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媒体聚焦·新闻 > 正文

生死竞速跑赢“生命接力赛”

作者:王艳洁 来自:北京晚报 时间:2025-03-24 文章点击率:

——【北京晚报】3 月 12 日,【海淀报】3 月 14 日第 03 版,医院多学科团队支援,成功救治了海淀妇幼一突发羊水栓塞的产妇。

在医学的殿堂里,每一场生死较量都是对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与人文关怀的极限考验。2月15日凌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成功救治了一名突发羊水栓塞的产妇。这不仅是对医院多学科协作能力的全面检验,更是对“生命至上”理念的深刻诠释。

生死瞬间的紧急响应

2月15日凌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房内的宁静,被一声急促的呼救打破。付女士,一位高龄且怀有第三胎的高危产妇,在自然临产后突然出现了胎心减速、心脏骤停、血压急剧下降等凶险症状。这一切的根源,是一种极为罕见且致命的产科并发症——羊水栓塞。羊水栓塞的发病率极低,仅为(1.9~7.7)/10万,但其病死率却高达19%~86%,因此被医学界称为“产科死神”。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医院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值班医生和助产士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第一时间识别出羊水栓塞,并立即展开抢救。产房瞬间化身为一个紧张而有序的战场,产科、麻醉手术科、新生儿科、输血科及超声科等多个科室的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形成了一支多学科抢救团队,共同应对这场生命挑战。

争分夺秒的生死较量

时间就是生命,面对羊水栓塞这一“产科死神”,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消逝。团队决定立即实施紧急剖宫产手术,以最短时间娩出胎儿,确保胎儿安全。产房内,医护人员紧张而有序地操作着,麻醉师精准把控麻醉剂量,产科医生迅速切开腹壁,取出胎儿。新生儿科医生则在一旁待命,一旦胎儿娩出,立即进行复苏处理。

然而,危机并未就此解除。胎儿娩出后,产妇的心脏突然骤停,情况危急。一线值班医生韩怡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凭借着急诊抢救的丰富经验,经过2分钟精准有效的胸外按压,产妇的心脏成功复律。这一刻,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但紧接着,新的挑战又来了。

产妇的凝血功能完全丧失,产后出血严重,生命危在旦夕。副院长刘晓红、医务科科长洪博迅速抵达现场,组织协调核心科室主任成立院内急危重症抢救专家团队,并紧急开启绿色通道,为产妇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同时,院总值班第一时间上报院、区产科质量管理办公室,并报备区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科,请求上级医院支援。

携手创造生命奇迹

在海淀区卫生健康委的协调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迅速集结了一支由产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妇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奔赴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进行现场指导,并与院内抢救团队共同参与抢救。此时,输血科、检验科也积极沟通协调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调配血源,为产妇的抢救提供了有力的血液保障。

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各司其职。有的负责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有的负责输血、抗休克治疗,有的则负责降低肺动脉高压、强心、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及酸中毒等。每一个细节都关乎产妇的生死,每一个操作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智慧与汗水。

经过长达6小时的共同努力,产妇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最终脱离了危险。随后,她被转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治疗。目前,产妇恢复良好已出院。而她的第三个女儿经过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三周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也即将痊愈出院。

铸就生命防线

此次危重孕产妇的成功救治,不仅是一次医疗技术的实践突破,更是团队协作与医者仁心的生动体现。在抢救过程中,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海淀区产科质量管理办公室等多个单位紧密合作,形成了强大的区域联动救治网络。这一网络以多学科协作、区域联动和高效管理为核心,为孕产妇的抢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这场生死较量中,医护人员们展现出了非凡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他们不仅用精湛的技术挽救了产妇和胎儿的生命,更用温暖的话语和坚定的眼神给予了家属无限的安慰和希望。当产妇的家属在产房外焦急等待时,是医生们坚定的眼神和温暖的话语让他们感受到了希望和力量。

一个孩子的顺利降生,一位母亲的绝处逢生,一个家庭的重获重生,展现了生命的奇迹。这些奇迹是由抢救室内匆忙的脚步声、医生的指令声、仪器的滴答声、产妇的意志、家属的信任共同创造的。这场博弈的胜利,让新生命绽放出绚烂光彩,焕发出新的活力。

链接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81462465281278473/?wid=174279914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