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断加大。5年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搞到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其中,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立项与执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回顾上述重点研发项目的执行情况时不难发现,有些项目完成优质,取得丰硕成果,甚至使某一学科领域的科学问题取得重大突破。有些项目却并未取得预期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使宝贵的科研经费‘打了水漂’。”这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刘忠军深感忧虑。
他指出,如果将科研项目完成较差认知为属于科学研究允许失败范畴,则高质量完成的项目未能获得应有激励和后续支持的现状则有些令人遗憾。值得给予相应的关注与思考。
基于此,他提出具体建议。建议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管理进行进一步深化。主要措施为,在对相关项目进行中期评估审核的基础上,明确建立项目终审时的评优及激励机制。比如:为终评为优秀并具有显著研发前景与重要科学或产出价值的项目开辟再次申报及专门评审的途径。
刘忠军表示,不难理解,执行优秀的项目已显示出其自身研发价值及团队的综合实力,继续深入研发获得重大成果的机会较高。
“建立上述激励机制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重点研究项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激发科研团队探索与研发的积极性,同时显著提高科研基金投入的产出效果。”刘忠军强调。
链接地址: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28.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