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报》(2017年6月27日第04版)
最近有媒体报道:某功夫巨星近些年明显衰老引发人们的关注,其自曝患有“甲亢”,导致心脏问题,无法剧烈运动。什么是甲亢?它有什么危害,如何治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有关专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刘国强介绍说,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简称,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甲亢有不同类型,病因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也称Graves病),垂体性甲亢等,甲亢需要与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甲状腺毒症鉴别,后者包括炎性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和桥本氏病)等。临床上大部分甲亢是Graves病引起的,Graves病是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
刘国强说,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神经、循环、消化系统处于兴奋增强的状态。甲亢典型的表现是怕热,爱出汗,易饥饿,饭量增多但体重却逐渐减轻,大便次数多,心跳快、心慌,脾气急躁等。但一些患者也可以没有症状,只是在做血液检测时偶然发现相关指标升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刘尚建介绍说,甲亢患者吃得多、出汗多、身体消瘦,要和糖尿病的“三多一少”进行鉴别。另外甲亢患者还有突眼、手抖等表现。
甲亢有哪些危害呢?刘国强说,如果控制不好,该病对神经、循环和消化系统都有危害,如甲亢可引发甲亢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如果甲亢未得到控制,在某些因素刺激下,病情加重可能诱发甲状腺危象,可危及生命。
药物治疗,剂量需反复调整
甲亢诊断并不困难,结合患者病史、查体、甲状腺功能和相关抗体检查、甲状腺超声可明确诊断。在治疗方面,刘国强说,甲亢主要有抗甲状腺药物、放射碘和手术治疗。抗甲状腺药物主要是阻止甲状腺素的合成,目前抗甲状腺药只有两种,一种是甲巯咪唑(又称他巴唑),另一种是丙基硫氧嘧啶。一般选甲巯咪唑,因为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对于妊娠的患者,一般用丙基硫氧嘧啶。这两种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一是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二是肝功能受损,三是白细胞降低,四是血管炎等。所以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出现不良反应时,如果是轻微的可以先观察,并对症进行处理,比如可以用保护肝功能的药、升白细胞的药;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停药。这两种药都不能用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碘-131治疗(是一种放射治疗),但甲亢合并妊娠者禁用碘-131.
对于用药时机,刘国强介绍说,比较复杂。对于病情比较轻的甲亢患者,比如只是在体检时发现相关指标升高,但并没有什么症状表现者,可以先观察。对于有明显症状表现者,就要及时用药了。
刘国强指出,在用药上,特别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不连续用药。甲亢是慢性病,药物治疗需要1~2年。但临床经常发生一看化验结果正常了,就把药停了的情况。停药后症状会很快再现,医生再接着用药,这样的吃吃停停让病情很难控制,对患者的循环和神经系统等都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刘国强还特别提示,甲亢患者一定要定期复诊。一是甲亢的特点就是容易复发,药物治疗停药后复发率大约在50%左右,复诊有利于发现复发的甲亢。二是甲亢用药需要根据情况经常、反复调整剂量,因为如果剂量小可能导致病情控制不佳,大则会导致“甲减”的情况出现。如果没有及时复诊,就会影响到药量的调整。三是要对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评估。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