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
世界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健康的“沉默杀手”,其震颤、僵硬、运动迟缓等症状,使患者深受病痛和心理上的折磨。
目前中国帕金森患者人数已将近200万,占全球帕金森患者人数的一半。有预测到2030年左右,世界帕金森病的患者中,中国患者的比例还会增加。
帕金森病一般与年龄、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通常三个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导致人在一定年龄阶段开始出现特定神经细胞丢失现象。目前的药物只能延缓症状,不能根治。
提早关注 推迟发病
调查表明,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后,就诊时间平均延迟6.73个月,近半数患者都超过一年了才能获得确诊。目前,全国有70%的帕金森病没有被及时诊断。宣武医院帕金森病中心陈彪教授说,帕金森病容易被误诊,一方面与医生诊断水平有关,另一方面很多老人在初期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得了帕金森病。震颤、僵硬、运动迟缓等典型症状常被误认为是年纪大了人的通病。他认为帕金森病的防治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看是否为易感人群。即是否带有易感基因,家族里有没有人得相似的病。
第二阶段,看是否已经患病。有些人虽然看上去跟正常人无异,但实际上已经得病,只是还未表现出来。如有嗅觉减退、便秘、噩梦、心率变化、抑郁等情况出现,尤其是这几种情况叠加出现,最好提早去医院看医生。在这个阶段如果采取积极措施,可以使发病时间推迟。
第三阶段,症状已经表现出来。这个阶段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积极的治疗,以乐观的态度,做好长期治疗管理。
正确用药 积极面对
即使对于已经开始治疗的患者而言,人们也普遍认为其难以恢复正常的生活质量,而采取保守的治疗方案。按照《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普拉克索的推荐使用剂量为每天1.5至2.25毫克。其中,1.5毫克是推荐剂量,2.25毫克是用药的安全剂量,通常80%到90%的病人服用此剂量不会出现问题。陈彪教授说,每个病人对药的反应不同,要看自身情况,如果增加药量,疗效更好,且没出现副作用,就可以适当增加剂量。
许多帕金森病患者担心一旦用药,就要长期用下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樊东升教授说,帕金森病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疾病,对于人的寿命影响不大。如果在早期,像失眠、抑郁等一些非运动症状还未出现,可以先不进行药物治疗,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和延缓。
小贴士
目前虽无定论,但一些研究已显示加强运动、多喝绿茶等对缓解症状有帮助。如果已经出现震颤、僵硬、运动迟缓等运动性症状,就需要药物治疗。服药后最好坚持。因为一旦停药,症状很可能再次出现。患者应意识到像帕金森等一系列老年病,不要指望彻底消除它,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逐渐适应,积极治疗。治疗帕金森病是一场持久战,患者和家属要自我管理疾病。例如可登录“帕友网”,学做“帕金森健康操”,并参考“帕金森健康小屋”,改变家居、家具的设计和摆放等,如在床旁加上低矮的护栏,卧床紧贴墙壁等。这能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生活更方便。
专家建议
帕金森病患者行动极其不便,又需要长期服药,频繁去医院排队挂号配药很不现实,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增加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单次处方量,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