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时报】3月11日,运动医学科康复师苗欣、高鑫科普运动损伤相关知识。
运动损伤发生后,人体损伤部位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急性炎症期、组织再生期和功能重塑期。每个阶段科学应对可以有效降低损伤后的并发症及功能障碍风险。
急性炎症期,损伤组织断裂处出血,在局部形成血肿,随后出现局部疼痛或组织压痛、肿胀、皮下组织淤血或血肿、功能障碍。此时要采用POLICE原则处置:1.保护(P),立即停止运动,保护好受伤部位;2.适当负重(OL),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适度活动受伤部位;3.冰敷(I),每次15~20分钟,每隔1~2小时重复一次;4.压迫(C),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度的加压包扎;5.抬高(E),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位置以上。此外,还可适当应用超声波、高能激光等物理治疗辅助消炎消肿。
组织再生期,损伤的组织会经历细胞和血管的重塑。为了让新生组织更好地适应关节所需承受的负荷,以及身体能表现出来的功能,可以针对灵活性、协调性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建议进行轻柔缓慢的牵伸练习,改善肌肉长度和弹性;恢复损伤导致的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循序渐进、轻柔且保证无痛或疼痛可耐受,避免造成新的组织拉伤;进行深层稳定肌的训练,如股四头肌收缩放松训练;慢速反馈训练,如小角度的双腿下蹲训练、单脚站立训练、重心转移训练。
功能重塑期,患处组织可进行更高强度的运动和承受更大一些的负荷,恢复最大活动范围。此阶段可以针对过去的任务进行循序渐进地提升,同时可以开展力量强化训练,还可以进行如下肢的跑动、跳跃,上肢的推和支撑、拉和旋转动作以及各个关节的前馈功能训练。前馈功能训练,是通过视觉、触觉、空间位置感觉,加上重复不断的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进行训练,来达到身体遇到危险时,提前做出准备,降低损伤风险的目的。
预防损伤运动,日常要做好几点:进行5~10分钟的拉伸等热身准备;必要时使用护膝等护具;学习正确的技术,避免损伤;逐步增加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保障身体恢复。如果感到疼痛,应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疗帮助。
链接地址:https://www.lifetimes.cn/listread/show_detailsmsbRead.html?articleId=67ca5c65e4b0148a44b7e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