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媒体聚焦·视频 > 正文

【聚焦两会】【CCTV—新闻直播间】见证履职:科技创新与3D打印技术

作者:新闻直播间 来自:中央电视台 时间:2015-03-08 文章点击率:

【聚焦两会】【CCTV—新闻直播间】见证履职:科技创新与3D打印技术

视频链接: 见证履职:“创新”热词 会场热议

http://tv.cntv.cn/video/C10616/fa45125b7a744e70825f00cf6bf757bc

见证履职:3D打印技术让我站了起来

http://tv.cntv.cn/video/C10616/d6c02b22ba0c46a287562f67df76a4c1

见证履职:刘忠军:从成果到产品 审批太漫长

http://tv.cntv.cn/video/C10616/01bdee6e98034c16ba34bbf0d2534350

主播柴璐:“既然是直击会场,我们一击到底,接下来连线一下我们的前方记者赵旭,赵旭,刚才我们一致在梳理的是两会上一些代表对于创新这个热词的一些观点,那么来跟我们介绍一下你在现场一些观察,就是什么样的行业领域或什么样的区域的代表会对于创新特别得关注,他们对于实现创新,又有一些什么样一些新的建议?”

本台记者 赵旭:“好的,柴璐,这两天我也是在各个代表团旁听代表们的分组审议,说到创新驱动,我觉得有几个突出的感受,那首先在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那把创新是放到了一个重点的一个来谈,那么在分组讨论的现场,这个重点就成为了代表们热议的热点。这个热热在哪儿,首先第一个是热在两个新的提发,首先是创客,第二个则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实在不少代表们看来,这两个新的概念的提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把创新驱动这个国家战略给接了地气,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创新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有激情、有创意,我们都可以成为创新驱动的一分子。

......

那么在如今新常态的这个经济新常态的情况下,创新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也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那么有了热度,有了共识,我的第三个感受就是在现场讨论到创新驱动的时候,代表们是真叫阵,就拿我所在的北京团来说,就在之前的分组讨论的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北医三院的刘忠军教授,他是干脆把3D打印的人造颈椎的一个内植物搬到了现场,那通过一个非常直观的这样一个案例提高出去了科技创新过程当中的一些困惑和碰到一些问题,并且他也邀请,正在现场的相关部门的主管部门的代表和其他代表一同参与讨论,出主意,想办法解决问题,那么当时我们记录下了现场的过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全国人大代表 刘忠军:“这个孩子我们治疗的也很成功,现在已经半年了,但是如果这个孩子恢复得也很好,正好我专门打出,这个也是3D打印出来的,我们把这个孩子现在的状况等于是做了一个再现,里面我画出一个轮廓就是我们放的这个东西,它上下长得很好,但是就是我们负责这样一个状态,应该说我们很多工作确实是领先世界的,但是我们这个困惑和郁闷的是,我们这些成果到现在还是停留到现在这么一个状态,在这么一个创新的环境里边,我们要等很长时间,我现在今天正好我这个发改委的领导,也有我们北京市科委工的领导,其实我们这个项目北京市科委一直是大力支持的,也是在科委的支持下我们很多工作才能作得很深入,所以今天我也想拿出这个例子来,也和大家做一下探讨。看看大家也有这样的烦恼,我们怎么能突破我们落后的管理方式,卡在这个产品不能上市。我们相关的工作都做完了还在等待流程,这个流程又非常漫长,可是在我的等待的过程里面,我们国外的同行人家一个一个产品都已经上市了,那我们的领先体现在哪儿?再这样下去,我们不仅不领先,我们就被淹没了,我们就变成落后了,咱们国家……它是个医疗机械,但是机械它这个机械材质和以往的材质不一样,再说它是一个创新的产品,但是在我们这个现在这个环境下,越是创新的东西,审批的越严,还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如果这个产品是国外的,反倒是比较认可的,好像国外的好像就比较可靠,审批起来可能要容易一些,那将来我们要是国外的产品拿到我们中国做产品,我们自己研制的东西反倒不能用,这个局面是我们觉得非常不利于我们科技创新,其实我也看到了在这个过程里面,相关部门当然审批这个主要是药监局,其实药监局领导也很着急,他们也下来调研,但是我觉得这个事好像光靠一个部门是解决不了的,我也不知道我们科委这个闫主任还有我们发改委的领导在这方面是不是我们能有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

我们的记者赵旭为我们引见了一个在会场讨论过程当中的一个实例,让我们感受到的确这个成果产品是需要创新的,但是成果的应用,产品的上市的这个过程,审批的手续,是不是也应该创新呢?像刚才这个刘忠军代表,他在会场说到的这个事例其实是一个用3D打印的技术来制造人工枢椎一个案例,其实当时他们成功的为一个12岁的男孩替换掉了病患的枢椎而这样一个手术在世界上也是首例,当时我们中央电视台也报道了这个手术,通过一个短片我们了解一下。

去年7月,家住山东的明浩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这个12岁的孩子像现在这样躺在床上已经两个多月了,经医院诊断,孩子的枢椎上长了一个恶性肿瘤,如果不手术,他随时可能出现不可逆的脊椎损伤,导致完全瘫痪,呼吸骤停,危急生命,切除了病变的枢椎,就用替代物来再造一个枢椎。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 刘忠军:“里面填充上一些骨质,把它架到第一颈椎和三颈椎之间,然后呢,我们只利用钛网上面的孔洞,拧一个小螺钉,上面下面把它连接一下,这么固定起来,但是这个固定,大家也能看得出来,它就是一个支撑作用,它是不太牢靠的,它抗旋转的能力,抗各种屈曲的能力都是很弱的。”

