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 正文

视力下降后未及时就诊,病变范围扩大,术后视力仅稳定在0.6…眼科医生的遗憾和6条预防近视建议

作者:吕会斌(视光医师) 陈跃国(主任医师) 来自:眼科 时间:2022-06-27 文章点击率:
媒体 疾病 近视

2022年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今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

科学预防近视,是提升全民普遍眼健康的关键。青少年近视问题突出,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行动起来,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

今天,通过一位“老朋友”——乐乐小朋友的故事,为大家讲解科学预防近视的知识。

前段时间,我在门诊见到了一位久违的“老朋友”——乐乐小朋友。之所以说是“老朋友”,是因为乐乐从第一次就诊到现在,已经4年了。

乐乐9岁那年检查出了近视,而且度数很高,双眼都有400度。通过积极治疗,乐乐的双眼近视度数控制在了500度以内。每三个月,乐乐都会到门诊复查,因此我们成为了经常见面的好朋友。

为什么说是“久违”呢?原来这一年恰逢乐乐“小升初”,学业紧张,所以近一年都没来复查

这次来到门诊,乐乐提到,近1个月来,自己出现了明显的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等现象,但是正值准备考试期间,就没及时来复查。

听到这里,我内心不由紧张了一下。检查发现,乐乐的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8。进一步进行眼底检查,发现乐乐的右眼已经发生了视网膜脱离,甚至视网膜脱离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蔓延到了黄斑部边缘

第一时间联系眼底医生,为乐乐尽快进行了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手术后经过三个月的恢复,乐乐的眼底状况基本稳定。检查视力,右眼矫正视力恢复至0.6。直到这时候,我才总算松了一口气,乐乐保留住了一部分视力,没有进一步恶化。

乐乐的经历让我有些痛心。一是乐乐近视年龄早,近视度数高,具备近视眼底病变(如视网膜脱离)的高风险。因此,每半年定期的眼底检查非常重要,可以预防、及时发现视网膜脱离的情况发生

二是乐乐的近视虽然控制效果很好,但是已有的眼底病变的风险依然存在。乐乐在初次感觉视力下降的情况下没能及时就诊,一个月后病变范围扩大,导致术后视力仅能稳定在0.6,还是有些遗憾的。

科学预防近视,是提升全民普遍眼健康的关键。虽然大家都不想因为戴眼镜而造成不便,但这并不是近视最可怕的问题。

我们提倡预防近视,积极控制近视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近视带来的潜在的全眼健康问题,尤其是高度近视眼的危害,将会对眼健康产生更大的影响。

高度近视常见的并发症有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落、眼底黄斑出血、黄斑劈裂等,一旦发生,将对视力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部分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会出现进行性加深,并出现典型的眼底改变的特征。

因此,每年进行1-2次眼底检查,预防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尤为重要。

如何有效防控近视

1

增加户外活动

户外时间少,近距离工作时间长的孩子近视发生率是户外时间多、近距离工作时间段孩子的2.3倍。户外活动时间与屈光度数和眼轴长度呈显著相关。

建议每天户外阳光下活动不少于2小时,或者每周累积达到14小时。

2

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持续、近距离用眼易诱导近视形成。减少近距离用眼,尤其是减少持续的近距离用眼可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建议持续用眼20-40分钟,应休息远眺几分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

长时间读书写字也会导致近视发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上述科学用眼原则。

3

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疫情期间学生居家上网课,电子产品的使用必不可少。电子产品容易诱发视疲劳和干眼症,因此,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一定要控制时长。

观看电子产品建议遵循“20-20-20”法则。每20分钟,远眺6米(20英尺)以外的地方20秒以上。

另外,选择电子产品是应尽量使用大屏幕电子产品,并且保证足够的清晰度和合适的亮度。观看距离不少于50厘米。

4

重视学习环境对近视的影响

光线过强或过暗都会给眼睛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打开房间的环境照明,并且辅助台灯,保证学习环境的亮度充足。对于右手写字小朋友,台灯建议放在左前方,避免遮挡和眩光。反之亦然。

5

科学控制近视,延缓近视进展

如果已经发生近视,一定要进行正规的医学检查,制定科学规范的近视防控方案,包括:配戴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的应用以及手术治疗等。

同时,关注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延缓近视进展,从而减少近视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6

定期眼底检查,注重全眼健康

近视复查时,近视度数增长和控制是一方面,还需要全面检查全眼健康。

近视发生年龄较低是发生近视相关眼底病变的高危因素,因此,每年1-2次眼底检查,预防、及早发现眼底问题,减少并发症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