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2020年5月13日)
脑膜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脑部疾病,病情严重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会在数小时内死亡。
远离致病菌,积极预防致病菌感染,可以极大减少脑膜炎的发病。本文我们主要介绍如何从疫苗接种的角度避免脑膜炎的发生。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制剂。
疫苗接种可以预防对应的病原菌感染。所以,接种能引起脑膜炎的病原微生物疫苗,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免疫力,可以减少脑膜炎的发生。
一、预防脑膜炎可以接种哪些疫苗?
为了减少患脑膜炎的风险,所有可以引起脑膜炎的病原体中,如果存在相应的预防接种疫苗,都可以积极接种。
从这个角度看,推荐婴幼儿、儿童接种以下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B 型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细菌,新生儿、婴幼儿容易感染,引起中耳炎、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的疾病,因此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接种很重要。
肺炎链球菌疫苗:预防肺炎球菌感染。
麻腮风疫苗: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这 3 种疾病容易在幼儿园、小学流行。
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流感风险,减少重症流感,是不能替代的有效手段。
卡介苗:新生儿、婴幼儿预防重型结核,比如粟粒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
乙脑疫苗:预防乙脑病毒引起的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脑疫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脊灰疫苗:预防小儿脊髓灰质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儿麻痹症。
二、需要在什么年龄接种疫苗?
每一种疫苗都有标准的接种程序,一般包括两个要素:需要接种几次;什么年龄接种。
一般情况下,疫苗不能提前接种,除了特殊情况(比如存在短期的疫苗接种禁忌证)。一般也不建议推迟接种,是否需要推迟接种需要与医生商量后决定。
预防脑膜炎的相关(免费)疫苗接种程序如下:
卡介苗:在孩子出生后的 24 小时之内接种。
肺炎链球菌疫苗:常见的是接种 13 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孩子 2 月龄、4 月龄、6 月龄时各接种 1 针,然后 12~15 月龄期间再加强接种 1 针,一共接种 4 针。
乙脑疫苗: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孩子 8~12 月龄时接种第 1 针,18~24 月龄期间接种第 2 针。
流脑疫苗:常见的是接种流脑 A 群多糖疫苗和流脑 AC 群多糖疫苗,通常孩子 6 月龄、9 月龄时接种流脑 A 群多糖疫苗,孩子 3 岁和 6 岁时接种流脑 AC 群多糖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2 月龄接种 1 剂脊灰灭活疫苗,3 月龄、4 月龄、4 周岁时再分别口服接种 1 剂脊灰减毒活疫苗,也就是口服糖丸。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2~5 月龄期间均可接种,基础免疫至少需要接种 3 针,每两针之间间隔 1~2 个月。
3 针全部接种后,间隔 1 年时间(一般孩子 18 月龄左右),可以额外再加强接种 1 针。
麻腮风疫苗:通常在孩子 8 月龄时,注射 1 次“麻风疫苗”,然后孩子 1 岁半时,再注射 1 次“麻腮风疫苗”。
流感疫苗:如果孩子以前从来没有接种过流感疫苗,而且年龄介于 6 个月到 8 岁之间,首次接种需要分两剂次完成,每次间隔不少于 4 周。
如果孩子以前接种过流感疫苗,再接种时一般注射 1 剂就可以了。9 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无论之前没有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时只需接种 1 剂。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孩子所在地不同,选择的疫苗种类不同,接种程序可能会有差异,具体以当地免疫接种部门的安排为准。
除此之外,卫生部门对“一类疫苗”的注射时间问题,还有以下规定:
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提供的,如果没有不适宜接种的特殊情况,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按要求接种。
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二类疫苗是国家没有要求必须接种的疫苗,包括流感疫苗、甲肝疫苗等,家长可以自由选择是否给孩子接种。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一类疫苗的注射时间问题:
必要的时候,同一天内可以给孩子接种不同的疫苗。但是需要避免选择同样的注射部位,也禁止将两种或者多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后使用。实际接种时要听医生评估后安排。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疫苗分开注射时,如果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应该间隔≥28 天;如果是灭活疫苗,或者口服脊髓灰质炎的糖丸,与其他注射类疫苗的间隔时间没有限制。
如果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接种时间出现冲突,应该优先保证一类疫苗的接种。
三、疫苗接种需要注意什么?
接种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与护理要点:
疫苗接种一般不会引起副作用,当然有时候也会在疫苗接种后 1~2 日内,出现以下症状:
疫苗注射部位发红、轻度肿胀,或者伴随不太严重的疼痛。疼痛和局部红肿可能会持续 1~2 天,一般无需处理,注意观察就可以了。
轻度发热,一般体温不超过 38.5 摄氏度,发热时间不超过接种疫苗后的 3 天,部分孩子还可能伴有头痛、头晕、寒战、恶心、乏力等表现。
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物理降温,多喝白开水,注意保暖,多休息,通常可以好转。
轻度皮疹,容易在接种后数小时或者数天内出现,一般出现在身体局部,通常不超过 2 天可以自行缓解,不需特殊处理。如果不放心,必要时咨询医生对症治疗。
轻度的食欲不好、呕吐、腹泻,但是精神状态还好,注意观察就可以了。
以上情况,症状比较轻微时,一般都不用过度担心。
当然,如果你发现孩子的症状加重了,比如出现持续发热或者高热,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出现比较严重的皮疹、腹泻等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自己拿不准,也可以进一步咨询疫苗接种部门的医护人员。
极少数情况下,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比如引起喉头水肿,孩子无法正常呼吸,或者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需要及时抢救。
这也提醒我们,给孩子接种疫苗前,要注意规避相关的疫苗接种禁忌证。
四、哪些情况需要禁止或暂缓接种疫苗?
不同疫苗的接种禁忌症可能会存在差异。但总的来说,如果孩子接种疫苗前出现了以下情况,一般需要暂缓接种。
孩子正患有严重疾病,伴随高热等严重症状,或者处于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比如哮喘病的急性发作等;
孩子明确对疫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成分过敏,或者曾经给孩子接种相同的疫苗后,出现过严重不良反应;
有明确诊断的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等健康问题,或者孩子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治疗。
接种疫苗前需要把这些情况告诉医生,让医生决定是否可以接种,或者什么时间接种更合适。
当然,如果孩子没有发热,可能有点轻微的感冒咳嗽,或者虽然患有慢性疾病,但控制得非常好,也不存在特殊治疗,一般可以正常接种疫苗。
具体操作时,还要看本次准备给孩子接种的具体疫苗是什么,比如接种卡介苗时,早产、难产、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 2500 克)都应该慎重接种。
总之,如果你发现孩子有疑似的禁忌证,自己又拿不准,需要在接种疫苗前咨询医生,听医生安排。
参考文献:
[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2016.
链接地址:https://view.inews.qq.com/w2/20200513A077AW00?tbkt=C1&strategy=&openid=o04IBAFyuhVBqHZAthg-hViGnrh8&uid=&refer=wx_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