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服务 > 护理天地 > 正文

认识幽门螺旋杆菌

作者:护理科普专业组 来自: 时间:2025-08-20 文章点击率: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科学界普遍秉持这样的观点:在腐蚀性极强的胃部环境中,微生物难以存活。若在这一时期出现胃疼症状,通常会被归因于胃酸分泌过多或精神压力过大。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澳大利亚医生巴里·马歇尔与其搭档罗宾·沃伦通力合作,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才是引发胃炎和胃溃疡的真正根源。2005年,他们因此荣获诺贝尔奖。

要知道,在人体胃部构筑的强酸性 “堡垒” 中,绝大多数细菌都难以立足。要知道,胃酸营造的严苛环境,pH 值常低至 1.5 - 3.5,如同天然的细菌 “消杀场”。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 Hp,也被称作幽门螺旋杆菌)却能打破常规,成为目前科学界确认的、唯一能在胃内长期扎根生存的细菌。

2B6D9


为什么它不怕胃酸


人体胃部存有pH值极低的胃酸,然而胃部为何未被腐蚀呢?这是由于胃内存在一层保护机体的黏液 - 碳酸氢盐屏障,其中富含呈碱性的碳酸氢根离子,故而可保护胃部免受胃酸腐蚀。幽门螺杆菌(Hp)尾部有一种名为鞭毛的结构,凭借该结构,Hp能够自由游动,进而游至人体的黏液屏障内部。此外,Hp可分泌黏附素,使其与人体胃黏膜紧密结合,确保自己不会进入到十二指肠。同时,Hp还能巧妙地中和胃酸这一“强酸堡垒”。Hp自身可分泌一种尿素酶,该酶能够分解尿素产生呈碱性的氨,氨可中和胃酸,从而实现自我保护。

仅能维持生存而已,Hp又有何可怕之处

幽门螺杆菌(Hp)会分泌毒素,这些毒素会对人体的黏膜细胞造成侵害,进而引发炎症。此过程较为缓慢,这也是慢性胃炎产生的原因。同时,黏膜细胞具有维持黏液屏障稳定的重要作用。当黏膜细胞遭到破坏时,黏液屏障也会随之受损,胃酸便会对胃自身进行腐蚀,从而导致胃溃疡。若病情严重,还可能引发胃穿孔。若病情持续时间较长,就可能出现恶化,严重时还会发展为胃癌。

我们幽门螺杆菌第一期的科普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能更好的帮助大家了解幽门螺杆菌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