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6年6月6日首届爱眼日的主题“保护儿童和青少年视力”,以及以后的多届爱眼日主题都是围绕着共同关注少年儿童的眼健康、加强全民爱眼意识、提高民族健康素质。
2021年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推出以“关注儿童眼健康”为主题的系列科普。
及时规范的针对儿童斜视弱视进行预防和治疗,就是去除“可避免盲”的最有效手段。医生的专业指导固然重要,但是家长是否具有的正确认知,是否能够坚持不懈的陪伴孩子治疗,更是关系到孩子视功能康复的关键。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斜弱视治疗的几个常见误区,希望尽可能避免这些错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视力,真正做到不输在起跑线上。
误区1
孩子体检发现视力不达标,不用管他,慢慢会好的。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孩子体检发现视力不达标,不用管他,慢慢会好的?
有这种错误认识的家长还不少呢。
孩子的视力发育虽然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如果在体检中发现自家孩子的视力低于同年龄儿童的一般水平(参见表格),或者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就需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请医生检查是否存在导致视力差的眼病,而不能一味的等待,错过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
误区2
孩子太小了,没办法检查眼睛,等长大一点再说吧。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孩子太小了,没办法检查眼睛,等长大一点再说吧?
绝不能等!
视力检查需要孩子的理解和配合,一般情况下3岁左右的的孩子可以进行。对于更小年龄的孩子,除了体检机构可以为孩子做电脑验光,通过有无明显的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来判断孩子的视力是否正常以外,其实细心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仔细观察,也能发现孩子的视力异常。
孩子喜欢歪头或者眯着眼看东西,看电视离得特别近,下楼梯总是小心翼翼的怕摔跤,在阳光下常常闭上一只眼睛,一只眼睛总是斜的,或者孩子出生后就发现双眼大小不一,一只眼睛的眼睑遮盖了大部分的角膜,眼睛不透明。还有一些早产、双胞胎或出生低体重的孩子,或者家族中有弱视的患者,家长也应该早点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眼睛。
误区3
弱视治疗,只戴眼镜就可以了。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弱视治疗,只戴眼镜就可以了?
当然不可以。
这要从弱视的概念讲起。弱视是眼部无明显的视神经、视网膜的器质性病变,但在视觉发育早期由于一些疾病没有及时得到矫正,如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单眼斜视或形觉剥夺等原因,造成患者视力低下且戴镜后也无法提高至正常视力。简单的讲就是眼底视神经没有什么病变,但是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由于一些眼病造成了视觉发育障碍,并且戴眼镜视力也矫正不到正常。弱视的最明显特征是“戴镜后视力矫正不到正常”。
所以,弱视除了戴眼镜以外,还需要进行弱视训练才能提高视力。弱视训练有传统的弱视治疗仪,还有视觉精细训练以及视感知觉训练。有些患者还需要做角膜移植手术、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上睑下垂矫正手术以及斜视手术等。
其实,弱视治疗是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帮患者提高视力,还要帮他们恢复双眼视功能、去除大脑层面健眼对弱视眼的竞争性抑制、改善患者视觉认知、视觉辨认、视觉记忆能力以及获得双眼协调灵活的眼球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