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田得祥 教授
视频链接:http://tv.cntv.cn/video/C10606/da0bbd3984be43b19f7d2da10888d727
主持人 冀玉华:“走健康之路,过健康生活,欢迎大家收看由无限极健康食品独家冠名播出的《健康之路》节目,我是冀玉华。今天咱们要说一个特殊的话题,先来看看我们图片上的两位人物,咱们来看图片上的这两位人物呢,都是老人家,但是一个看上去神采奕奕,但是另外一位,看上去就是老态龙钟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一个差距呢?今天我们也请到了一位在这方面特别有研究的专家,让我们掌声欢迎来自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田得祥。有请,您好,欢迎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你好。”
主持人 冀玉华:“田老师,欢迎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你好。”
主持人 冀玉华:“田老师,从您专业的眼光来看,您看这两位老人家,为什么会存在着这么大的一个差距?”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这位老人你看肌肉多好,小腹翻着,胳膊你看多粗。他经常锻炼,这位可能我估计是锻炼很少,所以老态龙钟、弯腰驼背,所以锻炼不锻炼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 冀玉华:“那待会儿咱们得好好说一说,关键咱们得锻炼什么,才能够让我们看起来更年轻,也更健康,好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对,好的。”
主持人 冀玉华:“请您先落座,田老师。从您专业的眼光来看,咱们要想锻炼的话,更重要的是要锻炼什么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主要是肌肉锻炼,肌肉锻炼好之后就精神百倍。肌肉好的话,他生活质量越高,旅游去等等都可以很随便。你要肌肉不好的话,走不动啊,别人玩去,别人旅游,或者甚至于你走走路,你都很费劲。”
大策:“好像很少听说,让老年锻炼肌肉。您确定没搞错吗?老年人锻炼肌肉那不会,万一练伤了怎么办,有什么意义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肌肉是从年轻,从少年到老年是不一样的。幼年时候,这些小孩、婴孩儿那时候等到大了,他肌肉的话,到了青年这段时间,肌肉长,肌肉块儿也长,力量也长,是最发达的时候。长到成年以后到顶峰了,它就不再长了。三四十岁之后就该萎缩了,大概每年要减少多少呢?0.6%到2%,也就是1%左右,大概是十年要减少6%。这是从上肢讲,下肢更差,下肢能减到十年12%,所以你要不锻炼的话,就眼看着一步一步一步地就衰老下去,你看这个,这小子棒不棒。”
黄婷婷:“棒。”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他以后如果你不练的话。”
大策:“就松了。锻炼会延缓这个过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对了,锻炼的话就是说能延缓它这个衰老的过程,延缓萎缩过程。”
黄婷婷:“增肌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所以老年的话,你要想保持你的活力,保持你的精力,你就要锻炼。不然的话,你就活动能力就差多了。”
大策:“而且我经常听说有的老人家,比如说我们东北,一到冬天刮风下雪,地上结冰,很多老人一摔一跤,骨头就断了,或者就有一些重伤,然后导致卧床不起,甚至直接死亡。所以锻炼肌肉,会不会让我们强筋健骨,即便摔倒也不那么容易就受伤。”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是这样,如果你肌肉好的话,你反应快,有劲儿,关节就稳定。行动好,行动方便,你可以有力,同时保持你的关节稳定,走路也稳,他就不容易摔。”
主持人 冀玉华:“那除此之外,咱们还能够通过什么样的一些方式,也能看出来这人有没有肌肉,或者说肌肉力量到底强不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那可以。”
主持人 冀玉华:“咱们来一场小比赛好不好。”
黄婷婷:“什么比赛?”
主持人 冀玉华:“大策,今天给你请到的一位对手。”
大策:“跟我比啊。”
主持人 冀玉华:“对呀,先请出这位60岁的观众来。然后你看看,有没有信心,赢过他。”
大策:“是刚才那旁边那照片那大爷吗。”
主持人 冀玉华:“那我们掌声欢迎马问德叔叔,您好,欢迎您。”
大策:“我先回去吧,这60看着好像20多的。”
黄婷婷:“看着很有型啊。”
主持人 冀玉华:“这回你看有信心吗,赢得过叔叔吗?”
大策:“这叔叔(胳膊)真粗。”
主持人 冀玉华:“这场比赛并不是拔河比赛,是两个人的掰手腕对决,我们把相关的东西拿到台前来,那我们现在要通过掰手腕的比赛,看一看两位到底谁的肌肉力量更强大,大家要不要把掌声先送给大策,鼓励一下,加油。”
大策:“你们看我这小胳膊小腿儿的,就好意思掰我吗,马大爷。”
主持人 冀玉华:“来,现在比赛。”
大策:“60。”
主持人 冀玉华:“真的60,预备,三二一。”
主持人 冀玉华:“这里是由无限极健康食品独家冠名播出的《健康之路》节目,预备,三二一,开始。两只手,大策,上两只手,加油,大策,加油,什么感觉,大策?”
大策:“一种飞起来的感觉,我不已经飞起来了吗,看不见吗?”
