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 刘忠军
视频链接:http://www.letv.com/ptv/vplay/24642693.html
主持人一玲:“各位好,欢迎收看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我是一玲。看我们今天现场多热闹啊,都像是特别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小燕子们,大家掌声鼓励一下。今天为了要带大家来做这个动作呢,因为我们专家说了,这个动作是可以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青春状态的。而且呢我们每个人身体当中都有一个青春支柱。专家说它很关键,但是它是我们身体当中,最先开始退化老化的部位。这是哪儿呢?来这位小伙子,看你刚才做这个小燕飞做得特别不错,你来猜一下,您跟我来,我们到这边来,这就是我们青春的支柱了。刚才小伙子做这小燕飞,做的特别的棒,您肯定知道我们人体当中,这清楚的支柱是什么你来猜一下,就这在红布下面。”
“红布下面这个位置有点大。青春的支柱应该是腰。”
主持人一玲:“为什么?”
“腰是连接身体的,我觉得应该是腰支起来的。”
主持人一玲:“没有它就支不住了是吧。”
“没有腰怎么会支得起来。”
主持人一玲:“对呀,那是不是呢?答得对不对呢,帮我一起揭晓答案好吧。”
“好。”
主持人一玲:“一二三。太厉害了,太聪明了。这就是我们的腰椎呀,腰椎在我们身体当中呢,就像是大梁一样,这房子没有大梁,房子就塌了。人如果没有它的话,人就垮了。我们专家说了,这腰椎是我们身体当中,最先开始退化的一个部位。差不多20岁,20多岁的时候,腰椎就开始退化了,所以为什么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腰越来越弯了,直不起来了。那这个腰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怎么能让它保持一个年轻的状态呢?今天专家除了要解答这些问题以外,还把真人的腰椎带到了节目现场。真人的哦,真人的腰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们掌声有请今天做客《养生堂》的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老师,掌声有请。您好,刘主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你好,你好。”
主持人一玲:“您好,这边请。阿姨们都辛苦了。您刚才看到了吧,都是小燕飞做的特别棒。”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对。”
主持人一玲:“我们谢谢各位阿姨。我们下面休息一下,我也去换一身运动服,来掌声感谢各位阿姨,谢谢。刘主任这都是真人的腰椎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这两个是。”
主持人一玲:“这两个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对。”
主持人一玲:“什么意思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它是按照真人的尺寸大小,形态是完全一样的。”
主持人一玲:“您是说这不是从人身体上取下来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当然不是从人身体上取下来的。但是它和我们人身体上这个骨骼的大小完全一样的。这是一个实际的一个病人的腰椎。”
主持人一玲:“就是跟病人的腰椎一模一样。就是现在说的那种3D打印技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对,我们是把病人CT扫描的这个数据,把它转换成3D打印的数据,然后再把它还原成一个骨骼的一个模型。所以它和真人体内的这个腰椎,大小形态完全完全一样。”
主持人一玲:“完全一样,那3D打印的这个腰椎,是可以移植到人的身体当中的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那还不是,因为这个材料是不允许,放到人的身体里边的。如果我们需要放到人体里边,我们现在可以用金属的。用钛合金的材料做3D打印是可以的。”
主持人一玲:“因为我听说您是在咱们中国,用3D打印技术做的这个腰椎,或者是什么关节做手术的,做移植的第一人。是这样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我们倒是最早把这个3D打印的金属内置物放到人体内的。在中国我们还是最早的。”
主持人一玲:“您跟我们说一说,当时是什么情况,现在那个病人怎么样。”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你说的那个病人呀,那个病人是一个患脊椎肿瘤的一个小孩。13岁一个小孩,他得的不是腰椎的肿瘤,是颈椎的肿瘤,一个恶性肿瘤,但是他那个部位的肿瘤呢,在以往切除之后,给他重建是非常困难。因为用传统的工艺,打造不出和他解剖结构完全一样的椎体。所以它的固定效果就相对比较差。治疗这个过程呢,也有一定这个不安全性。所以我们有3D打印技术之后,我们就用3D打印技术,按照他的这个枢椎的解剖形态,严格的打印了一个3D打印的一个内置物。最后切除肿瘤之后,给他安放进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主持人一玲:“现在孩子很健康。”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现在手术的疗效还是很好的。”
