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媒体聚焦·新闻 > 正文

每一步慎之又慎,一位热射病患者的生死闯关

作者:记者 侯佳欣 王艾冰 来自:健康时报 时间:2023-08-02 文章点击率:

——【健康时报】7 月 21 日第 3、16 版,讲述我院急诊科杜兰芳等医护人员抢救热射病患者的故事。

“杜医生,你看我现在,肉也长回来了,走路也不打颤了!”再见陈生(化名)已是7月,只见他一件白色运动装,精神抖擞地走进了诊室。 陈生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杜兰芳今年接诊的第二例热射病患者。初见陈生时,他躺在担架上濒临死亡边缘。正是杜兰芳所在的急诊团队,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体温调节失衡,表现为体温升高,并伴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临床综合征,死亡率高。 48岁的体育健将,倒在马拉松开赛三小时后 “怦、怦、怦!”这是48岁的陈生意识丧失前最后的记忆碎片,身体各个部位好像正在相继失去控制。片刻后,他倒在距离马拉松终点不足两公里的地方。 倒地后,陈生被送到了就近的一家医院。医护人员进行了紧急降温处理。此时的陈生,面色通红,意识全无。医护人员给他用上了冰帽、冰毯,希望能够让他的体温降下来,但并没有见效。医护人员紧急讨论之后,决定将其转往更加有救治经验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被推进急诊室时,陈生已处于昏迷状态,体温严重升高⋯⋯”北医三院急诊科在简要询问病史后,马上做出热射病的诊断,同时对全身的脏器功能进行检查。 接下来的检查验证了急诊医生的猜想,陈生血液温度达40℃以上,并已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呼吸衰竭、肝功能受损⋯⋯此外,陈生还出现了最令医生头疼的症状——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液温度飙至40℃,他身体的各个脏器相当于放在40℃的温水里去煮,如果不加以干预,后果不堪设想。”北医三院急诊团队马上做血管内降温,将一根导管置入陈生大腿根部位的股静脉之中,通过前端水囊内的冰盐水与血液进行热交换,从而迅速降温。 降温是治疗热射病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但温度降下来之后,控温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还会有反复的风险。

每一步都慎之又慎,10天后终于醒了 除了控温,控制患者体内发生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也是当务之急。“体温过高容易导致凝血功能被激活,在微血管内广泛形成血栓,影响细胞从血液中正常获取氧气和能量,引发损伤。”杜兰芳提醒,微血管内大量血栓的形成,人体大量凝血因子被消耗,病人很可能面临出血风险。 “必须要马上抗凝,但一旦操作不当,就可能引发出血,每一步都必须慎之又慎。”杜兰芳称,热射病治疗指南中,对于药物用量给出的建议非常宽泛,具体怎么用得靠医生把握。陈生从第二天开始输注大量血浆同时进行抗凝治疗,药量一点一点加,医护人员每隔两小时就要检测一次数值,以便调整方案,坚持了整整3天,陈生的凝血功能终于稳定了下来。 在陈生昏迷的第九天,他的女儿囡囡(化名)来到ICU内探视。看着眼前浑身插满管子的父亲,囡囡喊了一声“爸爸”。突然,一滴眼泪从陈生的眼角滑落。似乎是感受到了女儿的到来,昏迷中的陈生终于有意识了。 看见眼前这一幕,囡囡立马起身朝杜兰芳的办公室跑去。“杜医生,杜医生,我爸爸哭了,流泪了!他好像听见了我叫他爸爸,您快去看,他是不是要醒过来了?” 听到囡囡的讲述,杜兰芳心里很是惊喜,这表明陈生已经有了情感的反应,能否醒过来只是时间问题。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陈生昏迷的第10天,他睁开了双眼。 “那天一早,大概八九点钟,我们查房时照例尝试去喊喊他的名字,看看有无生理反应。此前从未有过任何回应的陈生突然动了一下,然后缓缓地睁开了双眼,他当时还插着管,没有办法说话,就那么一直望着我们。”想起当时的场景,杜兰芳难掩欣喜。 “有反应表明他的意识已经在慢慢恢复,能够根据指令作出正确反馈表明他脑子是清醒的,这是非常难得的!”杜兰芳称,我们此前救治的热射病患者中,有些活是活下来了,但是脑子受损严重,几乎就是一个植物人的状态。当时,在场的团队成员别提多高兴了。

苏醒并不意味着彻底脱险,各项指标仍需密切监测 陈生苏醒后,很快从ICU转入普通病房。刚醒来的几天里,陈生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这被称为“谵妄状态”。糊涂的时候,他就反反复复地说着“我生病了”“我要回家”,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两三天。

一项数据的增高引起了杜兰芳的注意。“陈生的胆红素一直在往上升,这说明肝损伤仍在继续发展。正常人血液中胆红素低于23微摩尔/升,然而陈生的血清胆红素却达到600微摩尔/升,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数字。”杜兰芳介绍,此时的陈生已出现黄疸。更致命的是,胆红素会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对大脑造成伤害。

如何让陈生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降下来?杜兰芳团队决定对其进行胆红素吸附治疗。这是一种类似于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仪器将血液抽出体外、吸出胆红素,再循环入患者体内。 4次吸附治疗后,陈生的胆红素指标才呈现出下降趋势,入院一个多月后,胆红素指标终于恢复到60微摩尔/升,尽管是正常值3倍之多,但于陈生而言,这时才是真正脱离了生命危险。

“陈生是幸运的,因为倒在了午后的马拉松赛场上,症状是非常典型的劳力型热射病特征,为我们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线索。”杜兰芳称,很多热射病患者甚至没有这个机会。由于病因隐匿,很多患者第一时间未得到有效的救治,而这个病的窗口期又仅有几个小时,最终贻误了最佳就诊时机。 今年热射病较常年多,关键是做好防护 据健康时报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0日,今夏已公开报道热射病病例7例。

“今年热射病患者确实有增多情况。”湖南郴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介绍,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一种中暑,通常表现为体温异常升高、横纹肌溶解、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及多种器官损害。

在徐自强看来,热射病无疑是急诊科中最棘手的一类问题。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下使身体无法有效散热,导致体温过高,从而对各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严重影响。治疗难点主要在于对病情的早期识别、采取有效降低体温措施、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等方面的综合处理。 如何预防热射病?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丽娜介绍,从个体因素上说,应做到如下几点:保持身体健康、体能和劳动量与可接受强度相匹配、保持睡眠充足、防止脱水、避免超重或肥胖;从环境因素上说,应提前做好预知,做好充分准备,防晒、备水,选择合适时间,确保身体状态良好。 徐自强强调,了解、认识热射病的基本知识非常重要。出现热射病早期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等,及时就医。 杜兰芳提醒说,热射病并非遥不可及,炎热夏季每个人都有患病风险。此外,高危人群也应保持警惕,包括年老体弱者、儿童、伴有基础疾病者等。

“热射病发病窗口期很短,可能只有几小时。如果出现严重的中暑症状,包括口渴心慌、头晕头痛、站立不稳等,一定要及时处置和治疗。”杜兰芳称,首先应当脱离高温环境,其次进行物理降温,补充糖盐水。如果中暑者已经晕倒,应当立即拨打120求救;如中暑者无反应、无呼吸或仅有喘息,应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急救。 “热射病留给患者和医生的窗口期非常短,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杜兰芳提醒。