主持人 冀玉华:“我觉得你是用生命在掰手腕。”
大策:“换个手,我这右手,我这右手平时没劲儿,左手练得比较多。”
主持人 冀玉华:“那马叔叔这个左手的力量如何。”
大策:“这东西掰腕子。”
主持人 冀玉华:“你是左撇子。”
大策:“掰腕子我跟你讲,就稳准狠,走。”
主持人 冀玉华:“先发制人。”
大策:“没有你们这么欺负人的。”
主持人 冀玉华:“大家肯定会想,大策是我们请来的嘉宾,会不会是演出来的,但是真的说实话,大策刚才脸。”
大策:“怎么演,我都,我都腾空而起了,我怎么演啊。”
主持人 冀玉华:“能够从你的脸色(看出来),真的是憋红了,使了很大的力气,但是还没有掰过马叔叔。叔叔我问您一下,您为什么肌肉有这么大块儿,而且一下子轻轻松松地就把大策给掰倒了?”
大策:“是我的问题看来是。”
健身爱好者 马文德62岁:“我就是平常,就是坚持锻炼吧。”
主持人 冀玉华:“锻炼多长时间了?”
健身爱好者 马文德62岁:“每天在家就是玩玩哑铃、杠铃,有了孙女以后,就是说不在家玩了。”
主持人 冀玉华:“举举孙女。”
健身爱好者 马文德 62岁:“有时候举,也举,有时候就去健身房,一般隔一天去一次。”
主持人 冀玉华:“已经坚持了多长时间了?”
健身爱好者 马文德 62岁:“2007年。”
主持人 冀玉华:“将近小十年了。”
健身爱好者 马文德:“对,跑步时间长。”
主持人 冀玉华:“看得出来,这8年的确是见到效果了。”
大策:“那也就是说,叔叔从50多开始练的,我还来得及,我刚30多,而且我还没有孙女,我着什么急啊。”
主持人 冀玉华:“那等你50岁的时候,看能不能打败80岁的叔叔。”
大策:“首先我得能活到50,就我这样子。”
主持人 冀玉华:“好,谢谢两位,现在咱们看到的确是有很多需要锻炼的空间,有没有大策?”
大策:“没错,没错。”
主持人 冀玉华:“你觉得大策从现在开始练还来得及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来得及。”
大策:“30多岁开始练来得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随时随刻练都来得及。”
大策:“也不早,但是也不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不晚。”
主持人 冀玉华:“您是打什么时候就开始练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我呀,我从中学。”
主持人 冀玉华:“这有点早。”
黄婷婷:“十几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我中学是田径队的,但是我成绩不是特别好,没打破什么纪录。我一直练,我的百米速度大概是400米的话能在58秒以内。”
主持人 冀玉华:“那很厉害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还可以吧,将近基本上达到三级运动员的水平。”
黄婷婷:“所以田老师应该算了一下的话,大概您应该练了四十来年了是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我后来一直练,我一直毕业之后,中学大学我都在田径队练习,完了毕业之后呢,我每天打乒乓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那时候年轻还跑一跑。”
大策:“其实婷婷刚刚这个,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算了一下您的年纪,您中学开始练的,练了三四十年了,估计您今年不是50多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我现在,你看像多少。”
黄婷婷:“50来岁吧。”
大策:“顶多60。顶多6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我现在82多,快83了。”
主持人 冀玉华:“82岁了,这哪儿像啊。”
黄婷婷:“田老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我一直骑自行车。”
大策:“您有身份证吗?我查一下身份证。”
主持人 冀玉华:“您不是虚报年龄。”
大策:“82岁就不是我们父辈的年龄,是我们爷爷辈的年龄了。”
主持人 冀玉华:“对啊,这哪儿像啊,而且思维敏捷,表达多清楚啊。”
大策:“还好刚才没让我跟爷爷掰腕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我60岁的时候,60多岁的时候我骑自行车来回30公里的话,我到运动队去,因为我搞运动医学嘛,要给运动员去看病,我从北医三院到香山,大概来回有30公里吧,我每天要去一趟,我的速度多大呢,我一趟的话50分钟就到了。”
主持人 冀玉华:“50分钟啊,好快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一般的年轻人跟不上我。”
主持人 冀玉华:“那您现在还骑自行车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我现在经常骑自行车。”
主持人 冀玉华:“那还上班吗?干活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上班,我现在全班,你看门诊、手术、查房都干。”
主持人 冀玉华:“因为今天您穿的是一件运动服,宽松的,我们看不出来,田老师身体里边的那个肌肉块儿是什么样的。但是咱们可以感受感受,比如说咱们要现在开始练习的话,您觉得主要咱们练几大块就合适了?”
