋,多部门团结协作、紧密配合。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门诊部、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医务处、教育处……各部门迅速做出调整,优化流程。教育处调整全科研究生轮转安排,前来支援儿科。药剂科保证药品充足,保证临床用药需求阿奇霉素、米诺环素、奥司他韦、速福达、干扰素,检验科增加多项病原检测项目,满足儿科诊疗需求,快速出具报告。
管理人性化,做好医务人员后勤保障。医务处、科室工会为保障出诊医护身体健康,每日提供营养餐、送来各种慰问品。由于接触多种病原,高强度工作,虽尽量确保一线医师一定的休息、健康管理及出诊防护,仍有多位医师先后出现发热感染症状。科室也绝不倡导“硬抗”,及时协调人员,大家互帮互助,尽量减少带病上岗。
媒体采访、专家科普
通过科普宣教等手段,扩大服务范围,倡导预防,缓解患儿家长压力。我院儿科多位专家在宣传中心的组织下接受媒体、北京大学和医院融媒体平台的采访,通过新华社、中国日报、北京卫视、人民网、光明网、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网易新闻等10余家中央级、市级和流量媒体,以及学校和医院融媒体平台,积极进行科普宣传,发出权威科学的声音,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减少紧张情绪。
关键时刻,北医三院医务人员发扬三院人的团结奉献精神,竭力使就诊患儿得到最适宜、最高效的医疗服务,用实际行动为患儿筑起一道健康防线,保障患儿安全度过寒冷冬日的感染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