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8 月20 日第5 版;【健康报公众号】8 月16 日,生殖医学科李蓉医生讲述从临床出发进行科研探索的经历和感悟。
他们扎根临床、走近患者,在观察中凝练科学问题,在研究中探索破题之道,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用知识和技能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沉淀学识推动学科进步发展。今年中国医师节的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让我们聆听6名医者讲述自己的科研故事,看他们如何打磨自身技艺,攻克临床中遇到的道道难关。
从临床出发 让科研落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生殖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李蓉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科,我们常常会接诊一些疑难疾病患者。尽管诊疗能力不断提升,但仍有部分患者的治疗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如何帮助罹患肿瘤的年轻女性储存健康的生殖细胞以保留生育能力,如何通过医学手段帮助遗传性疾病患者阻断疾病的代际传递……这些来源于临床的问题尚无成熟的解决方案,促使我们积极与生殖遗传学、生物化学等交叉学科的团队开展合作,共同突破在疑难病诊治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并进一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解决方案,让更多患者受益。
科研之路从不平坦。将实验室中的发现转化为临床应用,往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曾经,单基因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困扰着我们。诊断结果关乎新生命,容不得丝毫差池,为此,我们与合作专家反复研讨、优化方法,一步步推动技术成熟、稳定,最终应用于临床。
科研是推动医学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若不及时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诊疗水平就难以真正提升。唯有不断提炼问题,寻找科学的解决途径,才能推动诊疗能力提升,促进医学发展乃至人类科技的进步。
依托流行病学调查,我们积累了女性生育力评估的海量基础数据。为助力基层医生诊疗水平提升,我们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及大语言模型等先进技术,对大量临床数据进行系统整合与分析,将医生的临床经验转化为可计算、可推广的模型。针对女性卵巢储备功能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及一些特殊内分泌疾病诊治,我们研发了卵巢储备评估工具,以及个体化促排卵用药指导工具。这些成果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应用,实实在在地为患者服务。我们还通过编写科普书籍等,把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指导大众科学备孕、健康生育。
科研的起点从来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而是从临床问题出发,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和解决问题的执着。我常对年轻人说,灵感不会来自闭门造车,很多时候它是在我们与同行的交流中、在临床的每一个细节中自然而然地迸发的。科研、临床、个人生活,都是构成丰富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阶段,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专注于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唯有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良性循环与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jkbshare.183read.cc/article/62057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