大策:“就达到您这个状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我们练要全身练,比如有几个,比如说下肢、上肢、胸腹这是躯干都要练。”
主持人 冀玉华:“被您这一说,感觉全身的肌肉其实都需要得到锻炼才行。那咱们就说说大家能看得到最明显的这个下肢的肌肉,这大腿要是粗壮,肌肉力量强大的话,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大腿肌肉强壮,你行动方便是吧,比方说人走十里地,你走十里地,别人走五里就不行了,这是一个走路。另外的话,稳定关节不容易摔,关节比较稳定,还有的话就是说,你练多的话,它对你心脏,它要增加负担了,对你全身血液循环,对肺道呼吸都有好处,这是重要功能。”
主持人 冀玉华:“那咱们可以分着步骤地来跟大家介绍一下,如果您想自己在家练习肌肉的话,怎么练呢,跟着我们专业教练一起来学习一下,欢迎两位。”
医学博士 何嘉:“好的,小冀。今天我请来了一位非常专业的人士,是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李奥,李老师你好。”
健美冠军 李奥:“你好,你好。”
医学博士 何嘉:“李奥他曾经得过健美比赛的冠军,所以他来教我们是非常的合适,那今天我们也请上来我们的女嘉宾,婷婷,还有一位老年观众朋友,一起来学一学,怎么样锻炼自己的下肢,有请李奥,来教给我们吧。”
健美冠军 李奥:“第一个部位是靠墙深蹲,双脚与肩同宽,自然开立就可以,大约离你的墙距离半米左右。”
黄婷婷:“半米左右。”
健美冠军 李奥:“缓缓的,躯干贴住墙。”
黄婷婷:“靠墙。”
健美冠军 李奥:“对,靠墙之后,你的腰,你的背,还有你的(头部)。”
医学博士 何嘉:“贴上去。”
健美冠军 李奥:“对,头部都尽量贴住,贴住之后,稳定之后慢慢往下,往下移。”
黄婷婷:“往下滑。”
健美冠军 李奥:“滑到大概你的膝盖,就是你从上面看,看不到你的脚尖,你的膝盖刚好超过你的脚尖的时候就可以了,这个角度就保持可以了。”
医学博士 何嘉:“我觉得这个动作做起来,大腿感觉好紧张。婷婷觉得呢?”
健美冠军 李奥:“你的股四头肌。”
黄婷婷:“蛮酸的现在。”
健美冠军 李奥:“你的股四头肌会有慢慢的灼热感,还有那种酸胀感。”
黄婷婷:“那这个时候是大腿需要和地面平行吗?”
健美冠军 李奥:“基本上是平行的状态。”
医学博士 何嘉:“我看看大叔也在做,李奥,你觉得大叔做的这个姿势可以吗?”
健美冠军 李奥:“腰部的话,腰部的话尽量贴住后面的靠背,腰部尽量贴住,手的话现在可以先叉住腰部。”
黄婷婷:“叉住腰部。”
健美冠军 李奥:“也可以平举。”
黄婷婷:“平举。这样老酸啊。”
健美冠军 李奥:“等你出现灼热感,或者说酸胀感之后,出现感觉之后,再保持半分钟左右,然后可以慢慢地就起来。”
黄婷婷:“我现在已经觉得身上和手在出汗了。”
健美冠军 李奥:“尽量坚持,坚持半分钟,出现感觉之后坚持半分钟,然后再慢慢地起来。”
黄婷婷:“好热。”
“平着起就行。”
黄婷婷:“整个起来之后,整个臀部包括大腿都是挺酸的。”
医学博士 何嘉:“李奥这边来,大叔做了感觉怎么样?我来问问您,您的感觉怎么样?”
“感觉腿。”
医学博士 何嘉:“腿。”
“腰。”
医学博士 何嘉:“锻炼到了,有这个感觉。”
“就是酸的,热。”
医学博士 何嘉:“这种感觉对吗,李奥?”
健美冠军 李奥:“对对,酸胀感,那种灼热感的感觉,发胀的感觉。”
医学博士 何嘉:“就可以了。这是第一个动作,第二个动作呢?”
健美冠军 李奥:“第二个工作,手扶住椅子,稳定住自己的身体之后,脚尖慢慢往上顶。”
黄婷婷:“抬起来。”
健美冠军 李奥:“抬起来之后,锁住你的脚踝,然后你的膝盖也稍微锁住一下,身体保持正直之后。”
医学博士 何嘉:“锁住是什么意思呢?”
健美冠军 李奥:“就是绷直的感觉。绷直,就是绷直的感觉。整个人绷直之后往上顶,顶到最高的角度之后,最高的限度之后,保持1秒钟之后慢慢往下放。往下放之后,基本脚一触地之后,再慢慢往上顶,重要的过程是这个顶的过程,保持这个顶的过程,停顿1秒钟之后,慢慢往下放,然后再往上顶。”
黄婷婷:“那我来试一下。”
医学博士 何嘉:“婷婷来做一做,大叔你也一起来做好不好。”
黄婷婷:“就是双脚和肩同宽。那我起来的时候,是吸气还是呼气?”
健美冠军 李奥:“起来的时候发力应该是呼气。”
黄婷婷:“呼气,好呼气。”
健美冠军 李奥:“你可以使劲往上顶,保持1种。慢慢往下放,然后再顶,好,定住,定住一秒钟,再慢慢往下放,对,再起。”
医学博士 何嘉:“这个动作的锻炼的目的是什么呢?”
健美冠军 李奥:“是加强你的小腿肌肉。”
黄婷婷:“能感觉到,这个小腿肌肉已经很有力量了。”
医学博士 何嘉:“叔叔有没有感觉?”
“就是胀。”
医学博士 何嘉:“什么地方胀?”
