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2015年12月16日第08版)
在科普演讲比赛中,大家通过多种形式和道具让演讲更生动。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届青年健康科普演讲比赛决赛举行。如果你也是位爱好科普的青年医生,他们在科普之路上的感悟或许会与你共鸣。
学学唐代诗人白居易
超声诊断科 李志强
我把科普讲给没怎么上过学的父母,看看他们能不能听得明白。《墨客挥犀》里称: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都要先读给村头老妪听,这与我们现在的医学科普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
得知医院举办科普比赛,演讲主题我琢磨了很久,开始上交的题目是“超声引导下足底跖腱膜炎的药物注射治疗”。之后遇见我院主管宣传的仰东萍老师,她告诉我说:“你交的科普文章内容太专业,可能不合适做科普演讲。”我说:“难道要讲最基础的超声检查注意事项?”她回答可以啊。本以为比赛一定要讲高深的内容才能显示自己的水平,仔细一想就明白了,健康科普不是学术讨论,它的受众是毫无医学背景的普通大众。比如说“超声检查前能不能吃饭”,“超声检查要不要憋尿”这些在我们眼中不值一提的小问题,每天还是有大量的患者在问,说明这正是最需要向大众讲解的内容。
后来我抛弃了“高精深”的内容,讲老百姓最关注的内容。课件准备好以后,我首先在科室内部试讲,请老师从专业上把关;随后我给没怎么上过学的父母讲,看他们能不能听懂我在说什么。《墨客挥犀》里称: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都要先读给村头老妪听,与我们现在的医学科普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是自己的反复练习和准备。
我们每天跟患者交流,都是医学科普的过程,能不能使患者接受你的诊疗意见,就验证了你的这一次科普实践活动的成功与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实我们始终在科普教育的路上。
做科普情怀很重要
消化科 索宝军
做一次成功的科普宣传,除了有大众关心的内容,有引人入胜的素材,最重要的,就是表达力、表现力和感染力。
曾经以为,科普是知名专家的任务,要讲疑难病例,讲最新进展。在选题时,我对朋友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家最关心的其实是常见病,多发病。而其中,最感兴趣的是预防方法,“防患于未然”是大家最期待的。而这些我们青年医生完全能够科普给大家,因此我们可以成为医学科普的中坚力量。
曾经以为,科普很简单。我们读了那么多专业书,知道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多年的临床经验,讲科普应该驾轻就熟。而真正坐下来写稿,打算用6分钟介绍一个疾病,才发现没那么简单。首先,标题不醒目,不会引起关注。其次,导语要引人入胜,有研究证明,如果开头的几秒钟没有抓住眼球,很多人就会放弃对其他内容的关注。第三,主要内容还要深入浅出,条理清楚,环环相扣,才能让一个外行听得懂。
曾经以为,宣讲科普很容易,比赛后却深深领悟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次成功的科普,除了有大众关心的内容,有引人入胜的素材,最重要的是表达力、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演讲的过程中要和观众互动,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引人入胜,有张有弛。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练习和实践,是不可能做到的。
曾经以为,做医生只要严谨、负责就够了。通过科普宣讲,我看到了做一名医生重要的特质:情怀。一名有情怀的医生,不但能平息患者的焦躁情绪,更能让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看到人性美,看到希望,看到正能量。
做科普要简单有趣
心血管内科 白 瑾
很多人习惯于获取片段式的知识,而且对知识输送的方式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就我个人而言,去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点,我当然也会倾向于内容简单明了,风格幽默有趣,令人读完既学到知识,又不失轻松。
作为医生,需要细致、全面的理科思维,演讲时难免会显得内容“干巴巴”;而转换角色为一名科普医务工作者,讲授方式需要调整。我的感受是两点:轻松有趣和简单明了。
1.简单明了:换句话说就是重点突出。如果能让听众听明白临床问题,授课者就成功了。听众和授课者二者需要相互理解,换位思考,以听众的知识层次出发,来设计课件内容的难易程度和讲授方法,才是将科普真正讲好的真谛。就拿我本次参赛的作品《心绞痛》而言,重点是想讲清楚心绞痛的典型临床表现。同样的授课内容我曾经给医学生讲过,授课时需要从发病机制入手,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发生相应症状的原因,并在临床表现章节,依据问诊6大特点依次详述,最终使学生们认清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学会诊断疾病。如果照搬做科普宣讲,当然不行。所以我跳过了发病机制环节,直接讲述临床表现,让公众从感性上了解典型心绞痛的特点。
2.轻松有趣:现在人们习惯获取片段式的知识,而且对知识输送的方式也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就我个人而言,去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点,我当然也会倾向于内容简单明了,风格幽默有趣,令人读完既学到知识,又不失轻松。以己度人,在我的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也希望自己的讲授可以做到我喜欢的风格。几经修改,最终我设计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在讲心绞痛临床表现环节,变化为“听听心脏自己怎么说”,现场我就把自己变成了一颗心脏,变换角色去用图、用话,轻轻松松地把想告诉大众的知识点推出去,在听众会心一笑的同时让他们收获到应该知晓的医学知识……
麻醉医生别当 幕后英雄
麻醉科 李正迁
麻醉医师,完成日常临床工作之外,应把临床麻醉、疼痛管理等知识让大众熟悉,引导他们走出误区,提高就医体验和质量。
长期以来,很多人错误地认为麻醉就是手术前打一针让患者睡觉。实际上,麻醉医生的工作复杂程度与风险远远超乎大众的想象。正所谓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手术中,作为幕后英雄的麻醉医生不仅要让病人感觉不疼痛,还要时刻监护生命体征,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如果病人不能充分意识到麻醉潜在的风险,就可能成为引发医疗矛盾的根源。因此,麻醉医生要做好大众的科普工作。
我以“全身麻醉影响孩子的智力吗”为题做演讲。几个初为人母的护士姐妹听说后,都要来听一听,她们也想了解全身麻醉是否影响孩子智力,这说明大家喜欢这个话题。
随着患者对无痛医疗的迫切需求,现代医学要求的医疗早已不仅仅是安全和无痛,“舒适化医疗”的理念随之应运而生,其内涵是让患者从检查到治疗的整个医疗过程都能够在无痛中完成,乃至在精神层面上也要有尊严。在未来,麻醉学科或将成为医院中推动“舒适化医疗”的主导学科。从这一点来讲,麻醉科医生加强科普工作尤为必要,可引导大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医学进步对人文关怀的帮助。
原文链接:http://www.aiweibang.com/yuedu/69876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