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 正文

药品也要科学“避暑”

作者: 来自:生命时报 时间:2025-08-12 文章点击率:
媒体 疾病

——【生命时报】7月29日第20版,药学部杨毅恒等药师科普药品的夏季储存知识。

伏天暑热难当,人要纳凉,药品也需要“避暑”储存。

不同剂型各有所怕

无论片剂、胶囊,还是滴眼液、栓剂,都容易受到高温、高湿和强光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会加速药物成分的变化,轻则降低疗效,重则引发变质,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固体制剂怕“ 潮”。夏季潮湿,打开的片剂、胶囊、胶丸、颗粒剂等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药物软化、粘连甚至结块。散剂、泡腾片等也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受潮后易结块、霉变或提前膨胀失效。栓剂作为一种半固体制剂,在超过30℃ 的高温环境下可能会融化变形。建议大家不要破坏原包装,保证药物密封在其中,并存放于阴凉干燥处,既可避光又能阻隔湿气。液体制剂/外用制剂怕“菌”。滴眼液、滴鼻液、滴耳液等外用药品或液体制剂,夏季一旦开封,放置和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因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它们容易滋生细菌。中药怕“变”。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可能会变质。比如,枸杞属于含糖分比较多的中药材,受潮后易粘连、颜色变暗;含淀粉比较多的黄芪、党参等,容易生虫;石斛粉、三七粉受潮后易结块硬化。这些变化往往伴随有效成分受损。

三类制剂夏天须冷藏

三类药品对温度格外敏感,为了保证其生物活性与治疗效果,必须存放于2℃~8℃的冰箱冷藏室。活菌制剂。以双歧杆菌活菌胶囊为代表的益生菌类药物,活性成分与药效息息相关。高温会使其中的活性微生物失活,建议冷藏保存。含活性成分的生物制品。某些含蛋白质、细胞因子的药物,不仅怕高温失活,也怕冷冻结晶。建议将其存放在冰箱冷藏室的中间层架上,避免紧贴冰箱内壁或置于温度波动较大的冰箱门处。特殊药品。急救药品硝酸甘油十分娇气,怕光、怕热、怕潮、怕空气。暂时不用的硝酸甘油需避光、密封、阴凉(20℃ 以下或25℃ 以下)保存,若环境温度过高,可短期冷藏,避免冷冻,且冷藏后取出需恢复至室温再使用。夏天外出携带上述药品时,可以借助冰袋、冷藏袋或保温箱,注意用毛巾隔离保护药品;硝酸甘油通常需要随身携带,注意不要贴身放置,可放在随身包中,一旦开瓶,即使未用完,6 个月后也应更换新药,以防失效;切勿托运上述药品,因为高空飞行时货舱的温度可能在0℃以下,会导致药品结冰失效。

冰箱不是“保险箱”

并非所有药品都适合冷藏储存,这是因为,冰箱冷藏室的湿度往往高达70%~80% ,这种潮湿环境对以下药物反而是灾难。糖浆。其主要溶质是蔗糖,温度过低会导致蔗糖和部分有效成分结晶析出。这不仅改变了药液浓度,每次服用时有效成分的量也可能不均。膏药(贴膏)。低温会使膏体基质变硬、变脆,导致难以粘贴在皮肤上,容易卷边脱落,阻碍药物释放和吸收。软膏(如红霉素软膏),乳膏、软膏多为水油混合物,冷藏后易发生水油分离,膏体变粗甚至分层,无法均匀释放有效成分,影响疗效。散剂、气雾剂、喷雾剂。低温存放会使有效成分凝结或压力改变。需注意,科学储存药品关键在于阅读说明书,关注其特定储存要求(避光、密封、冷藏等)。若药品发生颜色、性状改变等异常情况,建议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