“腿肚子。”
医学博士 何嘉:“腿肚子,小腿肚子胀,这种感觉是对的。”
健美冠军 李奥:“一般一组做20个左右,四组。间隙的话,每组之间1到2分钟就可以。”
黄婷婷:“休息一下,稍微缓解一下。”
健美冠军 李奥:“稍微休息1到2分钟之后,进行下一组。第三个动作,就是直立后抬腿,也是找一个凳子,扶住之后,稳定自己的身体,然后腿慢慢向后蹬伸,稍微要注意一下的是,身体不要有这种转体的过程。”
黄婷婷:“跨是不动的。”
健美冠军 李奥:“对,跨是不动的,朝前,不要出现转体,然后小腿也不用折叠,直接腿自然的生理弧度之后,往后蹬伸,也是要保持1秒钟左右,慢慢往下放。”
黄婷婷:“那左脚回去的时候要不要着地?”
健美冠军 李奥:“可以稍微离一点地,离一点地更好一点。”
黄婷婷:“但不要踩地。”
健美冠军 李奥:“对,不要踩地,然后向后蹬伸,保持那种紧绷的感觉,一秒钟左右,咱们往回放。”
黄婷婷:“明白了。”
健美冠军 李奥:“就可以。”
黄婷婷:“好,我试一下,这个也是抬腿的时候呼气是吧。”
健美冠军 李奥:“对。”
黄婷婷:“这个气息很重要。”
健美冠军 李奥:“不要往外走。”
黄婷婷:“好,往后。”
健美冠军 李奥:“往正后方蹬伸,保持一秒钟,再缓慢放。”
医学博士 何嘉:“婷婷做这个动作有什么感觉呢?”
黄婷婷:“有点酸。”
医学博士 何嘉:“什么地方酸?”
黄婷婷:“大腿位置有点酸。”
医学博士 何嘉:“大腿。”
黄婷婷:“对,而且要保持身体比较直嘛,再配合这个抬腿的时候呼气,可能会稍微有点乱。”
医学博士 何嘉:“李奥,你看大叔也在做,他做得特别认真,他的姿势对吗?”
健美冠军 李奥:“还行,就是再往后蹬一点,尽量往后蹬,蹬到生理一个卡住的极限之后,再保持那种极限,这个时候你应该会感觉,你的臀大肌有紧绷的感觉。”
黄婷婷:“而且感觉腰好像有点紧绷是吗?”
健美冠军 李奥:“应该能感觉到你的臀大肌有紧绷的感觉。”
医学博士 何嘉:“这几个动作他们锻炼的目的是什么呢?”
健美冠军 李奥:“一个是加强你腿部的耐力,还有你关节的稳定性,还有就是你,因为老年人,他现在老年人的话,可能不需要追求,像年轻人追求那种快速力量,所以整个运动过程,要稍微缓慢一点,加强你肌肉的稳定性,还有你肌肉的耐力之后,受伤的风险就更小,而且缓慢的动作的话,它对于你,其实几乎没有拉伤的风险的。”
医学博士 何嘉:“而且就是说这些动作,它们的强度小,但是却可以增加我们身体的特别是下肢的稳定性。”
健美冠军 李奥:“对。”
医学博士 何嘉:“所以锻炼效果就挺好了,谢谢李奥。”
黄婷婷:“谢谢。”
医学博士 何嘉:“谢谢两位,谢谢你们。”
主持人 冀玉华:“好,谢谢几位。刚才我们训练的是下肢的肌肉力量,现在再往上走的话,应该是到腹部和腰部的肌肉力量的训练了,如果要是加强这个地方的肌肉训练的话,会有什么好处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你知道我们这个脊柱,就好像大梁,那大梁怎么待着的话,那两边儿就像电线杆子,有线拉住。”
大策:“有支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对不对,电线杆子能够直,它两边都绳拉着,要不就歪了。我们要想保直的话,除了你坐得直,站得直的话,前后得有肌肉,两侧得有肌肉保护它才能直,如果你没有这个肌肉的话,你就刚才像第一次,我们看照片的时候。”
主持人 冀玉华:“那个爷爷就是这样的,弯腰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所以腰肌、背肌、腰背肌跟腹肌非常重要。”
大策:“但是腰肌是这样的,一般我们练胳膊、练腿比较能够运动能够舒展开。腰,扭腰练啊。”
黄婷婷:“有点费劲,这个位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腰可以由静态的练习,动态的练习。”
主持人 冀玉华:“那我们跟着您一块儿来学习学习,我们还是模拟一个家庭的环境,婷婷,你愿不愿意来感受一下。”
黄婷婷:“愿意。”
主持人 冀玉华:“好,来,辛苦田老师请到台前来。现在家庭的环境已经模拟好了,这个就是我们家里面的卧室,那怎么样来练腰腹部的肌肉力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燕飞。”
主持人 冀玉华:“燕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待住,你先放下,慢慢起来,慢慢起,待住。”
主持人 冀玉华:“手是在后面吗?”