主持人一玲:“很好的。我觉得今天我们《养生堂》的观众,真的是有眼福了。我们以前可能经常在新闻里听到,3D打印的器官,3D打印的骨骼。今天我们把可以说是造福人类健康的这项新的技术,拿到了我们《养生堂》的演播室现场。听说您今天给我们带来的这些关节,都是有自己的故事的。因为它真的是从真实患者身上扫描,并且3D打印出来的是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对对。当然这是塑料材料打印的。那么我们用这种材料打印一个模型,至少它能帮助我们了解人结构,比如说这个病人患有腰椎的疾病,我们把它的这个模型打印出来,医生可以看看他的这个腰椎的结构发生变化没有,特别是发生病变没有,然后如果有病变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来,我们可以策划对他的治疗。比如说椎间盘突出了,哪个部位突出了。或者哪个部位的骨骼出现增生了。我们在做手术的时候就可以作为参考。”
主持人一玲:“看我这边还有,看着就有点复杂,我们过去看一下吧。那个是一个。”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这个呢就不是3D打印的模型了,当然将来3D打印也可以打印出这样的模型来,但这个还是用以往的办法,制作的一个解剖模型。这个模型呢,主要帮我们来了解腰椎的结构,我们看腰椎是一个什么结构呢,当然这是骨盆的一部分,骨盆和节骶髂关节和这个腰椎连到一起,那么这是一个完整的腰椎椎体。这个淡绿色的成分呢,是我们用它来显示模拟椎间盘的结构。当然这个是把椎体剖开,让我们从侧面看到,里边这个骨的纹理。骨小梁的结构是什么样子。所以通过这样一个模型呢,还能了解到,我们里边走行的神经,以及呢如果有病变的话,我们看这蓝颜色的,就是突出的椎间盘。它突出之后,会对神经造成什么影响,通过这样一个模型呢,来帮助大家来认识它。”
主持人一玲:“我们再看第三个。这个是3D打印出来的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这个也是3D打印出来的。那么这是另外一个病人的,大家可以先猜猜这个病人有多大年龄。你能猜出来吗?”
主持人一玲:“我猜不出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刚才我们那边还有一个,这两个病人年龄上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一玲:“我把这个拿过来。我们放在一起来对比一下,问一下现场的观众能不能看出来。这都多是大年龄的腰椎。这是和真人一模一样的3D打印出来的。”
“肯定是60吧。”
主持人一玲:“60。”
“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您为什么说他是60呢?看出什么问题来了说他60。”
“我看松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松了。”
“没错吧。”
主持人一玲:“哦,有间隙是吧。”
“对。”
主持人一玲:“那这个呢?”
“13。”
主持人一玲:“阿姨说这个是60。这个是13.13岁和60岁,差别这么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这个猜的差不多。大概这个病人呢,确实是60岁上下的年纪。将近60,大概五十八九岁这个病人。那么这个病人不是13,13岁孩子呀可能这骨骼还发育不到这么成熟的状态,那么这个骨骼呢,是一个30岁病人的一个骨骼。当然她的骨骼不是很大,一看这个形态就知道,是一个女病人,不是男病人。”
主持人一玲:“怎么看出来的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因为她的骨骼相对比较细小啊。我想要是一个小伙子,很壮实的小伙子,他的骨骼要大一些。”
主持人一玲:“要比这个大。这是我们30岁的一位姑娘身上的这个骨骼是这样的,这个是60岁的一位老人。这个有什么问题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就是刚才那位阿姨说松,松倒不是他的一个主要问题。我们从形态上首先看,你看我们看这个椎体,相对它比较规则的是吧。长得还是这个一个圆柱状的。表面也比较光滑。长得比较规则,那么我们看这个骨骼出现什么问题了。你看这个边缘,边缘多出来了一个东西。”
主持人一玲:“有一个像裙边一样的东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对呀,多出来的是什么?就是我们说的骨刺。骨刺这个词儿大家都非常熟悉,就是骨质增生。我们医学上叫骨质增生,就是由于这个椎体的老化退变,造成这个骨骼边缘呀,增生出一些新的骨质来。不光前边,我们从后边看他关节周围,也都是一些增生的骨质。”
主持人一玲:“您给我们指指哪儿是增生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你看这些都是。后方这是小关节,我们看这个年轻的人呢,她的小关节比较规则,表面也比较光滑,但是我们看这个老年人,他的小关节呢,就变得增生了。变得增生了,变得凸起凹凸不平了。这个就是这个退话老化的一个表现。”
主持人一玲:“好,再给大家看看前面。前面也有增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前面你看这个边缘,多出来的这个部分。”
主持人一玲:“这都是是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这些就是增生的成分。你看多出来的这个边。”
主持人一玲:“就是我们老说长骨刺啦,就是这儿。那这位病人肯定很痛苦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首先他有腰疼。而且这个病人呢,由于骨质增生,也由于他的椎间盘出现了突出,造成了腰椎管狭窄的症状。不仅腰疼腿也疼。影响他的走路。”