孩子只有12岁,按上这个不太牢靠的替代品,明浩妈妈的心中七上八下,刘医生告诉孩子的母亲,医院还有一种新研制出来的产品,它的效果要好很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 刘忠军:“这么多年来,就在想改进这个技术的方式,但始终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了3D打印之后,我们现在就有想法了,3D打印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我们这个枢椎的形态,我们来做一个和它类似的,然后把它放在这个地方,去做这个支撑,那它就牢固多了。”

3D打印技术竟然能让孩子重新站起来,明浩妈妈没有犹豫,立即选择了这个能量身定制的新技术来救孩子的命。2014年7月31日,明浩被推进了手术室,经过5个小时的手术,医生将一块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人工锥体成功替换了明浩已经病变了一块枢椎,手术后12天,明浩站了起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 刘忠军:“用3D打印的空隙金属的人工枢椎,作为骨科脊柱外内植物来完成记住肿瘤治疗以后的稳定性重建,这还是世界首例。”

近日,记者再次看到了明浩,他的身体已经基本恢复,生活也可以完全自理。

明浩:“就想赶紧好起来,上学吧。拖的时间太长的话,年龄也会比较大。” 显而易见这是一项世界领先的创新的产品,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手术,那么作为一名医生和科技创新产品的研发人,刘忠军代表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呢?作为一个人大代表,他又有哪些建议呢?我们的前方记者在北京代表团的会场上也是采访到刘忠军代表,来看一下。

本台记者 赵旭:“一个好的科技成果但是却不能形成产品,不能推向市场,那您觉得这中间关键的瓶颈是什么?”

全国人大代表 刘忠军:“从我们这个项目来看我们遇到的最大的瓶颈恐怕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们的成果,不能得到审批,成为产品,我们要有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本台记者 赵旭:“这部分是什么产品呢?”

全国人大代表 刘忠军:“这部分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做过临床实验观察的,几项用于颈椎和用于关节的内植物,是标准化生产的内植物。”

本台记者 赵旭:“那另一类呢?”

全国人大代表 刘忠军:“另一类就是我们叫定制化的医疗植物,我们知道人,他每个人的大小、形态、特别是骨骼的形态都是各异的,在某些特殊的部位,如果你用一个标准化的内植物满足不了他治病的需求,所以我们要给他量身订作一个,他所需要的内植物,但是这类的内植物到目前为止,不仅是一个审批流程的问题,我们国家连相应的法规都没有。”

本台记者 赵旭:“如果我们的审批流程,有了,加快了,我们的这个法规也出台了,那对于我们的普通老百姓来讲,在这个技术当中我们享受到什么,那对于这个产业来讲,又有多大的拉动效果?”

全国人大代表 刘忠军:“首先我们能提高我们的治病水平,能够惠及我们的病人,让我们的治疗效果更好,病人恢复得更快,另外我们这些产品一旦是国产化的,一旦形成了我们这个产业的话,那对我们整个产业,对经济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推动,我们一个小小的骨头,我们北京三院一个小小的骨科每年在内植物上所费用的这个资金是上亿,你想我们全国这么多医院,每年要有多少花在内植物上的钱,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现在这些内植物,特别是高等内植物基本上以来进口,也就是我们现在所使用这些器材在我们医院可以说90%以上都是进口的商品。”

本台记者 赵旭:“您刚才说我们的3D打印技术在国际上其实是处于同样一个起跑线上,但是在应用上我们确实落后了。”

全国人大代表 刘忠军:“在应用上落后了,我们实际上起步很早,我们研究这个东西是从09年的时候就开始方面做探索了,然后我们经过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在2012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正式地开始启动我们的临床实验观察项目,但是到现在都两年多过去了,我们这个还是停留在一个科学研究的一个状态,虽然我们也做了一些临床实验观察的病人,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是我们还在等待漫长的审批流程,但是让人着急的是什么呢?在这个过程里面,并不是全世界都这样,人家有一些国家,像欧洲的国家,像一些美国的国家,人家相关的产品已经有上市了,人家并没有经过这么一个漫长的流程。”

本台记者 赵旭:“那您看到人家产品上市的时候,您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全国人大代表 刘忠军:“当时心情非常沉痛,特别是非常焦急,因为我们的技术是领先的,我们的研究是更深入的,但是我们的东西没有形成产品,也就意味着我们在科技创这个速度上,我们会落后于别人。”

本台记者 赵旭:“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我们也听到了,总理提到要用制度创新去推动科技创新,那不知道对于这样的话您是如何理解的?”

全国人大代表 刘忠军:“我想总理讲得非常好,制度创新,它涉及到方方面面,首先要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让大家有创作的激情,创作的热情,然后还要在这个里面有很好的激励机制,我想这些谈得都非常好,但是我觉得,可能还要再把它再引深一步,就是在我们这些科学家、科研工作者有了很好的成果的时候,怎么能够把它尽快地转化,特别是把它转化成真正的产品,让它惠及我们的老百姓,我想只有把这个产品形成了,让它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它惠及我们的老百姓了,才是真正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