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2017年2月10日第50版)
空气过干过湿对身体都不好。当空气湿度过大时,人体的呼吸道吃不消;而当湿度过小时,人体的肺部忙不过来。啥意思?湿度过小,比如地暖的房间里边湿度是零,那么,人体超过100平方米的肺泡就整夜忙个不停,这还能让人好好睡觉么?这就是很多人睡眠不舒适的关键问题,而这个问题往往被人忽视。
研究试验表明,相对湿度为45%至55%时人体感觉最舒适,也不容易引起疾病。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对人体健康不利。
湿度大 人体细胞会“偷懒”
空气湿度大,人大脑中的松果激素量分泌增多,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这些都是“火烧火燎”的激素,湿度大了,人体细胞就会“偷懒”,所以一般度假村都喜欢放在海边和山里,湿度大呗。湿度过大,人就会感到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海边山里工作、生活,呼吸道多舒服啊,难怪100多年前,在没有抗结核药物的时候,医生常说,治疗肺病最好的治疗就是湿润干净的空气和蛋白质等营养素。
湿度过小 肺泡要自己加湿自己
湿度过小时,尤其是北方暖气温度高,室内为温度高湿度极低的情况下,人体皮肤蒸发加快,尤其是肺部几亿个肺泡,展开面积超过100平米,干燥就得使得这100平米的肺泡拼命为自己加湿。这种湿度过小的室内干燥就极容易易夺走人体的水分,秋冬季干冷气候就极易诱发呼吸道疾病,比如从咽炎到气管炎,乃至肺炎等病症。
令人吃惊的是,夜间肺部忙碌,肺泡要自己加湿自己,肺部休息不好,心脏也跟着费劲。所以,睡眠和生活环境的湿度比较重要。
另外现代医学还证实,空气过于干燥高于65%,或低于38%时,有利于一些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当相对湿度在45%至55%时,则病菌的死亡率较高。
正是因为空气湿度影响着人体健康,所以要关注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我国北方冬季节湿度太小,洒水和湿毛巾作用微乎其微。因为水分和蒸发面积太小,总不能一个人用100平米的毛巾湿化吧,使用有加湿功能的设备,最好是看不见雾气的那种。
净化器+加湿器或能“保养”肺
如今是又有霾,又干燥,这肺也就没法保养了,其实肺还真的没有什么高级的保养措施,吃药化痰根本排不出霾,可吸入颗粒物也可以从眼睛进去,没有什么“神方”可以排除雾霾,只能靠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的功力了。
建议
睡眠环境既要用净化器,更要注意加湿,既要保证吸入的空气干净,又要让肺部舒服,夜间不劳累。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