主持人一玲:“您是说他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增生了长骨刺了。另外一个腰椎间盘还是突出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腰椎间盘也突出的。实际上我们讲的这个腰椎的骨质增生,往往和椎间盘突出。”
主持人一玲:“有关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是一回事。一般来讲,都是椎间盘先有突出了,椎间盘先发生退变,造成两个椎体之间出现不稳定,然后再不断地慢性刺激,再产生这个骨质增生。都是这样一个经过。所以我们看到骨质增生的时候,这个病人的椎间盘一定不是正常的状态,这个人呢现在他58岁的年龄,那么在他这个50岁出头的时候,就开始有慢性腰疼的。这样一个过程了。以后呢又过了几年又出现腿疼,来看病的时候腿疼已经很严重了。一检查就是现在这个状态。这个病人最后是做了手术,增生的骨质我们一般并不去理会它,关键是看什么结构压迫了神经,我们把压迫神经的因素去除,然后把腰椎做融合固定。就可以了。至于说骨质增生,只要它不造成临床症状,我们是不用去做特意治疗的,因为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都要出现增生。只不过程度不一样,有人轻一些有人重一些。只要它不影响神经,不影响功能,我们把它看作正常的生理变化,所以不要因为一说我有骨质增生了。我有骨刺了,就恐慌。这是没有必要的。”
主持人一玲:“现在这位奶奶挺好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目前恢复得非常好。”
主持人一玲:“恢复得特别好。”
我们平时说的骨刺其实就是骨质增生,一般是由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单纯的骨刺并不需要治疗,但如果出现放射性腿疼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就医,否则病情可能日益严重,甚至造成瘫痪。
主持人一玲:“他是移植了这个3D打印技术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他倒不需要。像他这样的疾病呢,应该说按照我们现在一个相对简单的方式,把神经压迫解除,把它固定好就可以了。什么情况下要用3D打印呢?假使说这一个椎体破坏了,被肿瘤吃掉了,出现了别的病变了。把它拿掉之后,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个3D打印椎体做置换。是可以的。”
主持人一玲:“听说您今天,把这个可以移植到我们人身体当中的3D打印的这个关节或者是椎体拿到现场了是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你有兴趣看,我们可以看一下。”
主持人一玲:“好好好,可以看一下。在这儿呢,这个小盒子,是我们刘主任平时的一个宝贝盒。里面装了很多您的宝贝,您跟我们讲讲都是什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你看这个东西呀,就是我们设计的一个腰椎的人工椎体。”
主持人一玲:“这是腰椎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我们可以看,它和我们这个人体的这个骨骼大小差不多是吧,如果由于各种病变,需要切除一个腰椎的话,我们就可以完全用这样一个东西,做替换。”
主持人一玲:“这就完全可以放到我们身体里面。很轻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当然我这盒子里边呢,还有小一些的东西,这个是放在颈椎上边的。颈椎做某些手术,可以选用这样一个东西。”
主持人一玲:“里面有很多小孔是做什么用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这个小孔的作用非常大。为什么把它设计成带有微孔形状的,因为这个微孔啊,它是可以供骨组织长进去的。当我们把它放到这个骨骼之间的时候,相邻的骨骼,是可以长入到这个微孔里边,和它连成一体。就是我们所说的骨融合。骨头的融合,那么以往我们要用什么办法呢?要用身体的其他的骨质比如说从他的髂骨上挖一块骨头下来,或者呢用遗体骨,就是从尸体来源的骨头,填充到一个金属的笼子里边。再支撑回去。”
主持人一玲:“那会排斥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那么我们现在排斥倒还不会,但是毕竟病人要遭受另外的痛苦,再有从遗体来源的骨头,还有一个传染疾病啊还有这些问题。那么用这样一个方式呢,恐怕就更好地能够解决问题。”
主持人一玲:“所以说我们真实的骨头,其实里面也有很多小孔。它是在模仿真实的骨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真实的骨头我们叫骨小梁。它里边是有很多孔隙的,正常的这个孔隙呢,我们用金属来把它替代,一样可以长进骨头,你像这个是做关节的,关节的一个假体。”
主持人一玲:“这是那儿的关节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这是髋臼,就是髋关节上边的一个小碗。另外还有一个球状的东西,和它形成一个关节,那么这个东西非常好,这个东西呢,我们在去年的时候,已经正式上市,已经成为正式的产品了。那么我们刚才说的这些东西呢,我们正在积极努力,正在做相关的一些研究,争取能够把它作为临床实用的商品,能够用到病人身上。目前呢还没有实际上用到临床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