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要求,北京医学会拟推荐我院麻醉科郭向阳为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候选人。
现对候选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2023年4月4日——2023年4月8日
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意义,请您向科研管理部门反映。
联系人: 芦欣怡
联系电话:010-8226645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科研处
公示内容:
郭向阳教授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擅长各类疑难、危重、复杂患者的麻醉管理。在术后谵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围术期脑卒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1篇,SCI论文51篇,参编教材及专著6部,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发明专利授权5项,实现专利转化1项(实用新型);荣获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兼任北京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麻醉学会常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等杂志的常务编委,EBioMedicine等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北医三院-人福医药创新药物联合研发中心主任,北医三院-迈瑞智慧医疗联合研发中心主任。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2名,其中6名在国内大型三甲医院麻醉科及重症医学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主要成就和贡献如下:
1. 强化麻醉科内涵建设,铸就“医院高效运行的枢纽和患者安全的支撑平台”,提升学科创新能力: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医院整体发展大局为重,统筹兼顾医、教、研、创新转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不断强化团队建设及多学科合作,成功申报并如期完成国家教育部首批麻醉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卫健委麻醉学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在实现麻醉科自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保障了麻醉友邻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为我国大型三甲医院麻醉科提供了高质量建设发展范式,荣获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三等奖。作为学术带头人,针对围术期脑健康等重大问题,开展了围术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及干预措施的转化医学探索。创新性地提出帕金森氏病、阿尔兹海默病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共病机制,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褪黑素分泌节律与生物钟反馈环路间的关系,从围术期血脑屏障损害所致β淀粉样蛋白增高、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等多维度探究了麻醉手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提出内质网、线粒体等亚细胞器互作在术后认知恢复延迟中的机制假说;在意识障碍临床评估、麻醉状态下意识变化规律及调控与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防治方面,建立了脑电图、眼动任务联合事件、低强度脉冲超声及运动处方等系列术后认知恢复延迟的无创干预体系,相关成果发表在Lancet子刊EBioMedicine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荣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 创建围术期急危重症诊疗体系,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罕见病诊疗新范式,全面提升我国围术期危机事件处理能力和麻醉安全:针对罕见病—恶性高热,构建了“早期预警诊断、特效药品可及、综合抢救治疗”的诊疗救助体系。研究成果发表于Anesthesiology、Anesthesia & Analgesia以及《中华麻醉学杂志》,标志着恶性高热易感者筛查方法在我国首次建立并不断优化,实现了防治关口前移;通过院企联合研发,成功研制出特效抢救药注射用丹曲林钠并在国内上市,实现恶性高热抢救药在国内由0到1的突破;创建了围术期罕见病急危重症“消火栓”抢救模式,并牵头制订专家共识2部,在我国实现了恶性高热特效抢救药的临床可及性,将我国恶性高热病死率从90%以上降低至7%。北京冬奥会期间,在京、张两地、三个赛区储备了丹曲林钠,派驻滑雪医生2名,圆满完成医疗保障任务,获评冬奥保障优秀个人。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及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3. 创建北京市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和改进工作新体系:作为北京市及海淀区两级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主导建立了北京市临床麻醉质控“垂直-层级-模块-均质-闭环”体系,以及“市-区-院-科”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在全市二级甲等以上的医疗机构中培养了242名北京临床麻醉质控专家及专员。在此基础上,通过确定质控核心指标、研发质控软件及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了质控数据赋能,为围术期安全、医院高效运行及麻醉学科均质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提升了北京麻醉学科医疗服务能力的整体水平。率领北京市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于2021年及2022年连续两次荣获北京市卫健委“优秀麻醉质控中心”称号,并在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对我国31个省级麻醉质控中心评比中获得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4. 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京津冀麻醉学协同发展:成立京津冀麻醉学协同发展常设机构并担任秘书长,主持召开工作例会及京津冀麻醉学协同发展学术会议,制定并不断完善了京津冀在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麻醉学协同发展的具体措施和考核指标。组织创建“京津冀麻醉医学云平台”(云查房、云质控、云教育、云科研、云人文)学术交流新模式,通过专家下基层进行精准麻醉医疗帮扶等措施扎实推进,成效显著,荣获京津冀麻醉学协同发展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