黄婷婷:“手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这样,这样可以,也挺住,挺住它练后边的肌肉。”
主持人 冀玉华:“这手以前不都是往前伸吗,您怎么让婷婷往后伸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这样更好练吧。”
主持人 冀玉华:“练的是哪儿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第一,从脖子到背部肌肉练紧了,同时练了臀部肌肉跟大腿小腿都练了,看见没有。”
黄婷婷:“我现在感觉到每一块肌肉都非常紧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同时呢。”
主持人 冀玉华:“你好厉害,能坚持这么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这么一来的话呢,胳膊也伸,胳膊也练了是不是。”
主持人 冀玉华:“我摸摸,真的,这个地方也是紧紧的。”
黄婷婷:“我的老腰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慢慢放下,慢慢放。”
主持人 冀玉华:“这个每天要坚持做多久,做几次?”
黄婷婷:“再起来是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一开始的话要再起,坚持一会儿放下,慢慢放,这样的话就是说一次要做,开始你做10个一组,练三组。”
黄婷婷:“那一组要挺多长时间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你尽量吧,尽量待一会儿,一二三四五,好了,下来。”
主持人 冀玉华:“我觉得婷婷你已经很厉害了,这个能坚持3到5秒。”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那么慢起慢落更好,因为起来,放下,这个效果差。”
黄婷婷:“老师,您轻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慢慢起,慢慢起,慢慢落,放松,这样的话效果更好。”
主持人 冀玉华:“很辛苦。”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练多少组呢,三组。”
黄婷婷:“三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练了之后歇会儿,累了吗,再来一。”
主持人 冀玉华:“60个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一次要练60个。一天练三次最好是,这有好处,同时你要是再高级的话呢,把脚也用上,来,脚动,不是,这样伸屈,伸屈。”
主持人 冀玉华:“勾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勾,伸,再来,勾,再来一次,再勾,还可以转,这样练的脚的稳定性。”
主持人 冀玉华:“活动脚踝是在抬起来的同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抬起来的时候练。”
主持人 冀玉华:“要活动脚踝。”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这你脚稳定。就不容易摔跟头,不容易崴脚,这是要求高一点的。”
主持人 冀玉华:“婷婷你感觉。先让婷婷起来。”
黄婷婷:“我感觉整个背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来放松。”
主持人 冀玉华:“来婷婷。”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这是腰肌,腰背肌,这一串全练了对不对,那背面全练了,翻过来练腹肌。”
主持人 冀玉华:“翻过来。烙烙这边。”
黄婷婷:“正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腹肌这个很简单。”
黄婷婷:“腰非常酸现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仰卧起坐,来,我们起来,起,放下,其实呢。”
主持人 冀玉华:“这样对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你起到90度就不使劲了,对不对。”
黄婷婷:“没错。”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大概你要是自己使劲,到45度的时候。”
黄婷婷:“停到这儿是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对的,再往上就省劲了,到这儿下就可以了。”
黄婷婷:“好的,知道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慢起,慢落一样。”
主持人 冀玉华:“婷婷示范一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七个数。”
主持人 冀玉华:“不完全坐起来,只停留在45度。”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起。”
黄婷婷:“45度。”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放,这样更累,对不对。比起到头还累,对不对。”
主持人 冀玉华:“你觉得哪个地方的肌肉得到锻炼了?”
黄婷婷:“小腹现在是硬的,你可以按一下。”
主持人 冀玉华:“真的。”
黄婷婷:“是吧。”
主持人 冀玉华:“马家线很快就会出现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这腹肌就棒了。”
主持人 冀玉华:“八块儿,来,辛苦婷婷先起来,好辛苦了,让婷婷休息休息。如果我们要是比如说对于那些没太锻炼过的,底子比较差的,尤其是腰部,可能有一些老伤的,这样的一些朋友们,怎么来活动呢?我们请上一位这样的观众好不好,来有请这位观众上场。您好,看您走得有点慢,估计可能就是腰有一些老伤,是不是?您的腰怎么不好?”
“就是坐下以后,起来的时候就很疼。”
主持人 冀玉华:“腰疼。”
“对。”
主持人 冀玉华:“您看,田老师,针对这样的朋友们,咱们怎么来增强我们腰部的肌肉力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当然也可以练燕飞,可以练少一点,另外的话,腰疼的话有一个方法就是说,可以练腰肌,同时关节、小肌肉都可以练,而且治慢性腰疼很有好处。”
主持人 冀玉华:“太好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那怎么练呢,那就是说你坐的时候练。”
主持人 冀玉华:“来,我们坐到床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坐床上。”
主持人 冀玉华:“坐床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我给你示范一下好不好,我给你示范一下看看,坐在这儿,坐在这儿之后的话,你骨盆固定了对不对,这固定了,完了练什么呢,练晃腰,看见没有,转圈,对转圈。”
