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7 月 18 日,儿科刘慧医生科普川崎病相关疾病知识。
“孩子突然发烧,看了两家医院都以为孩子是普通感冒,没想到竟然得了川崎病。”入夏以来,儿科门诊迎来了川崎病发病高峰。“在门诊发热患儿中,川崎病占比较大。”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麻佳佳说。 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患儿常见症状有持续高烧、全身多形性皮疹、双眼结膜充血、杨梅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川崎病最主要的危害是会导致心脏冠状动脉损伤,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脉动脉瘤等,这些危害还可能伴随终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慧介绍,由于早期往往只表现为反复发热,容易误诊为急性感染性疾病,而且有的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增加了诊断难度,往往耽误了早期治疗。

一位家长回忆:“孩子要做一系列的检查,血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超声、血沉、凝血五项等。后来确诊了川崎病,冠脉已经扩张至3.2毫米。医生告诉我们再晚两三天就得终身服药了。”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沈军介绍,川崎病的诊断常依赖临床症状判断,如患儿持续3~5天发热,且抗感染治疗无效后,一般才考虑可能是川崎病。此外,由于川崎病治疗需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因此,医生在诊断时更加谨慎。提醒家长,患儿出现持续的发热、皮疹、结膜充血、杨梅舌等,要及时到专业儿科医院就诊。
链接地址:http://www.jksb.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788&id=205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