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媒体聚焦·视频 > 正文

【CCTV—新闻联播】调结构转方式?科技创新 北京:政策突破支撑科技创新

作者:新闻联播 来自:CCTV 时间:2016-06-12 文章点击率:

【CCTV—新闻联播】调结构转方式?科技创新 北京:政策突破支撑科技创新

视频链接:http://xinwenlianbo.cc/zhibo/20160604/50929.html

习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北京、西安、黑龙江等地抓准战略导向,突破传统思路,用机制创新,为科技创新开路。

前几天,印度籍的联想研发总监郑和拿到了中国“绿卡”,成为首批通过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绿卡直通车”,拿到永久居留证的7名外籍人才之一。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郑和:“之前每年都得申办签证,所有的计划都得根据签证的有效期进行安排,有了在华永久拘留证能激励我们(外籍人才)在华更加专心工作。”

聚集人才,还远远不够。刘忠军是北医三院骨科主任,他带领团队研发了全球首个3D打印技术人工定制枢椎椎体,刚刚获得上市许可,为肿瘤切除后颈椎结构重建技术开辟出一条新途径。不过,整个研发上市过程,让刘忠军深有感触。

北医三院骨科主任 刘忠军:“如果按照传统的思路,恐怕我们现在还走在半路上还拿不到这样的产品。”

突破传统思路,北京市将这个项目纳入“生命科学领域前沿技术培育”专项,进行前瞻性布局,一方面给予资金扶持,更为重要的是,在审批这个最为关键的环节,协调相关专家早期进入研发过程。

北医三院骨科主任 刘忠军:“使我们创新产品,至少在这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这个药监局的审批。”

得益于北京市的这些政策创新,刘忠军的这个项目上市提前了一年,牢牢占据了全球3D打印骨科金属内置物研发上的优势。

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露:“科技创新它实际是个生态环境,从一个科学家的创意开始恰,一直到老百姓的应用,全过程中既有市场能做的事情,也有市场的短板,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发力。”

目前,包括药品审批、企业融资、海关等多个方面的70多项重要改革试点正在中关村稳步推进,其中,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等10项试点政策已经推广到全国。

富士达是西安本土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作为国内最大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科研、生产单位,产品远销20余个发达国家。

西安台记者蔡雪:“我手里拿的是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射频连接器,就在这不到8毫米的基础电子元器件里包含了28项技术指标,已经成为最新的国际标准。”

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雄:“国际标准是衡量我们创新水平的最好方式,通过大市场,每制定一项国际标准,给我们50万元的补贴。”

郭建雄口中的“大市场”,指的是西安科技大市场,是由政府主导建设的科技资源统筹共享平台。西安拥有62所高校、3300多家科研机构,240多家创新平台,专业技术人员46万人。“科技大市场”就是通过技术交易、设备共享、减免税收等扶持措施让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相应的产业优势。

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伟国:“企业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买到,找到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各类创新要素,让我们的科研机构,科技人员能够去找到,需要他们成果的企业。”

富士达就是这个共享平台的直接受益者。七年前,富士达耗资400多万建立了西北唯一一家欧盟限制物质材料检测机构,但因为缺乏有效市场信息,实验室一年里有半年是空着的。进入“大市场”平台以后,利用率提升到了80%。

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郭建雄:“过去曾经闹笑话,有的企业对门就有这样的设备,但是他满世界找,今天有这样的平台,大家都很方便了。”

截至目前,西安科技大市场吸纳入库共享仪器设备9348台,加盟科技服务机构550家。西安市技术交易额连续多年实现百亿元增长。

34岁的杨炽夫博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师,曾在美国最尖端的康复机器人实验室工作。2015年,杨炽夫回国成立了自己的机器人公司。从最初的1个人、10万元启动资金,到如今的31人团队、1.2亿元的市场估值,杨炽夫只用了一年时间。而在过去,高校职务科技转化成果要转化为产品走向市场,面临很多限制。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院士 韩杰才:“一个就是从技术到产品,到商品这个过程,有很多风险需要很多的投入所以这个就要求政府搭台第二个问题会遇到的是成果方和投资方这个利益的平衡问题。”

为此,黑龙江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组建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让企业成为投资主体,共同打造创业联动平台。2015年,黑龙江省还出台激励人才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20条“人才新政”,其中规定:由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依法创办企业,自行转化或以技术入股进行转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最高可以享有该科技成果在企业中70%的股权。

哈尔滨天愈康复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经理 杨炽夫:“有了集团这棵大树我们可以用非常有吸引力的这样一个东西,去吸引住优秀的人才,和吸引大笔的资金。”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院士 韩杰才:“这些政策的推动,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得释放了我们科技技术的边际效益。”

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成立到现在,已经成立了6家全资子公司,推出20多类,100多种机器人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06亿元。在黑龙江,像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这样的创新创业联动平台,一年时间新增39个,吸纳科技企业1047家。到2020年,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