主持人 冀玉华:“这劲儿好像挺难掌握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腿不动,这样,腿不动,你看,坐这儿之后,这固定了,前、侧、后、侧前,这分解动作,向前,挺肚子,往侧边歪,往后歪,往后,再这样。”
主持人 冀玉华:“大家可以试试,坐在座位上感受一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这练起来不就一个圈吗,对。”
主持人 冀玉华:“用自己的腰画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上身不动,脖子不动,脑袋不动,你看。”
主持人 冀玉华:“我看看,我感受一下,这个有点,找一个巧劲儿。这样对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对,对,练这个,这个动作的话,除了腰肌,大的腰肌、腹肌,你的肌肉都是小肌肉都动了,再有一个关节也活动了,关节不舒服也活动了。”
主持人 冀玉华:“我发现这感觉就像用肚脐,肚脐在这一圈,在画个圆圈,用自己的肚脐在画圈,大家试试这个感觉。您别说,看起来这动作挺小的,但做起来感觉后边那腰的骨头都跟着一块儿动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对,小关节也动,小肌肉也动,大的肌肉也动,锻炼起来很好的。”
主持人 冀玉华:“这个要锻炼多久,田老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这样的话,你这么转几十次,这么转几十次。”
主持人 冀玉华:“还反过来转。”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正转,反转,如果有慢性腰疼,这么练一个来月就明显减轻了。治疗慢性腰疼很好的办法。”
主持人 冀玉华:“太好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这样尤其咱们有些个司机,老开车的容易腰疼,所以你没事你就练练这个,可以缓解你的腰疼。”
主持人 冀玉华:“大家做完这几圈,腰部的运动之后,有没有感觉很舒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舒服吧。”
主持人 冀玉华:“就这个肌肉能够得到明显的放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关节也得到活动,非常柔和的锻炼方法。”
主持人 冀玉华:“这个动作回去之后您慢慢体会体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一天练两三次,没事儿练。以后你干活,干累了,直接就转转,挺好。”
主持人 冀玉华:“就是这一个动作,就可以帮我们缓解,增强腰部锻炼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对。”
主持人 冀玉华:“太好了,谢谢您,田老师,也谢谢这位观众,辛苦了,谢谢。今天咱们锻炼的这个顺序,是从下至上,锻炼完腰腹的力量之后,咱们得看看上肢的这个地方,我肌肉是不是很强壮,如果不强壮的话,就需要练习练习了,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可能在生活当中,不太能够感受得到,上肢力量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您跟大家说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很重要啊,比方说你常用手拿东西吧。”
大策:“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我们是人嘛,用手,动物走就完了,我们得用手啊,拿个东西,买个东西。”
大策:“而且我们不太知道,为什么它对上肢的这个,肌肉都在这儿呢,特别对于男生来讲,露肌肉只能露这儿,可是对于女孩来讲,就没法把这块肌肉露一露,好奇怪。”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其实女孩也应该练,练上肢,骨肉如柴并不好。”
黄婷婷:“不好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年轻可能感觉不出来,等你老了,你年轻时候所谓的叫骨感,骨感美,等她老了之后就吃亏了,年轻没练,现在什么都没劲了。”
主持人 冀玉华:“拎个五斤菜篮子,可能都拎不动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对。”
主持人 冀玉华:“你要想自己在家换桶水,那就更困难了。”
黄婷婷:“搬不动了。”
主持人 冀玉华:“对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所以你得练。”
大策:“那怎么练这个上肢的肌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练的话你看,有曲侧的肩膀,这肩膀要练,肌肉是吧,屈侧的肌肉要练,伸展的肌肉也要练。”
主持人 冀玉华:“那田老师带着大策一块来感受一下好不好。大家也一块儿跟田老师一块儿来学习一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你可以拿器械练,可以空手练。”
主持人 冀玉华:“请您到中间来,田老师。”
主持人 冀玉华:“这里是由无限极健康食品独家冠名播出的《健康之路》节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你可以练肩膀,就练前面这两块,叫三角肌。”
黄婷婷:“三角肌。”
主持人 冀玉华:“大家也可以站起来,一块儿跟我们学习学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你看那小伙子,刚才那个冠军,多棒这块儿,好看吧。”
黄婷婷:“好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这么练的,可以空手这么练。”
大策:“空手练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慢起,慢落,完了之后的话呢,有了劲之后拿这个。”
大策:“加哑铃。”
黄婷婷:“加点重量是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哑铃更好啊,慢起到90(度)慢落,慢的更好,这叫向心,这叫离心,离心那个动作更好,起,慢慢慢慢放,这个你大概能练多少下?”
大策:“就这个小杠铃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你试试。”
大策:“我弄个七八百下应该没问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慢点慢点。”
大策:“我一般用的是15斤,15公斤的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练多少下?”
