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 正文

【中国劳动保障报】走出骨质疏松的认识误区

作者:中国劳动保障报 来自:中国劳动保障报 时间:2016-01-29 文章点击率:
媒体 中国劳动保障报 疾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宋纯理——《中国劳动保障报》(2016年1月28日第A8版) 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骨质疏松发病前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不易被人们察觉。因此,了解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显得十分必要。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质疏松门诊主任医师黄彦弘介绍说,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有关。一般在30岁左右,人的骨量达到高峰,以后每10年骨量减少10%-15%。女性40岁以后,男性45岁以后,骨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骨量下降,骨质变脆,会增加骨质疏松发生的几率,进而增加发生骨折的风险。 “这就像蚂蚁蛀木头,开始时蚂蚁无法撼动木头,等到它把木头里面蛀空了,轻轻摇动甚至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木头就会折断。”

骨质疏松实由多种因素所致。大量吸烟、过度饮酒、 常年喝咖啡和碳酸饮料, 均会抑制成骨细胞,促使骨质流失,造成骨质疏松。 此外,疾病和药物等原因也与骨质疏松有密切的关系。

“检测骨密度 (BMD) 可以对人的骨骼健康状况作出诊断。 健康成年人的骨密度值加减1个标准差(SD)为正常值;较正常值降低1至2.5个标准差为骨质减少; 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为骨质疏松症; 降低2.5个标准差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质疏松性骨折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黄彦弘介绍说。

骨质疏松危害不可小觑

“骨质疏松的人一旦受到外伤,极易发生骨折,会对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宋纯理教授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脊椎、 髋部、踝部和腕部。 特别是髋部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死亡率都很高。 很多患者术后的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有至少1/5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一年内死亡,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许多患者还会再次发生骨折。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尤其是高龄人口的增多,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数量会大幅增加。 “常言道,人活七十古来稀。 过去,人们的预期寿命没有现在这么长,许多人骨头没问题,人却不在世了。 而今,许多人还在世,骨头却出了问题。就拿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来说,由于他们所患疾病具有不可逆性,致使其生活质量大为降低,不仅本人痛苦,还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宋纯理介绍说。

当骨质疏松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会出现腰背痛、身材变矮、驼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的腰背痛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饮食和睡眠等, 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 茶饭不思、 痛苦异常。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部感染、 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细数骨质疏松的认识误区

专家指出, 在临床中发现, 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治,许多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认识误区,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误区一喝骨头汤能预防骨质疏松。实验证明,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 同时,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不宜过多食用。预防骨质疏松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坚持喝牛奶,少吃高脂、 高蛋白质的食物。

误区二 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因骨代谢异常造成的。 因此, 治疗不应单纯地补钙,而需要综合治疗,提高骨量、 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 患者应当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误区三 骨质疏松为老年人特有。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岁左右达到最高峰值骨量。 峰值骨量越高,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晚、程度越轻。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沾染上不良嗜好,经常挑食或节食,易导致饮食中钙的摄入量减少,身体瘦弱, 达不到理想的峰值骨量。因此,应及早预防骨质疏松,在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峰值骨量。

误区四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时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及早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五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人在前期对骨质疏松的症状感觉不明显。 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腰背痛或发生骨折后再去诊治。 高危人群应定期做骨密度检测,及时了解骨密度的变化情况。

误区六 骨质疏松是小病,无需小题大做。骨质疏松并不只是表现为腰酸腿痛,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老年患者发生髋部骨折,会导致其长期卧床,死亡率很高。当感到有腰腿痛、 胸闷等明显症状时,需及早去医院诊治。

误区七患骨质疏松症自己吃药就可以治愈。 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吃药只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之一,即便吃药,也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误区八 防骨折, 宜静不宜动。体育锻炼对防止出现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的运动刺激,缺乏运动会造成骨量流失,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灵活性,容易跌倒发生骨折。

误区九 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 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善。因此, 患者不但要积极治疗骨折,还需要客观评价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防止骨折的再次发生。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