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通知公告 > 正文

申请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项目公示

作者: 来自: 时间:2018-07-09 文章点击率:

我单位有下列项目申报2018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特进行公示。公示期:20187 9 日至 2018 7 15 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科研处 (公示单位科管部门名称)反映。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8226588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科研处

2018年7月9日

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策略研究

推荐单位:北京大学

项目简介

人类繁衍是重要的功能,近百年来生殖医学快速发展,特别是辅助生殖技术(IVF-ET,俗称试管婴儿)成为治疗不孕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团队利用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地的学科优势,不断攻克IVF-ET诊治难题,从临床及基础研究两方面入手,致力于改进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及安全性。项目主要成果如下:

1. 人类生殖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开展个体化治疗方案,获得最佳配子和子宫内膜状态:成功妊娠需要优质的配子形成高质量的胚胎,还需要适合胚胎种植的子宫内膜,即窗口期子宫内膜,二者缺一不可。如何获得更高质量的配子胚胎及更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项目组将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致力于提高配子胚胎质量、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治疗成功率。特别是对于治疗困难的卵巢功能减退患者及子宫内膜容受性差的患者,提出了便于临床应用的识别方法及改善治疗结局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将治疗成功率提高至40%以上。

2. 全面评估辅助生殖技术对配子、胚胎发育及母体的影响,确保治疗后母儿安全:项目组从胚胎体外培养环境、不同类型的辅助生殖技术操作、患者自身携带病毒等多角度对妊娠结局和子代安全性进行一系列评估。研究发现胚胎体外培养时间对单胎出生子代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不同胚胎培养液对发生异位妊娠、出生子代体重以及性别比例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进一步分析不同辅助生殖技术操作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提出提高胚胎利用率从而改善临床结局的胚胎培养策略,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针对IVF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持续关注降低重度OHSS发生率,研究早期预测、识别的敏感指标,并参与撰写《辅助生殖技术并发症诊断及处理共识》,规范行业ART并发症诊治方案,提高治疗安全性。

3. 牵头国内多项IVF-ET治疗新方法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和制定规范共识,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项目组率先在国内牵头开展了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索IVF治疗新方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在IVF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及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在IVF/ICSI周期中作为黄体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实了拮抗剂方案及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甚至优于传统治疗药物。组织撰写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在辅助生殖领域中使用的专家共识》及《黄体支持与孕激素补充共识》,对于推广新方法的使用,规范治疗方案,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项目实施期间,团队每年接诊不孕症患者近六十万人次,各项辅助生育治疗超过2万周期,为数万家庭创造了幸福。此外,研究成果发表论文40篇,其中SCI论文25篇;制定专家共识5项,规范行业诊疗;并作为卫生部批准的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之一,培养来自各省市不孕症诊治及辅助生殖技术专业医生千余人;作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搭建生殖医学临床转化研究平台,带动了我国生殖医学整体发展,为提高育龄人群生殖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大学

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实施期间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每年完成不孕症门诊约60万人次,各项ART治疗每年2万余周期。作为卫生部批准的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之一,为全国20省份培养生殖内分泌专业技术资质医生近1000人,多人成为当地医院的生殖的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心主任、科室骨干或学术要职,医疗范围覆盖全国20余省;每年承办1次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累计培训学员约3000人次;项目组成员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为特邀嘉宾或大会发言介绍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研究现状,在各类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上进行生殖内分泌疾病及辅助生殖技术专题讲座。

此外,2013年建立北京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牵头制定5项专家共识《卵巢低反应专家共识》、《黄体支持与孕激素补充共识》、《辅助生殖技术并发症诊断及处理共识》、《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在辅助生殖领域中使用的专家共识》,并组织编写相应的继续教育教材,以规范我国ART治疗方案,提高整体治疗水平及安全性。