大策:“15公斤的,怎么也能弄个二三十下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那可以。”
主持人 冀玉华:“真的假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那不错,不错。”
主持人 冀玉华:“这个地方的肌肉。”
大策:“到最后的时候都已经这样了。”
主持人 冀玉华:“能够感觉到,这条肌肉得到抻拉了吗?按一按,这个地方的肌肉是不是硬硬的,如果硬的话就做到位了,我们的上肢肌肉就得到锻炼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如果家里不一定买这东西。”
大策:“我不喝水,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不让你喝,家里找个喝完的矿泉水瓶,灌点水也一样啊。”
黄婷婷:“这个方便。这不挺好吗。”
主持人 冀玉华:“这也有1斤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慢起,慢落,慢起。这是500毫升的吧。”
主持人 冀玉华:“小1斤。”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一斤是吧,慢起,慢落,练这个,这是一方面,另外练,这是练肩膀的,练屈侧的,都要慢的,不要着急,快了也容易受伤,练这个。”
黄婷婷:“这是前后是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拿起来,放下,拿起来,放下,主要这地儿使劲大,到这儿就劲小了。”
主持人 冀玉华:“这个是把前面的肌肉给锻炼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对,前面肌肉锻炼了。”
主持人 冀玉华:“好多人后边这地儿有蝴蝶袖,这地方的肌肉怎么练?”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后边的肌肉的话。你还可以在床上练,躺着练。”
主持人 冀玉华:“那这样我们把那个床给您拿上来,然后您给我们示范一下,我们躺着床上就可以练习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这么练看见没有,同时内收,看见没有,搁到边边上这么练,这样练的话呢,练了后边肌肉,还把这个肌肉练了。”
大策:“胸大肌也练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胸大肌也练了,所以你看刚才那个咱们那健美冠军,这个多棒,这么练,这么练好一点。”
主持人 冀玉华:“就等同于胳膊的外侧,要贴到床面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平放,或者再起来,你再摸我这肌肉,是硬的,一使劲儿硬的。”
大策:“使着劲儿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这么着放松了,这么一使劲的话呢。”
大策:“硬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这个肌肉练了是吧,同时这个肌肉也练了,这样练。”
主持人 冀玉华:“这是一种办法。好,辛苦您,还有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如果你有劲儿的话呢,身体好可以联合地练,上肢、腹肌、大腿肌肉、股四头肌都练了,怎么练呢,这么起,这么起着可以练这个,这时候你是,这个腿是,这个是练抬腿了吧,肌肉,同时这个肌肉的话,腹肌也练了,抬点头,这么练。”
大策:“胸大肌也练了。”
主持人 冀玉华:“这好累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这么练,但是这个很累的,这么练。”
主持人 冀玉华:“这是多重肌肉全练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慢着慢着,就练这个。”
主持人 冀玉华:“下肢,上肢,腹部,腰部,全练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反正我一天练能练100多次。”
主持人 冀玉华:“100多次。您太厉害了,身体太好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我分两次,50个一次。”
主持人 冀玉华:“辛苦您,辛苦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一块儿,腹肌也练了,这样的话呢,而且对你这个心脏有促进,也跳了对不对。”
大策:“关键是您的这个精神头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可以试试。”
主持人 冀玉华:“刚才您说那几个简单的动作,每天做多少次?”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是这样,我们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一个是由少到多,因为一开始5个一组呢,练三组,练了几天挺好,10个一组,15个一组,20个一组,刚才他讲的,他这个能20几个,他这个小轻的50个,是吧,可以,都可以的。所以这个练肌肉,一个是循序渐进,数量循序渐进,组数的话,一次要三个,至少三个,连一组效果不好,练三组才有效果,要这样的话,一天最好练个三次,四次,这样的话分开,你可以上肢,下肢,几个一块儿练,也可以分开练。”
主持人 冀玉华:“刚才您介绍的都是我们在家里能够简单地锻炼我们上肢肌肉的办法,那接下来咱们和健美冠军一块儿来学一学,还有什么能够提升点难度的,增强我们上肢肌肉的办法,有请两位。”
医学博士 何嘉:“今天我们还是跟着李奥,一起来学习怎么样锻炼上肢,我们也有请两位嘉宾,大策和婷婷一起来学习,两位,我们来学习锻炼上肢的方法,第一个是什么?”
健美冠军 李奥:“墙壁俯卧撑,首先就是把手伸直之后,大约留一个手臂的距离之后,往前撑住墙壁。”
黄婷婷:“撑住墙壁。”
健美冠军 李奥:“慢慢身体往前靠近墙壁,靠近墙壁,对。”
医学博士 何嘉:“得贴到什么程度呢?”
健美冠军 李奥:“尽量往下贴,快贴住墙壁之后,慢慢推,慢慢推。”
黄婷婷:“再回来。”
健美冠军 李奥:“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这种俯卧撑的时候,躯干一定要保持紧绷,稍微直一点,核心控制住,往后。”
黄婷婷:“收腹。”
健美冠军 李奥:“对,收腹,身体不要前倾,也不要往后顶,身体保持直立,慢慢往前倾,尽量靠靠近之后,靠得不能再靠近了,然后慢慢往回推,这主要是锻炼你的胸大肌。”
医学博士 何嘉:“为什么要这么慢呢,快一点不行吗?”
健美冠军 李奥:“还是那样,老年人适合那种慢速一点,一个释放风险小,第二个就是,它对你肌肉的稳定性,还有控制能力好一点,然后就是如果你握距的话,因为涉及到一个撑的距离。”
医学博士 何嘉:“手的距离多宽。”
健美冠军 李奥:“我的建议就是你撑宽的时候,你的肘往两边走,肘往两边,往两边走。”
医学博士 何嘉:“如果宽的话就往两边走。”
健美冠军 李奥:“如果你窄的话,肘就朝下走。”
黄婷婷:“明白了。”
医学博士 何嘉:“明白了。”
健美冠军 李奥:“还有一个就是你宽的时候,是练你的胸大肌比较多一点,然后你窄的时候,是练你的肱三头肌比较多一点,第二个工作是直立的引体。”
医学博士 何嘉:“需要一条毛巾,毛巾也准备好了。”
健美冠军 李奥:“毛巾的效果最主要是就能加大你的锻炼效果,高度的话就在腹部这个高度,你稍微可以,离柱子稍微近一点,自己稍微先缓慢向后倒。”
黄婷婷:“往后躺。”
健美冠军 李奥:“网后倒一点,稍微感觉到,你的背有拉伸感之后,你的背阔肌有拉伸感之后,慢慢的。”
医学博士 何嘉:“就是背上感觉紧张的时候。”
健美冠军 李奥:“你的背有点拉伸感觉之后,慢慢地往回拉。”
黄婷婷:“再回去。”
健美冠军 李奥:“然后你的肘,这个时候你要注意你的肘,肘,你一定要靠近你的身体。”
大策:“不能支开。”
黄婷婷:“贴得很近。”
健美冠军 李奥:“不要支开,贴近你的躯干,慢慢肘往后顶。”
医学博士 何嘉:“明白了。”
健美冠军 李奥:“逐渐顶的时候,你的身体自然就靠近了你的杆。”
医学博士 何嘉:“那婷婷来做一个吧。”
黄婷婷:“我来试一下。”
医学博士 何嘉:“婷婷来试一试。”
黄婷婷:“我先要往后。”
健美冠军 李奥:“对,尽量,慢慢放松,还可以放松,还可以放松。”
黄婷婷:“到这个位置可以了吗?”
健美冠军 李奥:“感觉背部有拉伸感之后。”
黄婷婷:“有了。”
健美冠军 李奥:“有拉伸感之后,再身体肘往后顶。”
黄婷婷:“肘往后顶。”
健美冠军 李奥:“慢慢顶回来,所以这块儿全身是绷直的,然后胳膊是特别用力,才能回来。”
医学博士 何嘉:“我看到你的手都在轻微地抖。”
黄婷婷:“有点稍微抖。”
健美冠军 李奥:“肘子一往后顶,就说明这个位置在用力。最主要是你的背阔肌,还有一小部分的肱二头肌,感觉背阔肌,就是背部有一点的拉伸感。”
黄婷婷:“挺紧张的现在后面。”
医学博士 何嘉:“我们锻炼的频率怎么样?”
健美冠军 李奥:“还是四组,四组15个,因为上肢肌肉,上肢肌肉相对于下肢肌肉的话,下肢是20个。上肢的话15个,因为下肢普遍,一般人走路比较多,下肢的肌肉耐力,一般普遍要比上肢好。上肢15个。”
医学博士 何嘉:“上肢就做少一点。”
黄婷婷:“那15个中间间隔呢?”
健美冠军 李奥:“间隔还是1到2分钟都可以。”
医学博士 何嘉:“谢谢李奥。谢谢两位嘉宾。”
黄婷婷:“谢谢。”
主持人 冀玉华:“好,谢谢,刚才咱们已经学会了练习下肢肌肉,腹部、腰部肌肉,以及上肢肌肉的训练的办法,我觉得好像说到这儿的话,差不多了吧,一些大面积的肌肉,都已经锻炼完了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差不多了,但是我们手也不要忘记,手和腕的力也要练一练。”
主持人 冀玉华:“手腕为什么还要再练一练,这好像也没有太多肌肉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人的特点就是用手,手干好多事对不对。”
大策:“精细活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精细活儿,还要用力量,对不对,没劲儿了,什么都拿不了,对不对,手不能抓,没劲儿,要是经常不练的话,练少的话,还有得了腱鞘炎之类的。”
大策:“我看有的老年人就攥不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攥不紧拳头,年岁大的可能有,你见过我们正常的,应该到头攥拳头,老了之后关节都僵了,老不动,攥不死了,这样了。”
黄婷婷:“稍微有点空。”
主持人 冀玉华:“攥成空心的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空心的了,所以干活就不方便了。”
主持人 冀玉华:“像有的时候拧毛巾,也是靠这个手劲和腕子的劲,这个地方要没有肌肉力量的话,可能连拧个毛巾都拧不动。”
大策:“我看好多老年人,过去我小时候,转那个百岁球,转那个球,还有捏核桃的什么的,都是锻炼手劲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那个就是说,一个是练手的灵活性,要不老了容易僵,对不对。另外的话,灵活性本身就练肌肉了。”
主持人 冀玉华:“那如果想锻炼一下我们的手劲儿,增强我们的手劲儿,应该怎么做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可以练,练的话,当然你可以空手练,这样练,完了之后可以用及”
大策:“握力器。”
主持人 冀玉华:“这是什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这是练握力的。”
主持人 冀玉华:“这有弹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有弹性。”
主持人 冀玉华:“我看一看,我试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这是更高级的了,是吧,练这个可以,练这个,没这个怎么办呢,还可以,你找个皮球也行,对不对,它可以起来,放,起来,放。”
主持人 冀玉华:“这个就能够活动我们手上的肌肉和腕部的肌肉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另外的话,要除了这个之外的话,年岁大的握拳。”
主持人 冀玉华:“握拳,这是能锻炼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握拳什么呢,保证你的关节的活动度好,要不老攥到这儿不行了,老有大窟窿,看见没有,那不好,将来越来越差,年岁大的话容易容易关节僵。”
主持人 冀玉华:“所以这些都是有效的一些锻炼的办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田得祥:“很简单是吧。”
主持人 冀玉华:“还能够提升我们肌肉的力量。非常感谢田老师今天给我们的介绍,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