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授权号

授权日期

发明人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双腔心形宫腔球囊支架

ZL201520829354.7

2015.10.23

宋雪凌,马彩虹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子宫粘膜下肌瘤牵拉钳

ZL201520828483.4

2015.10.23

宋雪凌,马彩虹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排名

职称

工作单位

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曾获奖励

李蓉

1

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

负责本项目的设计和总体实施规划,为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1、2、3做出主要贡献。带领团队完成大量临床不孕症诊治工作,特别是在疑难不孕症个体化治疗、辅助生殖技术安全性评估、辅助生殖相关并发症诊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改进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配子胚胎发育研究与生育力改善新方法的应用,排名第4

2017年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排名第1

2014年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难治性不孕不育诊治问题的临床研究,排名第4

刘平

2

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

参与本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规划,为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1、2、3做出主要贡献。负责规范实验室操作流程及监督机制,完善实验室质量控制。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配子胚胎发育研究与生育力改善新方法的应用,排名第9

201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卵母细胞成熟与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排名第14

2014年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难治性不孕不育诊治问题的临床研究,排名第2

杨硕

3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

负责卵巢功能减退患者个体化方案的优化和应用, 为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1、3做出主要贡献。

2017年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排名第4

朱锦亮

4

副研究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

完成评估明确临床常规使用的四种胚胎培养液和不同胚胎培养时间的安全性,为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2做出主要贡献。

林胜利

5

副研究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

完成胚胎培养液、患者自身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影响的安全性评估,为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2做出主要贡献。

2014年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难治性不孕不育诊治问题的临床研究,排名第14

宋雪凌

6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

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双腔心形宫腔球囊支架”、“一种子宫粘膜下肌瘤牵拉钳”,为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1、3做出主要贡献。

李明

7

副研究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

完成胚胎质量对妊娠结局影响的安全性评估,为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2做出主要贡献。

2014年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难治性不孕不育诊治问题的临床研究,排名第13

杨蕊

8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

参与完成临床疑难不孕症患者的诊治方案优化,负责评估行辅助生殖治疗患者生化妊娠对其后续治疗结局的影响,为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2、3做出主要贡献。

2014年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难治性不孕不育诊治问题的临床研究,排名第15

2017年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排名第5

徐慧玉

9

主管技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

参与完成临床疑难不孕症患者发病机制研究,确定关键致病分子,,为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1做出主要贡献。

乔杰

10

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

参与本项目的设计,完成大量临床不孕症诊治工作,特别是协助指导疑难不孕症个体化治疗、辅助生殖技术安全性评估、辅助生殖相关并发症诊治等,同时参与撰写行业专家共识,规范诊疗技术。为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1、2、3做出主要贡献。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配子胚胎发育研究与生育力改善新方法的应用,排名第1

201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卵母细胞成熟与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排名第1

2014年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难治性不孕不育诊治问题的临床研究,排名第1

陈媛

11

助理研究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

完成评估胚胎冷冻技术中封闭式冷冻载体的应用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为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2做出主要贡献。

2011北京是科学技术二等奖,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学及治疗方法的研究,第5;

2013华夏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母细胞成熟障碍相关机制研究,第5

甄秀梅

12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

参与疑难不孕症患者的诊治工作,从自身免疫及基因水平两个层面对不明原因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探索,为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1做出主要贡献。

2017年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第2

2014年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难治性不孕不育诊治问题的临床研究,排名第10

李红真

13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

完成临床辅助生殖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病特征以及预测指标分析,为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1、3做出主要贡献。

2014年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难治性不孕不育诊治问题的临床研究,排名第9

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学及治疗方法的研究,第13

李敏

14

助理研究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

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技术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为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2做出主要贡献。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配子胚胎发育研究与生育力改善新方法的应用,排名第10

201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卵母细胞成熟与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排名第9

廉颖

15

副主任技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

协助完成实验室操作流程规范,完善实验室质量控制,为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点2做出主要贡献。

2017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配子胚胎发育研究与生育力改善新方法的应用,排名第8

2017年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人卵泡成熟与早期胚胎发育机制及遗传诊断的研究,排名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